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軍大業》的所有疑問 聽黃建新給你解答

備受關注的《建軍大業》7月27日在一片喧囂聲中上映,作為《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的導演以及《建軍大業》的監製,黃建新顯然對這部電影極有發言權。為何這次不做導演,而是選擇由香港導演劉偉強執導筒?對此,黃建新回答得乾脆利落:“他比我們拍得好”。

影片起用了大批年輕演員演領袖人物。對於大家關心的這些演員的片酬,黃建新表示,只是給了演員生活補貼,“如果這一批演員按市場價,這個電影就不要拍了。”

關於《建軍大業》的所有疑問 聽黃建新給你解答

香港導演導不了主旋律?

否!“劉偉強比我找得準”

讓執導《無間道》系列的香港導演劉偉強擔任主旋律大片《建軍大業》的導演,消息一出即引起一片譁然,就連劉偉強都“壓力大到不得了”。

但是,開明的黃建新卻認為這十分正常。或許與香港導演徐克、林超賢合作的《智取威虎山3D》、《湄公河行動》票房口碑雙豐收,也讓他對香港導演充滿信任。黃建新說:“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初合作就已經不分(內地、香港)了,外界卻老在分,我們覺得這不是一回事嗎?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一個團隊。好萊塢影片的導演大多不是美國的,吳宇森去拍過,劉偉強去拍過,陳可辛也去拍過。沒這個概念,這個概念早過時了。”

最終出來的《建軍大業》讓黃建新感覺自己沒有看錯。他評價說劉偉強將《建軍大業》的電影語言拍得非常現代化、非常新,“語境模式決定了電影的現代性,過去的電影總把感謝誰掛在嘴上。這種固定的語境模式,年輕人已經不接受了。現在電影裡一講大道理,觀眾就要出戏。我們現在所有講道理的戲,都改用情節來表現。”

近年與香港導演的合作,讓黃建新觸動最大的是香港影人的學習精神,“香港導演在他們的職業生涯裡,永遠在面對來自市場的挑戰。他們永遠要使自己電影的語言發生新的變化,以跟觀眾建立更密切的敘述關係。這一點,他們比內地導演走得更快,因為他們始終為生存而奮鬥。此外,一個好的劇本是可以由任何一個導演完成的,不是說一定要你出生、生長在這兒才能完成的。”

據悉,劉偉強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研究史料,黃建新透露:“開拍之前有一天,我、韓三平跟導演討論一個細節時,導演得意地晃著腿對我說:‘你這個時間記錯了’。我想怎麼可能,上網一搜,發現我真記錯了。”

讓黃建新佩服劉偉強的另外一點是劉偉強對這個戲有新鮮感,“他找得非常準,我經常找不準,這就是他拍這部電影的優勢。”

《建軍大業》一開篇就講上海“四·一二”蔣介石“清黨”,這讓黃建新覺得“厲害”:“1927年那個時候國家分成三個政府,所以周恩來對國民黨軍官斯烈說:‘一個國家三個政府,你告訴我這是孫中山先生原來的想法嗎?’南昌起義中起義的國民黨軍隊,加上毛澤東創立的軍隊,兩個合起來才是真正的中國工農紅軍。這麼複雜的事情,劉偉強導演用故事的手法講清楚,這是非常了不得的,而且電影拍得好看。”

關於《建軍大業》的所有疑問 聽黃建新給你解答

《建軍大業》過審難嗎?

否!“三部片中這部改動最少”

黃建新認為,相比於《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劉偉強的《建軍大業》有更強的故事性,“因為它有核心事件,導演堅持的一點是要虛構一個人物。一開始看南昌起義的故事,我看過四本《八一風暴》,他看過六本,發現故事裡始終不能完成對立面。如今,有了週一圍演的那個虛構的人物,南昌起義的故事就活了,在更大的意義上保證了一部故事片的核心和它的氛圍。”

如此重大題材的影片,過審容易嗎?黃建新說,《建軍大業》是三部戲裡改動最少的,只有個別的臺詞被要求修改。黃建新說:“跟我從前拍的一部電影相比,我說這都不算什麼,所以還算順利。”

關於《建軍大業》的所有疑問 聽黃建新給你解答

起用年輕演員演領袖是一種挑戰?

是!“最初是想找35歲至40歲的演員”

觀眾對於《建軍大業》的一大質疑就是片中用了大量的年輕演員。這些所謂“小鮮肉”能演領袖嗎?黃建新說,當初導演向他提“我想要更年輕的演員”這個要求時,他腦子裡其實懵了一下。

黃建新透露,演員人選一開始準備的方案是找更成熟一些的演員——從35歲到40歲之間,他們表演更有把握,觀眾也更能接受,“但是導演跟我說了一句話,一下子把我說服了。他說,青春是無法表演的。我說:‘那你們導演選演員團隊,就把準備工作做好’。導演就讓劇組把那些歷史人物20年代時的照片全都貼到牆上,我們兩人在那兒看,發現原來那些起義元勳都這麼帥。按現在的說法,全是小鮮肉,氣質非凡。”

關於《建軍大業》的所有疑問 聽黃建新給你解答

導演偏愛飾演葉挺的歐豪?

否!“想拍出‘戰神’葉挺的精氣神”

《建軍大業》有54位主演,累計動員2.5萬人次參與拍攝,拍攝時間四個半月,71個工作日,創下了近十年來華語片新紀錄。對於年輕演員的表現,黃建新十分認可,“拍戲前導演說要軍訓,所有人都準時來到八一訓練場。那兩天三十八、九度,有兩個人中暑了。我們的電影是有預算的,全組的休息房車只有五輛,但是演員們沒有人提任何需求,五輛車中有一輛是我和劉偉強導演的。我們當時說如果大家有一些擠,導演組的房車歡迎大家來,結果也沒有一個人來。這是一個好的團隊,一心一意為把這部電影拍好。所有的演員,我們都覺得很好。我們也聽到一些關於替身、摳像等不敬業的傳聞,但這個組都沒有。相反,由於現場拍攝過於劇烈,歐豪和梁大維兩人都拍吐了。即使這樣,導演說不能用替身,必須自己演。所以,他們吐了後歇一會兒,接著再來。”

黃建新解釋說,導演想在片中拍出葉挺這個“戰神”的精氣神,“葉挺在傳說中是很厲害的軍人,有一點兒像巴頓將軍,子彈躲著他走。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年輕演員的成長,可以讓演員的內心都能夠充分展示。”

關於《建軍大業》的所有疑問 聽黃建新給你解答

我們主旋律片與美國比差距不小?

是!“只能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

黃建新,第五代著名導演,曾執導《黑炮事件》、《站直囉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求求你表揚我》等作品。近年來卻以監製身份監製了眾多影片,其中有和香港導演合作的主旋律片,有和年輕導演合作的《萬萬沒想到》、《擇天記》等等。今年暑期檔,他監製的影片就有《建軍大業》、《悟空傳》、《我是馬布裡》等。做了十幾年監製,黃建新表示,工業化是商業片也是主旋律片的基礎,而工業化的進步要依賴於中國年輕的電影人。

美國的主旋律片可以讓國人熱淚盈眶、去全世界拿票房,中國的主旋律電影應該怎麼拍?在黃建新看來,這裡面有文化不同、角度不同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是中國電影工業與世界一流電影工業的差距問題。雖然中國影人已經在努力追趕,但是,“我們只能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走,沒有辦法一天完成超英趕美”。

黃建新說不久前他去英國,接待的人說喜歡中國電影,“我問他喜歡哪部?他回答說《英雄》。美國也有超過80%的人喜歡這部電影。《英雄》在國外高到不可想象,國內卻是另外一個評價,這就是角度的問題。他們也跟我說,《變形金剛5》在北美不好。但在中國的票房高達15億。可見電影審美的多元化。”

黃建新認為,市場對中國電影專業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家看完《建軍大業》,會覺得這一次的戰爭場面超過以往。其實,我們的這個團隊不是一直以來拍戰爭片的團隊,這是他們不停學習、總結經驗提供新手法的結果。我們國家拍攝戰爭片最傳統的團隊就是八一廠團隊,這一次導演說希望由一支新的團隊完成他的美學追求。因為方法不一樣,可能結果不一樣,所以我們在片中看到差不多200個炸點,視覺衝擊力強。我相信,觀眾對這些東西的肯定,也是對中國戰爭片進步的肯定。”

關於《建軍大業》的所有疑問 聽黃建新給你解答

大家抱怨中國電影很正常?

是!“以前是自己跟自己比,現在是跟全世界比”

中國電影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影響其發展的最大掣肘就是浮躁和急功近利。黃建新建議,中國影人除了發展想法和團結用功,還需要實打實地付出,“美國做一部電影花三年,後期都要一年多,但我們常常只用幾個月。而且我們的技術還沒有人家好。資本要求縮短回收期本身就不符合基本工業準則。按好萊塢的說法,一個看得過去的CG鏡頭要17層,這樣專業的觀眾才不會發現破綻,但中國大部分電影都只做7層。所以,現在觀眾看了那麼多美國電影,回頭看中國電影,自然就覺得中國電影怎麼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