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駟馬是什麼東西?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是平時用得很多的一個成語。雖然這個成語長達八個字,但我記得我上小學時候這個成語就很流行了,尤其是在小學生之間。小時候男女生經常喜歡做些約定和承諾,比如一個男生跟女生說,下午放學了我教你打乒乓球。女生說,說話要算數,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這個成語我很小就知道,但我一直以為是“一言既出,四馬難追”,就是一句話說出來了,四匹馬也難追回來。後來我才知道,正確的字是“駟馬”。然後我又開始想“駟馬”是個什麼東西?我聽說過寶馬,駿馬,烈馬,駟馬是個什麼馬?我最早以為,駟馬是一種馬的名字,這種馬應該跑得很快,所以才用它來襯托出一句承諾的寶貴。

黃庭堅有篇名作《薄薄酒》,說人生應該過得閒適自在,“薄酒可與忘憂,醜婦可與白頭,徐行不必駟馬,稱身不必狐裘。”這句“徐行不必駟馬”讓我更加相信駟馬就是一種跑得很快的馬的名字。

我們常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駟馬是什麼東西?

章詒和先生所寫黃庭堅《薄薄酒》

直到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駟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可能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樣,每天都在說著這句成語,但駟馬是什麼意思還真不知道。

駟馬不是某種馬的名字,駟馬指的是駕同一輛車的四匹馬。在古代,只有身份高貴的人出門才能乘坐四匹馬拉的高架馬車,是地位的象徵,後來人們把這種四匹馬拉的馬車也稱為駟馬。

我們常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駟馬是什麼東西?

駟馬

也就是說,駟馬既是拉高貴馬車的四匹馬,同時也是四匹馬拉的高貴馬車。駟馬既是馬,也是車。

這個成語的出處是《論語》,故事很簡單,說衛國有一個很大的官員有一次對子貢說:你家老師的要求也太苛刻了,君子只要有內在美德就行了,還要那些外在的表現幹嘛?

子貢一聽馬上就反駁說:你這話說得也太沒水平了,君子是要表裡如一的,內就是外,外就是內。如果虎豹去掉毛髮只留下皮,那和狗羊去掉毛剩下的皮有什麼不一樣?

子貢認為這位衛國大夫的話很沒水平,說了一句話: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意思就是,你竟然這麼說君子,哎,太遺憾了。以後希望你別這麼說了,一句話說出口,駟馬也追不上你的舌頭。

《論語》裡的這個故事就是“駟馬難追”的出處,子貢是最早的一個用駟馬來比喻追不上說話的人。但這個時候只有雛形,還沒有完全形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句子。

後面一個進行改造工作的人是鄧析。鄧析也是春秋時期百家之一,只不過他是名家的,名氣不大。他的著作《鄧析子》裡有一句話說:“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這句話就是告誡人們講話前要仔細思考,一旦講出,難以收回。

我們常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駟馬是什麼東西?

《鄧析子》

這句話是大白話,不用解釋了。可以說,鄧析把這句成語改造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已經和現在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非常接近了。這就是這句成語的出處,它是兩位先秦大V的共同創造的。

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一句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模一樣的句子,是元朝人李壽卿《伍員吹簫》創作的一部戲劇,寫的是伍子胥為父報仇的故事。這裡面出現了一句“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已經和今天的完全一樣了。

所以說,駟馬是什麼,駟馬可以理解為拉同一輛馬車的四匹馬,也可以理解為四匹馬拉的那輛馬車。在先秦時代,沒有汽車沒有摩托,駟馬可能是當時跑得最快的一個東西,所以子貢才會拿它來比喻一句話說出口的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