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社會的青年人,這些東西千萬不能碰!

又到一年畢業季,無數學子要走出校門,但可知道,在社會這所殘酷學校中,有些東西千萬不能碰!

我所列舉的,不是黃賭毒、“傳銷”、“邪教”等玩意,因為這些東西不管什麼年齡,碰了就是個死。

今天跟大家說的,是某些真正會侵蝕精神和危及安全的東西。

步入社會的青年人,這些東西千萬不能碰!

01和網絡噴子互噴

有些人,所謂的網絡噴子,他們根本不在乎你說的是不是對的,只要你說的有一點點不合他意,他張口就說你不好,甚至辱罵你。而當你開口反駁他們的時候,彷彿就刺激了他們的興奮點,讓他們更激烈的反駁你,然後說一堆莫名其妙的話,如果說不過你,就開始爆粗口。如果你覺得沒有意義,不回話了,他們就洋洋得意的覺得自己又拯救了一個思想錯誤的人。但是回頭想想,和這些人互噴,除了讓你自己心裡堵的慌,毫無用處。

最重要的事,和這些人互噴多了,你也會不自覺的變成這樣的人,像個火藥桶,到處發洩自己的情緒和不滿,到處和人互噴,你感覺反駁你的人都是噴子,一定要噴回去,但你不知道的是,當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自己也成了一個別人眼中的網絡噴子,你當初有多討厭網絡噴子這種人,那個被你反駁的人就有多討厭你。

步入社會的青年人,這些東西千萬不能碰!

02時間殺手

我所討論的不侷限於小遊戲、抖音快手、頭條……但凡涉及到流量、算法推薦的軟件,都在利用大數據掏空用戶的時間。

人一旦深陷進去,會刷得停不下來。長期以往,人的信息篩選和處理能力被弱化,當習慣從外界獲取消息後,意志力會被消磨,大腦和機體習慣,並逐漸成癮。等脫離精神鴉片後,留下的只是空虛,因為它們沒有提供任何價值。受到損傷的還有邏輯思辨能力,被大量碎片化信息掩埋,意味你能改變人生命運的能力就更弱了,每一天短暫的舒適,都在透支未來。

步入社會的青年人,這些東西千萬不能碰!

03讀書無用論

臺灣作家龍應臺有句名言:“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說起來可能功利,但讀書真的很大程度上跟我們的經濟收入掛鉤,多讀點書,就能多賺點錢,多賺點錢,才能理直氣壯地講平等、講獨立。

一張高校文憑,不能確保讓人站上頂峰,卻會讓大多數人免於跌落谷底。那些說它“沒用”的人,不過是一直處在谷底上方,但這絕不等同於“谷底”不存在。曾看到一位網友的跟貼,他說:“其實我也沒高考,也沒讀過大學,現在過得也不錯,但這是我幾年來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結果,不可以說讀書無用論,其實讀好大學,人生肯定會有個好的起點,更好地認識世界。”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步入社會的青年人,這些東西千萬不能碰!

04虛幻的優越感

什麼叫做虛幻的優越感,比如從地域獲得優越感,居住在中心城區的瞧不上郊區的,生活於發達一線城市的看不上二三線城市的。比如從明星崇拜獲得優越感,喜歡鹿晗的瞧不起喜歡吳亦凡的,喜歡馬雲的瞧不起喜歡王思聰的。比如從職業獲得優越感,從事金融行業瞧不起從事IT行業,從事IT行業瞧不起傳統行業,等等諸如此類。

但是,靠說別人沒文化換取自己有學問的快感,其實自己也就多看了兩眼名著。靠說別人不鍛鍊換取自己愛健身的快感,其實自己跑了多少步又吃了多少飯自己心裡清楚。靠說別人不化妝換取自己純潔灑脫的快感,其實自己長成什麼樣自己還沒數?靠說別人死讀書獲取自己聰明又輕鬆的快感,其實人家已經用汗水築起了水平面下的冰川。

很多人從中獲得虛幻的優越感,滿足感。本質是潛意識存在的自卑,需要掩飾並逃避,便從生活中各種場景中尋找優越感。但是這樣的優越感是非常脆弱且敏感。當自己構建的這些優越感場景遭到質疑反駁,潛意識都會產生憤怒恐慌情緒,並加以反擊。即使對方只是一個玩笑。

步入社會的青年人,這些東西千萬不能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