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菸酒茶同作為消費品,在日益富裕的今天,受到不同人群的追捧,全國十大名煙、十大名酒、十大名茶宣傳鋪天蓋地。無可厚非,體現了咱中國人富裕了,有錢了,消費檔次提高了。飽暖思淫慾,有需求就有供給,符合市場經濟規律。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利群富春山居圖香菸,集市交易價2萬元/包。這個價是低調的,有更誇張的時候。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在此環境下,雲南普洱茶也被列出了十大名山:1老班章,2冰島,3昔歸,4曼松,5那卡,6老曼峨,7麻黑,8颳風寨,9彎弓,10困鹿山(另說南糯山)。以上名山茶,無可挑剔,是普洱茶中的佼佼者,是好喝。特定的品種、氣候、土壤、管理形成各自招牌特點,又是歷史遺留的古樹,稀缺、品優比一般的價高也情有可原。但不消費,僅用來炒作就難以苟同了。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2006年與股市大漲同步,資本進入普洱茶炒作,也與股市狠跌同步,發生了2007年普洱茶的崩盤。但2008年開始資金又選擇了“山頭茶”,2008年的老班章,到2010年的冰島、2012年的昔歸、時下的曼松……各大山頭齊頭並進。從南方人鍾愛霸氣的老班章北方人追捧甜蜜的冰島開始,炒作越演越烈,真不知普洱茶何去何從?

吃不起的“大白菜”老班章古樹茶

始作俑者是一棵菜--班章“大白菜”,一棵吃不起的菜。90年代後期—2004年,勐海茶廠一直處於改制階段,1999年,勐海茶廠獲綠色食品和有機(天然)食品雙認證(標誌的中心為一顆大白菜的圖案),以福今創始人何廣森先生為代表的廣東茶商、臺灣茶商在勐海茶廠進行定製茶或來料加工茶品的生產,班章大白菜、孔雀系列就是這其中的代表,這些批次的茶也就是現在普洱茶的代名詞——班章茶的首創。

668萬元/件(84片)的收購價,聽說零賣是10多萬元/片,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從2016年12月17日的520萬元,到2017年11月30日723萬元,不到一年上漲203萬元,漲幅39%。2012年11月11日668萬元到30日723萬元,19天上漲55萬元。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以上是溫柔的,博眼球的是2017年11月23日廣州茶博會,標價已到1800萬元/件

入口甜蜜蜜成回憶冰島老寨古樹

茶樹的主人已不是茶農,茶農想喝點必須“偷”。這就是冰島老寨古樹茶。聽說2013年開始,冰島老寨古茶樹大部分被3個河南人承包了,最先在冰島老寨建初制所把冰島茶推向海外揚名的某茶葉公司董事長也只搶到了一部分,跟上趟的掛牌領養了零星一棵兩棵,這一棵兩棵古茶樹就成了招牌樹、廣告樹、味精樹、搖錢樹……總共就150多棵古茶樹,一般人能弄到、喝上?

2018年冰島老寨頭春報價:小樹2000-2500元/公斤,大樹6000-8000元/公斤,老樹35000-60000元/公斤。不苦不澀入口甜蜜蜜已成回憶。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冰島”的前身是2005年戎氏的4月、10月“母樹茶”,聽說是用冰島老寨純古樹料做的,出口韓國。其卓越品質讓韓國愛茶者萬里尋根、找尋茶源,從此“冰島古樹茶”名聲大振。

提醒茶友:母樹茶≠冰島茶。母樹茶是某集團的一個牌子茶,傳說也只聽說2005年4月、10月母樹茶是冰島老寨古樹料,2006年4月的有30%左右冰島料,其它年份批次的與冰島料無關。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現在普洱茶的“山頭茶”,有人稱其“百花齊放的山頭時代”,茶友我不敢恭維,混戰時代差不多,不知何去何從?

現在老班章、冰島成了資本炒作的“標杆”,整個普洱茶市場看著他們的臉色;1800萬元/件的天價班章大白菜已成了收藏的古玩、藝術品或另樣“貨幣”,已不再是供人入口品飲的茶。

炒作的結果,拋開假貨橫行不說,“山頭茶”領頭羊最早導致過度採摘、生態惡化、品質下降,此班章已非彼班章,此冰島已非彼冰島。植物與動物同理,過度濫情或生育,必然陽痿或怪胎。名臭了譽毀了,再來休養生息,就算還能恢復偉岸雄霸或婀娜多姿,就算賣力吆喝我是王、我是後,但依附或垂涎的還會有多少?

2萬的煙,10萬的酒,百萬的普洱被買走 少一點炒作,多一點真誠

實際是對“利”沒領會

文言版《說文解字》:利(lì),從禾從刂(dāo),銛(xiān)也。從刀從和,和然後利。《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白話版《說文解字》:利,銛,金屬農具。字形採用“刀”作邊旁。諧和而後各有所利,所以採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經》上說:“利益,是道義相和的結果。”

“諧和而後各有所利”、“利益,是道義相和的結果。”不考慮諧和發展,違背規律的殺雞取卵,喪盡天良的摻雜使假……。雞沒了拿什麼炒作?消費者拜拜了自己喝?雞主人又要一夜回到炒作前的貧窮。

行業的規範,消費者的理性,值得期待,不要炒作過後一地雞毛,毀了普洱茶產業,斷了茶友的口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