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如戴威,也是江湖罕見啊

小黃車快黃了”為題,甚至蓋棺定論了ofo的結局。

而實際上,關於ofo如何地不聽滴滴、阿里的話,如何地資金緊張,八姐之前也聽說過好多了,看來看去看到最後,八姐都不得不說,像戴威這樣的不向資本跪拜的創業者真是少見,這種任性和倔強,在若干年的互聯網江湖中,都是罕見的。

任性如戴威,也是江湖罕見啊

好啦,有的童鞋要說了,ofo真有那麼困難嗎?戴威人家畢竟還是有資格搏一搏的吧?

呵呵,彆著急,咱們來分析分析ofo的處境。

一位曾經投資過摩拜的VC告訴八姐,騰訊做主將摩拜賣給了美團,這實際上已經終止了共享單車這個賽道異軍突起的機會,剩下的局面就是各找各的爹賣掉了,這樣老股東才有套現機會,不然就是僵死局了。所以,現在財務投資者不會再投ofo了,ofo要想拿錢只有找阿里或者滴滴。

再來說ofo拿到的錢。在最火熱的2016—2017年,ofo基本保持了一年融資兩到三次的頻次,而經過2017年的寒冬,時隔8個月後,ofo才宣佈完成了8.66億美元的融資。不過,當時,八姐就聽說,ofo宣佈的這筆融資有很大的水分。有聲音稱,其實,除了債券抵押的17.6億元人民幣外,阿里再未投入新的資金,ofo披露的資金是將阿里買老股的錢以及17年的融資也計入其中了。

任性如戴威,也是江湖罕見啊

而實際上,阿里似乎也並非對ofo抵押貸款一次性付清。在今年年初,就有ofo的小盆友稱,ofo所有的支出包括工資神馬的都需要阿里審核,才能結算。

與此同時,也有聲音稱,ofo內部也在醞釀減薪計劃,普通員工減薪30%,總監級減薪50%,VP只領生活補貼,合夥人0薪水。

總而言之,如果不繼續有新的血液輸入,ofo的局面將更加難堪,畢竟,之前,共享單車的模式都是靠錢堆起來的,車輛損耗和運營成本又太高,現在還未形成正向的現金流,沒有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式。

那麼,擺在ofo前面的還有路可選嗎?事實上還是有的。八姐聽說,滴滴和阿里系的哈羅單車,實際上都還是對ofo有興趣。滴滴一直給ofo開出了收購要約,價格還高於哈羅,而阿里也在積極地撮合ofo和哈羅合併。

任性如戴威,也是江湖罕見啊

但是呢,癥結就在於,戴威要獨立,戴威不想賣身。這聽上去真是一個有骨氣的創業者將資本野蠻人趕跑的故事啊!不過,再仔細想想,這樣真的好嗎?

對於數千名ofo的員工們來說,不是被裁員就是被減薪,公司看不到明天,這樣真的好嗎?對於前幾輪的投資方,人家也是真金白銀投進去的,這要是破產清算了,一分錢就拿不到了,你說他們抓不抓狂?這樣真的好嗎?

在這種境遇中,戴威如果繼續堅持獨立下去,那真的應該說,他牛掰,他任性,他真是江湖罕見啊。當然,這樣的事情似乎也只能發生在戴威這樣有背景的創業者身上,畢竟,江湖傳聞,他是有背景的,甚至,6年前,網上還曾有帖子稱戴威在北大期間就是花了50萬才當上學生會主席的(當然,也有回應稱那個帖子不實)。

也許,對年輕的戴威而言,這就是一場豪賭,賭輸了無所謂,至少曾經擁有。嗯,這也許就是很多草根創業者和他之間的差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