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路上,獨立思考要先行

關於成功,有著多種定義和解釋,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解,這本無可厚非,但,我最近發現了不少奇怪的社會現象。

我十分討厭那些無恥之徒,希望通過欺騙的手段一夜暴富;或者夢想通過研究一些虛無飄渺的玄學成為一名偉大的經濟學家;或者通過讀兩本書就成為了一個理論的創立者;渴望不做學徒就一躍成為師傅;或者通過行賄獲得晉升,一個得道雞犬升天。他們常常在人前顯貴,吹噓著自己是如何成功的,他們把這些視作成功,卻忽視了成功的真正重要和優秀的東西。

成功的路上,獨立思考要先行

獨立思考相伴

有一天,我來到一個廟前,希望進去感受一下廟堂神聖的氣氛,當我拾階而上時,有幾個字撲入我的眼內,即“佛即是我我即是佛”,我受到了震撼,只有當我們對於神或上帝的美好寄託都是虛渺的時候,我們才開始認識到,世界上所有美好的希望都應是我們自己,只有自己的內心強大了,一切才會安全。王陽明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都是在說明,心應如何強大,“格物致知”雖不是王陽明的初創,但他進行了發揚光大,如果我說成功的先決條件應是放棄自吹自擂,要堅持自信的話,我相信,應有不少人會贊同。

一個人的能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能力,即決定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能力;另一部分是決定我們如何處理關係的能力。自信屬於自我認知的範疇,是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一種感覺,表現在三個方面:

1、以自我保證的狀態進行自我展現,有存在感;

2、能夠說出不受歡迎的觀點,併為正確的事情而冒險;

3、能夠在不確定環境和壓力的情況下,果斷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們每個人都有以上與生俱來的能力,應該好好利用它。但,我們常常不是去相信自己,無論是講話還是寫文章,常常喜歡去引經論典,篤信古老、權威的東西,而且奉若神明,放棄自己獨立思考的機會和職責,這無疑是非常可怕的,會導致我們自己的計劃卻不能執行,也不知道如何去執行,因為無法從鞋底撣去美國或歐洲的塵土,大家都在傾聽,好像這個世界停留在舊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是效仿者,而不是創新者。

成功的路上,獨立思考要先行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個條件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對自然界的感知,老子、莊子、孔子的至理名言都是哲學中的精華,他們總結出的富有哲理的偉大箴言,事實上都是他們親身的體驗,只不過他們敏銳地感知到了這些道理。

假若你希望像偉大聖賢一樣總結出接近自然界運行的道理,首先,你必須要熱愛生活,以樂觀的心態觀察社會,當要寫一篇散文時,你最應走進自然界的懷抱裡,感受生活,而不是邊看邊寫,這時,會驚奇地發現,山間的高聳雲杉和飄浮在藍天的白雲,就是一篇無比精美的散文。

真誠和友善是成功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條件,一個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擁有多少榮譽,也是不是看他擁有的理論有多少,而是看他是否選擇了正確的事物,他能為人類貢獻出什麼樣的價值,他是如何度過一生的,只有真正為別人帶來快樂的時候,一個人才能真正被稱為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成功的路上,獨立思考要先行

樂觀生活

我最擔心的是,很多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與真正的、健康的成功理念背道而馳,失去了自我,人云亦云,沒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有人認為成功就是要獨斷專行些,而另外一部分人認為,成功就是恬靜淡泊。

如果一定要讓我給你建議得話,我強烈建議你不要在自己的房間裡掛一些令人頹廢的圖畫,不要到處講一些沮喪的話,自怨自艾、憤世嫉俗更不要在人們中間傳播,要鼓足勇氣、樂觀向上,不要把時間全部浪費在報怨、沮喪中,要將眼光投向美好的事物,於是便有了愛,有人總是問我,你的眼裡有什麼?我通常笑笑說,只有美好的事物啊,我在用“心眼”觀察社會,我一直感激這個偉大的自然界,是它讓我每天都能將快樂分享給大家。

一個傻瓜能讓一個聰明人變成傻瓜,同樣,一個對現實極度不滿的人也能讓一個樂觀向上的人失去對自然界的信心,人生的道路肯定充滿曲折,在崎嶇中獨立思考的人生才更有意義,面對困境,要用積極、正向的價值觀來擺脫困境,然而,生活的失意者往往只會將眼睛緊盯著痛苦的事情,在他們面前,自信、勇敢都會感到無所適從,他們以蹣跚的步履帶著一顆年邁的心進行生活,總是懷疑人生、敵意社會,在這種境狀下,他們只會離成功越來越遠,身邊的朋友只會是他們的同類,聚在一起除了相互拆臺,在一個充滿負能量的世界中生活,哪裡還有希望而言呢。

成功的路上,獨立思考要先行

世界是美好的

一個人因為境界不同,其舉止態度,所表現出來的外相亦不同,即心理,也稱為懷抱,或胸襟。

關於成功,每個人的理解有異,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我還是強調一點,要與充滿正能量的人士多接觸,同時,要致力於有價值意義的事情,有了正確的價值觀,自己的心理活動才會有一個龍骨,當面對不確定性時,腳才會總是踩在正確的方向上。

2018.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