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文|羅三炮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從小,爸媽,老師就教育我們:

“多交一些朋友,不要去和身邊的人樹立敵人,你不知道那個朋友在什麼時候可以幫到你,也不知道那個敵人會在什麼時候陷害你。”

這就導致了,我們在拒絕別人的時候,總是會糾結萬分:他/她會不會覺得我不夠朋友,不夠意思,不會做人,以後見了面都繞著我走?以後我沒準還有他幫助的時候?

上大學時,我們都是這樣的人,不懂怎麼拒絕,都想當同學眼裡的老好人,同學有什麼要求也是有求必應。

你去吃飯,舍友說:“回來的時候幫我帶一份炒飯,順便去超市在幫我買瓶酸奶,謝謝啦。”

早上,朋友起不來床,不想去上課,打電話說:“你幫我去我們班答個到啊,一定啊。”

晚上你去打水,有同學說:“反正你也要去,順帶幫我也拎回來吧?謝啦”

甚至很多平時不怎麼熟絡的同學來找我們,我們也笑呵呵的選擇幫助別人。

可事實上,這種不懂拒絕的幫助真的好嗎?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朋友和我借錢,“能借我幾千嗎,最近手頭緊,如果可以,請回復一下,拜託了。”

看到信息,心想自己一個月也沒剩多少,於是就想找理由搪塞過去,可看到拜託兩個字又不好意思拒絕了,就回復他:“好吧,儘量快點還哦。”

“嗯嗯。”

過了幾個月,我手頭也緊了,借錢的人沒有任何動靜。

你會發現叫別人還錢比借錢更難開口,“那個,之前你借的大概多久能還給我呢。”

“抱歉,真的很抱歉,最近真的還不成。”

“好吧,你儘量。”

當再次拖了一段時間,借錢的人還是沒有任何動靜時。你才忽然明白,這錢你只能當打水漂了。不然,你一次又一次的詢問,就變成了,“不就借一點錢嘛,用得著催著我還嗎?”

你的好心就變的很廉價。但是一開始,你知道自己手頭也並不寬鬆時,就得學會拒絕,你拒絕了,別人也知道你無能為力,也會問下一個,你們之間的關係也不會鬧這麼僵。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我當時對她說:“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大膽的去拒絕他。”

三毛說過:“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因為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侯,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既然他是來追求你,那麼他的心裡也早已有了兩個結果。要麼你答應他,要麼不答應他。

退一步說:“如果這個男生因為你的拒絕就不和你做朋友了,那麼這樣的男生也不值得交往。難道說,兩個人做朋友,就非要有利可圖嗎?我來接觸你,就是要讓你當我的女朋友,當這個目的沒有達到的時候,我就離開你。”

這樣有目的的去接觸別人,一旦目的達不到,就立馬抽身,那他的這種價值觀也未免太過功利,當朋友也是利用你,還不如早點拒絕

還有同學問我,說:“男朋友要跟我分手,就因為我拒絕了和他去開房。我該怎麼辦?”有這樣困擾的同學,也可以參考上一個女生的做法。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保全面子是重要的,保全面子就意味著不要讓他人難堪。正是因為害怕駁了對方面子而不好意思拒絕,由此導致了一系列不愉快的後果。

友善其實是種病,病就病在企圖取悅所有人,過度友善的人,害怕拒絕。

因為他們看來,拒絕別人同樣是件傷面子的事,把面子看得比天還大,往往源於內心的弱小,事事害怕讓別人失望,其實也是一種自卑。

所以,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你沒必要去取悅任何人。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我想,我回學校要坐近30個小時的火車,天氣也熱,一路下來,再甜的瓜也得壞了,於是我說:“要不還是算了吧?我來回坐火車時間太久,瓜帶過來也不新鮮了,什麼時候你來新疆,我請你吃到飽。”

雖然我拒絕了同學,可同學並沒有因為拒絕而不愉快,反倒說:“對啊,你來回一趟確實挺遠的,那就算了吧。如果有機會去新疆,你一定要帶我嚐嚐你們哪的水果啊。”

我說一定。

你看,拒絕沒你想象的那麼難,因為這種拒絕是在充分考慮了自己和對方的需求之後,真誠的一種拒絕,並不會讓你的內心因為妥協而不愉快,也不會讓對方在被拒絕之後受到傷害。

拒絕前冷靜想想,拒絕後別想太多。學會拒絕,既是對自己內心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在拒絕這件事上,越簡單越好,明明是別人需求自己幫忙,解釋半天變成自己虧欠了別人的感覺,幫得上,想幫就幫,幫不上,就拒絕。

人際交往,簡單明瞭有時最恰當,懂得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

最好的成長,是學會拒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