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們,一定要快點走出自己的圍城

彼得•德魯克先生是管理大師,拉姆•查蘭是大牌管理諮詢師,當然,這些Title絕不是我任意妄為的,是學術界給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查查,或自己認真讀讀這兩位翹楚的著作吧。

我進入諮詢界,若說是一個偶然,那肯定是騙人的。

進入管理諮詢界,我沒有去找任何一個行業大牌公司,也沒有去刻意包裝什麼,順其自然,遵從自然,自然即易得。

經理們,一定要快點走出自己的圍城

諮詢顧問

從職場上離開後,發現心中有“一團火”,這團伙在10年前就已埋下“星星之火”,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自己更有價值些,為了因為自己的存在有些事情產生不同。

什麼是價值觀?什麼是領導?(請注意:這裡的領導也可以稱為領導力,Leadership),領導者在一個團隊裡,必須是一個牽引,為團隊設定方向、設置目標、績效監控,首先,領導力應是製造不同;其次,應是有信用;再其次,要進行承諾;最後,要專注地團隊的未來和團隊成員的發展。

那麼,作為一個管理者應是怎樣的呢?管理者(Manager)應專注於事情的完成,有清晰的工作流程,但是,這個工作流程不能建成孤島,事實上,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大多是筒狀式的孤島,原因在於:管理者專注本部門或本團隊工作,而忽視了自己的工作對其它部門或分公司或個人產生的影響是什麼?這也就是工作低效的根本原因。通常這樣的公司領導者是“沒有作為”的,可能公司正在享受著市場的紅利,而不是團隊精神在起作用。

講了以上這麼多,還是想引出一個詞“Gemba”(這是一個日文,翻譯成中文是工作現場的意思),用英文譯為real place.

為什麼要到現場去呢?因為所有的問題都是發生在工作現場,所有的價值點都在前線,可能有的讀者會進行反對,這不要緊,觀點沒有對錯,只有不同,我們追求的智慧是相同的,仔細想過後,從宏觀上來看,你會發現,工作現場是最重要的。

經理們,一定要快點走出自己的圍城

工作現場

當我們走進工作現場時,那是工作現場人員工作環境,他們會非常有自信,而且最有發言權,一切脫離實踐的觀點往往都可以理解為虛擬的。

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環境表達觀點時,往往是最順暢的,他們是參與者、製造者,當他們陳述現場發生了什麼或工作發生什麼時,他們就是目擊證人,這樣的角色會讓他們有足夠的信息和勇氣,迴避是偉大的敵人,毅力是預測長期成功的重要因素,敏捷的情感有助於開發一個人的毅力,因為它允許我們擺脫困難的情緒和想法,管理挫折,識別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才會得以朝著一個長期值得追求目標前進。

我作為一名HR時,經常聽到老闆們這樣說:“多些到生產線去走動一下,會有離奇的收穫。”“高管不到生產線,就像風箏斷了線”“為什麼老是坐在辦公室裡呢,外面才是你的戰場”……

當時,聽完這些話時,很鬱悶,因為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地工作,老闆卻突然說出這樣的話,自己做了好多方案,自己寫了好多制度……

今天在經營自己的公司同時,又向客戶提供著管理諮詢服務和內部培訓,發現,老闆講得都是千真萬確的真理,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的。每當翻開自己的近100本《工作筆記》時,每一個對話場面都是那麼清晰,這些直接經驗無疑為我的今天和未來注入了偉大營養,謝謝你們,親愛的同事!

經理們,一定要快點走出自己的圍城

我的工作筆記本

作為一名職業管理顧問,很顯然,自己還遠遠不夠格,故而,才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考試,持續地奔波,這是為了“一個堅定的夢想”而奮鬥,僅是想做一個有意義的事情,這無關於金錢,作為一個小人物,就做一件小事,若專注於每一件事,那麼就一定不能在某一個行業做出點成績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我們要選一個最近的,不能沒有方向地前進,方向、戰略、目標、行動是一個思維鏈條,但“想”可以長,但行動必須要果斷。

志不強則智不達,言不信則行不果。

我曾經認真讀過《圍城》這一本書,錢鍾書先生於1946年出版這本書,曾引起轟動,寫得很好,採用了妙喻的手法,是一部諷刺小說,主人公方鴻漸是一個被動的、無能的、意志不堅定的、經不住誘惑的人,從一個紳士青年,到對生活失去希望,這不得不讓人深度思考,尤其是希望做點有意義事情的人。

管理諮詢的從業者,不能走進自己的圍城,尤其是心理圍城,什麼是困難呢?困在家裡就是難;什麼是出路呢?不走出去就沒路。

作為一名經理人不就是管理顧問嗎?

2018.5.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