环境部约谈石柱:环境问题突出,督察整改不力

2018年6月4日,生态环境部集中约谈重庆市石柱、广西自治区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县)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求认真对待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严禁表面整改,敷衍应对,得过且过;严格自然保护区管理,绝不允许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谋求一时一地增长。

  约谈指出,近期生态环境部专项督察发现,石柱、玉林、宜春3市(县)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不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

石柱县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不力,敷衍应对。

  石柱县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水磨溪两岸2公里范围内,主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以荷叶铁线蕨为代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石柱县2009年制订工业园区建设意见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违规侵占该自然保护区土地5045亩,占保护区总面积20.9%。2011年6月启动工业园区场地平整,2014年5月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大幅改变保护区原有地形、地貌,严重破坏地表植被,明显损害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基本成为烂尾工程,得不偿失,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担。

2016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绿盾2017”专项行动明确要求对侵占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问题严肃查处,认真整改,依法问责。但石柱县委和政府推进不力,敷衍应对,不是下力气推动自然保护区违规项目清理退出,而是采取对自然保护区“瘦身”的办法应对整改、得过且过,甚至到2018年3月仍在设法调减自然保护区范围。督察还发现,位于该自然保护区内的庆豫新型建材仍在违规施工;除违规建设工业园区外,保护区内还有8个违建项目,其中3个位于核心区,1个位于缓冲区。已开展的问责工作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新闻

链接

毁坏湿地5000亩,招来工厂仅3家

长江重庆石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变形”记

毁绿填河造工业园 数千亩湿地变“工地”

  长江石柱段湿地保护区位于重庆石柱县西沱镇长江岸边,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以长江一级支流水磨溪流域为核心,又名“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2万亩。

这个设立于2009年的县级自然保护区,具备河流、湖泊湿地双重特征,原本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614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2种、2级保护植物8种;有动物503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1种、2级保护动物12种,具有重大保护价值。

环境部约谈石柱:环境问题突出,督察整改不力

已成烂尾工程的一家环保设备厂房。西沱工业园目前仅3家企业入驻。黄豁 摄

  在水磨溪与长江的交汇处,水面开阔,还能看到部分残存的湿地景观。而河口上游不远处,在园区工地“夹击”下水磨溪变成了狭窄的“浑水沟”,几台挖掘机轰鸣着在河沟中挖掘,工人们正忙着夯筑挡墙,部分河段还被掩埋于土石方下。

环境部约谈石柱:环境问题突出,督察整改不力

4月16日,无人机航拍长江边的石柱西沱工业园。张海舟 摄

开发冲动压倒生态保护 湿地换工业园得不偿失

位于重庆东南部渝鄂交界地带的石柱县,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4%,特色农产品、自然康养等生态资源丰富,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具有优势。

但当地一些干部透露,前些年县里对如何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重视不够,只是一心要上工业项目,建园区搞工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石柱基础薄弱、要素匮乏,搞工业没太大优势,此前在县城周边就搞了工业园,效果一般。为了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于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搞开发,在长江边建工业园。

早在长江石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的2009年,石柱县就把规划建设西沱工业园区提上了议事日程。石柱县林业局一位干部说,县政府2009年4月同意设立水磨溪湿地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又拿出西沱工业园区规划并通过上级审批,园区规划占地近5平方公里。两个规划一开始就出现“打架”,工业园和自然保护区重叠面积约5000亩。

然而,这个耗资巨大、用自然保护区换来的工业园,并未产生想象中的收益。

“园区搞起来后才发现招商很难。一是物流不方便,当时没通沿江高速路,离最近的机场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也没有港口码头;二是邻近的万州区比我们条件好得多,竞争不过。”石柱县的一些干部说,过去几年,投资商来看得多,落地得很少,总共就3家。

破坏行为既成事实 岂能调整规划了之

但面对问题,当地则希望通过调整保护区规划把“生米煮成熟饭”。

石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干部也表示,“西沱园区港口码头今年启动建设,现在高速路也通了,投资商应该看得起这里了。”

对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行为进行问责的事,当地干部透露:“据说是给当时的县规划局局长、林业局分管副局长和西沱园区一位干部一个处分,但处理文件还没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