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網上對這句「I like you, but just like you」 的翻譯?

這句話,我在網上找了一下,發現有人譯為:“縱然萬劫不復,縱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歲月如故。”。

怎麼理解網上對這句「I like you, but just like you」 的翻譯?

對於這種翻譯,我的看法是:故弄玄虛,矯揉造作,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通常翻譯裡面會出現“以辭害意”的錯誤,這種翻譯害得很徹底,直接害死了。

這句話很簡單,意思是“我喜歡你,但僅此而己。”,也就是說只是好感,沒到感情的地步,不是“Love”。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竟然會出現這樣搞笑的翻譯,如果是無意,應該說譯者沒有好好翻譯而是醉心於創作了;如果是有意,那就是這位譯者在戲弄別人。

這種可笑的翻譯和翻譯文風,我還見過一些,比如據說是電影《暮光之城》裡面的一句臺詞: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for night , and you forever . 有人翻譯為: 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有人稱讚“不得不說,中國文字真美!”

怎麼理解網上對這句「I like you, but just like you」 的翻譯?

在我看來,如果要體現中國文字之美,一定要帶點古風,那這句話直接譯為“生之可戀者三:朝日,夜月,伴君共渡日月。”,就行了。那個“浮世三千”是個什麼意思?莫不是來自“弱水三千”?沒有這種說法啊!

有人把一首據說來源自土耳其的英文小詩,用各種不同的古文體和方言翻譯了一遍,展示中文之美。美確實美,但在網上的一些討論中,有人就將此作為證據,證明“英語怎比得上我中文”,這就離譜了。

怎麼理解網上對這句「I like you, but just like you」 的翻譯?

如果要將一段中文譯為不同風格的英文,這並不是辦不到,尤其是詩歌。現在英文的《聖經》,據我知道的都有十多種,《聖經》其中的《雅歌》就是詩歌。別人沒有找一首中國詩弄十來種譯法(或者做過而我們不知道),只是他們很簡單地沒有這麼做,並不是說他們做不到。

孔子說:“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要學習一門別人的語言,或者要做好不同語言的翻譯,需要的是虛心勤奮,準確自然,而不是妄自尊大,天馬行空。

與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