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與煙臺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國家計劃單列市、特大城市、副省級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濱海度假旅遊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海上體育運動基地, “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總面積11282平方公里,轄7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2017年,常住總人口929.05萬,地區生產總值11037.28億元。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市南區是青島市的行政區之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南部,是青島市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青島市市南區以“紅瓦綠樹”“歐陸風情”成為著名的海濱遊覽勝地,是青島經濟最發達的區。2017年獲得“長安杯”稱號,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市北區是青島市內三區之一,位於青島市中部偏南,西部瀕臨膠州灣,東部與嶗山區為鄰,北部與李滄區接壤,南部與市南區毗連,東西最大距離11.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9公里,海岸線長17.83公里,總面積65.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市北區常住人口108.37萬人,轄19個街道,區政府位於青島市延吉路80號。市北區內丘陵為主要地貌類型,地勢起伏不平,東高西低,海泊河是市北區唯一的一條河流,屬季節性河流,區境溫帶季風氣候區,海岸線長約17.5公里,區境年平均氣溫攝氏12.7℃,平均降水量為662.1毫米。市北區是青島市工商業的發祥地,區內集聚了啤酒、紡織等現代民族工業,為青島市區人口較為集中的城區,是青島民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革命運動的搖籃,截至2016年,市北區境內存留全國和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家,3A級旅遊景區5家。2016年,市北區實現生產總值690.5億元。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黃島區是國家海陸統籌發展試驗區、國際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示範區、國際航運樞紐、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先導區。2012年,撤銷青島市原黃島區、膠南市,設立新的青島市黃島區。2014年設立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包含黃島區全域,總面積約為2096平方千米,總人口為171萬,成為青島市第一大行政區。其中北部6街道與王臺(含黃山經濟區)、靈山衛街道辦事處(含積米崖港區)為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前灣保稅港區和董家口港區均位於黃島區。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嶗山區是山東省青島市轄區,位於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東南隅,黃海之濱。東、南瀕黃海,西鄰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西北鄰李滄區,北接青島市城陽區和即墨市。轄區陸域面積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3.7公里。轄5個街道,2016年常住總人口43.55萬人,戶籍人口28.6萬人。嶗山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稱。20世紀60年代中期前,區內廟會多且盛,會址一般設在寺廟附近,時間多在民間傳統節日、神佛誕辰日。廟會時,人們從四面八方聚集,有求神拜佛許願、還願的,多數是玩耍、看熱鬧的。廟會上有唱大戲的、跑高蹺的、舞獅的、跑旱船的、打把勢賣藝的等,有賣各種小吃、玩具的,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文化大革命”初期,廟宇多被拆毀,廟會隨之消失。至2005年,區內恢復了華嚴寺、海廟等廟會。滄海觀(海廟)廟會,正月十二下午,人們把龍王神位請回村供奉,次日早上再抬回廟中舉行祭祀儀式。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李滄區是青島市內3區之一,2014青島世園會主辦地,東枕嶗山山脈,西臨膠州灣,南接市北區,北連城陽區,是進出青島市的咽喉之地。2014青島世園會是以“讓生活走進自然”為主題,園區選址位於青島市李滄區東部的百果山森林公園。這是首次在中國臨海城市舉辦的具有山地型特色的世界性園藝展會,園區總規劃面積約5.3平方公里,會期為2014年4月至10月,展期184天,接待國內外遊客約1100萬人次。青島世園會總體規劃佈局突出“天女散花”“天水地池”和“七彩飄帶”三大特點。“天女散花”創意源於浪漫的中國古典神話故事“七仙女下凡”。自山頂貫穿整個園區至主入口兩千多米長的玫瑰大道,寓意天與地的通道,是歷屆世園會最長的花帶。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城陽區是青島市七個市轄區之一,東依嶗山區,南接李滄區,西臨膠州灣與膠州市相鄰,北與即墨區毗連。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6℃,1月份最低,月平均氣溫-2℃,8月份最高,月平均氣溫25.7℃,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總面積553.2平方公里,共轄城陽、流亭、夏莊、惜福鎮、棘洪灘、上馬6個街道辦事處,230個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489203人。海岸線全長78公里。域內經濟發達,經濟居青島區市第三,山東區市第四。東西最大橫距41.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4公里。區政府駐城陽街道,所轄城陽街道大部為城區,區其他部分為下轄街道。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即墨區,是山東省青島市轄區 。秦代置縣,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餘年。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依嶗山,近靠青島。境內地貌總體為低山丘陵,屬暖溫帶季風大陸型氣候區。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共有7個鎮、8個街道,總人口121.45萬人。2017年10月30日,即墨區正式掛牌。即墨是國家環保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省級文明城市。2015年,位居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第15位、山東省縣域經濟“十強”第7位。2016年,即墨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位居全國第9位,成為江北第一縣。2016年5月,即墨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第四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2017年12月,青島市即墨區為2017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膠州市地處山東半島西南部,膠州灣西北岸。東鄰城陽區、即墨區,西靠高密市、諸城市,南接黃島區,北連平度市。東西橫距51千米,南北縱距54.3千米,總面積1324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膠州市轄6街道、6鎮,常住總人口88.52萬人。膠州擁有5000多年曆史,仍保留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境內曾是春秋莒國、介國封地,唐朝設立板橋鎮,北宋時期港盛州興,海運貿易持續繁榮,特設市舶司、膠西榷場,是長江以北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全國五大商埠之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平度市位於膠東半島西部,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位於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環渤海灣經濟圈、山東半島製造業中心地帶,是連接青島、濰坊、煙臺三大城市的“樞紐”,被譽為青島的“後花園”;地形大體北高南低,呈傘形向東南、西南、西北傾斜;屬暖溫帶東亞半溼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下轄5個街道、12個鎮;2016年總人口137.26萬人。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萊西位於膠東半島中部,為山東省縣級市,由青島市代管,名稱來自於“萊陽之西”,是國務院確定的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縣市之一。萊西市地形總趨勢是北高南低,北部為低山丘陵,中部為緩崗平原,南部為碟形窪地,境內氣候為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比較明顯。2016年,萊西市轄3個街道、8個鎮,總人口74.24萬。2017年11月,萊西市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縣市”。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劃分為10個地區的青島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6000年以前,境內就有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並建設港口和鐵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青島是2008北京奧運會和第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是中國帆船之都,亞洲最佳航海城,世界啤酒之城、聯合國“電影之都” 、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譽為“東方瑞士”歐韻之都、“中國品牌之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