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將榜,開國君王不算,何人可排第一?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

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中國名將榜,開國君王不算,何人可排第一?

南北朝

南北朝的歷史,從“劉裕”開始。

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天下英雄,號稱南朝第一帝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劉裕先後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

對外消滅南燕、後秦等國,降服仇池,大破北魏,收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威名大勝。

他的一生中,擊敗過六個皇帝(盧循,楚國桓玄,南燕慕容超,後秦姚泓,西蜀譙縱,晉帝司馬德文)。

劉裕勢力極盛時,和“唐王朝”中後期相差無幾。

也就是說,除了河北和涼州,其他基本全是劉宋版圖。

長安洛陽揚州益州荊州青兗,六分天下,已得其五。

說“劉宋”是正統王朝,並不為過。

只可惜劉裕兒子生得太晚。

他44歲時才有了第一個兒子,也就是少帝劉義符。至於為什麼這麼晚,我也不知道。

相比之下“錦繡未央”,正史中拓跋濬和李未央談戀愛時,是12歲。而且13歲就生了兒子。

27歲做祖父。40歲做曾祖父。

公元420年,劉裕57歲,這是他才下定了決心“代晉自立”。

“宋齊梁陳”,劉裕就是南朝的開國皇帝:宋武帝。

因為這個時候,劉裕已經病重。

這時他必須代帝自立。否則等他死後,整個家族全部都是小孩。那真是死無葬身之地。

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

而422年劉裕就逝世了。終年五十九

他死的時候,大兒子只有15歲。因此南朝從劉裕“死”的那天開始,就不停地在吃老本。

一開始,是權臣內戰。

等到北朝興起了以後,就不停地輸家產給北魏。

更可惜的是,南朝的四大重鎮:徐州,壽春,襄陽,漢中。

這四個城市,分別對應東,中,西。是“南北相持”的最前線。

每一個重鎮,都有無數兵將。這四大重鎮,沒有一個是打仗打輸掉的。

四大重鎮,全部都是因為“政治混亂”。然後皇帝和邊將之間產生了嫌隙。

邊將一想:“皇帝派太監來取我的人頭”。

那怎麼辦。那拿著珍貴的重鎮,叛軍投降北朝。

“四大重鎮”的丟失,使得南朝的邊境萎縮了近200裡。

由淮河防線降到了長江防線。

“南北朝”的實力,一下子掉轉過來。

從此以後南朝一蹶不振。再也不是北朝的對手。

到了北魏景明四年,第九次南北大戰“鍾離義陽之戰”後,北朝已經打到了長江邊上。已經威脅到建康。

南朝屢戰屢敗,局勢無比惡劣。

北魏崩潰

南朝“宋齊梁陳”是漢人政權,所以沿襲了漢人的傳統。有專門的“史官”。所以歷史記載十分詳細。

此外,還有《世說新語》這種大部頭的史書鉅著。

而北魏是鮮卑人拓跋珪建立的政權。“魏史”記載簡略之極。當然,也有可能是本人才疏學淺。知識面太小。

中國名將榜,開國君王不算,何人可排第一?

我們看史書,真是對南朝的“腐朽官場”痛恨不已。

數之不盡的昏君奸臣,“四大軍鎮”依次丟失。

而北朝呢,咄咄進逼,步步擴張。屢戰屢勝。

然後,一夜之間,北魏就崩潰了。

公元523,北魏六鎮齊叛。極北防線動盪不安。

這個時候,發生了極其極其詭異的一幕:北魏的中央軍消失了。

在一般情況下,叛軍並不會動搖一個王朝的基礎。

因為任何中原王朝,都會保持一支“壓倒性”的中央軍。主要踞守在首都。足以壓碾掉任何級別的叛變或者起義。

但是在523,出現了極其詭異的一幕:北魏沒有中央軍。

“六鎮叛軍”在北方折騰了一二年,地盤越來越大,軍力越來越盛。

而在洛陽的北魏似乎沒有大規模的中央軍平叛。

淮王元彧、尚書令李崇、元淵為北征大都督,率軍北進,鎮壓起義軍,但與義軍的交鋒卻一再失利。

政府軍居然會輸給義軍。

還有一個蕭寶夤在四處奔走。帶了幾千人,滅火隊一樣地趕到東趕到西。

蕭寶夤還是一個叛軍。是南齊宗室,投奔了北魏,一直不忘復興齊國。

而北魏年幼的孝明帝,手裡似乎一支軍隊也沒有。

北魏的覆滅,像是阿拔斯王朝無聲無息覆滅一樣。

莫名其妙之間,整個王朝的軍隊都不見了。

具體原因是什麼,本人才疏學淺。實在是沒有研究。

傀儡王朝

528年,爾朱榮率大軍南下,進軍洛陽,發動了著名的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爾朱榮下令將胡太后和3歲的小皇帝元釗投入黃河之中淹死。

此外,將北魏拓跋氏所有的王爺,宗室,丞相,六部,御史,高官。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下至正居喪在家的黃門郎王遵業兄弟,包括孝莊帝的兄弟元劭等人,所有有名有姓的大臣,不分良奸,全部殺死,無一倖免。

自古以來,殺皇帝的有之。但是“殺大臣”,把整個官場殺得乾乾淨淨的,歷史上一共只有二次。

就是爾朱榮和吳乞買。

《魏書》《資治通鑑》記載二千人被殺。

經此一役,北魏朝廷也不復存在。

但有一個叫元顥的王爺,恰逢爾朱榮攻破洛陽的時候,正在鄴城抵禦葛榮農民起義軍。

元顥為求自保,投降了南梁武帝蕭衍,元顥見到梁武帝,涕泣陳情,請求立己為魏主,幫助自己殺回北地復國,他向梁朝的開國皇帝蕭衍建議說:

“既然皇帝和太后已經被殺了,而且連整個廟堂都被殺光了,爾朱榮已經攜著廢帝北返,這意味著一個妙不可言的契機,目前洛陽‘皇位’空懸。任何一個率先進入洛陽的王爺,他就可以自稱為皇帝!”

梁武帝蕭衍怦然心動,“北魏傀儡國復國計劃”正式開始。

元顥言辭頗為豪邁:

要完成這麼宏偉的計劃,我軍至少要有十萬精銳戰士。久經沙場,強弓勁弩。

此外,這樣滅國級的行為。一定要大量的後備役跟上。王翦滅楚國,動用了六十萬大軍。全國總動員,援軍怎麼也得六十萬。

再進一步。這樣滅國型的舉措,應該裝備五十萬人大軍的鎧甲,弓箭”。

各地的軍需倉庫,各條水道早已疏通。軍隊可以迅速調集。

財政部應該準備十年軍費”。

北魏境內,我們應該已經收買幾個高層。手握兵權的實權總督,就是我們的臥底。”

梁武帝蕭衍答:

“親,對不起,沒有十萬精銳”。

“沒有六十萬後備大軍”。

“沒有武器鎧甲。糧草箭矢”。

“財政部沒有準備任何資金”

“北魏哪一個也不是我們的人。沒有臥底,沒有帶路人,沒有同盟”。

元顥傻了:

那我們出征的兵力有多少?

梁武帝蕭衍一撇嘴:

“喏,就這裡七千人馬。全站在操場上了”。

“人你都看見了。每人都欠了三個月餉銀,這筆錢你自己想辦法填吧”。

“沒有後勤,沒有補給,沒有援軍。出了國門一切生活費用自理”。

元顥一頭冷汗:

能再請教下,帶兵的是哪位將軍?

蕭衍答道:

“也不是什麼將軍,就是我的一個隨從,我喜歡下棋,他跟在身邊,隨叫隨到。

元顥:

那似乎不會很魁梧吧…

蕭衍:

這位是下棋的,身體文弱,不善於騎馬和射箭。

元顥:

那這位將軍叫什麼名字?

蕭衍:

陳慶之。

親,請一定要打到洛陽哦。讓我們創造奇蹟吧。加油”

然後陳慶之打進了洛陽。

起點的YY小說都不敢這樣寫啊!

陳慶之

然後,陳慶之就帶了7000個士兵,和元顥高高興興地上路了。

按照這種情況,最佳的做法,應該是走出50裡,挖一個坑,把元顥給埋了。

然後回去向皇帝稟告,“元顥沒福氣啊,剛走出國境,就暴病身亡了”。

不是微臣不努力,是他沒福氣啊。誰讓他得了急病病死,俺也沒辦法啊。

不過陳慶之當真了,乖乖地去幹活。

出了淮河防線,到了北魏境內,邊境上有一個魏將,屯兵七萬。十倍哦。

然後還是躲在城堡裡的。

陳慶之進攻,從早晨8點上班到下午4點點下班。打了八個小時,最後七萬人投降。

雜牌軍不經打,正規軍總行了吧。

魏國雖然中央政權崩潰,但是各地太守仍然是要臉面的。也不能讓你在境內橫行。

第二仗是在考城打的。位置差不多在河南商丘邊上。

濟陰王元暉業帶了2萬人,固守考城。四面環水,是座堅城。

陳慶之下令把河填了,進攻,全殲。

第三仗到虎牢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這一戰,魏軍終於投下了血本。

魏軍四下集結,將所有的主力部隊。都投入到虎牢關下。

合計有: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上黨王元天穆,右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

號稱兵力三十萬!

陳慶之發表戰前演說,“我們到這裡以來,屠城略地。元天穆的士兵與我們都是仇敵。我們只有七千人,敵人有三十餘萬,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理當不會讓我們生存。我們不能和敵人的騎兵在平原上交鋒,應該攻破他們的城壘,各位別自相猜疑,免得死在戰場。”

陳慶之親自擂鼓攻城,只是一次擊鼓,梁軍便全部都登上了城牆。

然後再下城野戰,在騎兵戰中徹底擊潰了北魏的大軍。三十萬人崩潰。

南朝和北魏作戰中,從來沒有過這樣大勝!

陳慶之以七千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敵。

因為陳慶之部隊全部穿白袍,因此戰場流傳:“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中國名將榜,開國君王不算,何人可排第一?

當陳慶之離開建康時,沒有任何一個人預期他可以打到洛陽。或許就是出城繞一圈,把元顥埋了就回去交代。

可是他做到了,將整個魏軍黃河以南的部隊一掃而空。全部殺光了以後,堂堂正正進入洛陽。

北魏建武帝元顥正式坐領洛陽,改元建武。

但是元顥的人品並不好,進入洛陽後,一頭扎入後宮,日日淫樂,荒廢政治。

他稱帝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防備陳慶之。

同時還拒絕陳慶之向南梁增兵的要求

陳慶之勸了他幾次。梁軍只有7000人,人數實在太少。雖然屢戰屢勝,但是無法統治這麼龐大的區域。

而且北方爾朱榮的主力。始終還沒有打掉。

因此陳慶之要求趕緊加派援軍。或者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有生力量。

對於這二件事,元顥都是拒絕的。

爾朱榮反撲

到這裡,就可以看見“政治腐敗”的豬隊友了。

陳慶之幾乎把魏國黃河以南所有的戰力,全部都橫掃一空。

對於南梁來說,這是最好的機會。可以收復故土。

南梁侵佔了沒有,沒有。

陳慶之孤軍深入,一口氣打到了洛陽。

他收到援軍了沒有,沒有。

元顥進了洛陽以後廣徵美女。陳慶之讓他徵兵,結盟,儘快補充兵力,他做了沒有。

沒有。

二個月以後,爾朱榮反撲。帶著他全部的主力兵團南下。對外號稱六十萬。

七千對六十萬大軍,陳慶之表示點壓力。但可以一試。

於是陳慶之率領騎兵機動性,渡過黃河,北上和爾朱榮大戰。

在中郎城打了二仗。局面不利,但也沒輸。

這個時候,洛陽的“豬隊友”卻出事了。

爾朱榮的一支偏師,繞過陳慶之。襲擊了洛陽。元顥一觸即潰,出逃被殺。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陳慶之只好退兵。

他沉靜地從戰場脫離。在六十萬大軍眼皮底下,把軍隊扯離了戰場。

可惜運氣不好,過嵩山的時候,遇到了山洪暴發。正在渡河的軍隊被洪水吞沒,陳慶之本人倖免於難。損失慘重。最終從河南逃回梁國。

將星

在中國的戰史上,李陵的功績,是有爭議的。他是否真的殺傷那麼多匈奴士兵,是有問號的。

但是“陳慶之”的戰績,是沒有爭議的。

他的確是越過了大半個中國。一口氣,直到把元顥送進洛陽。

這件事,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你一定要之前所有的戰役全勝。把黃河以南的部隊打光,你才可以進洛陽。

你七千人進攻,面對三十萬大軍守城。最後被你滅得乾乾淨淨。牛人不是蓋的。

陳慶之和李陵的失敗,也都是一樣的:豬隊友。政治腐敗援軍不到。

陳慶之回國之後,蕭衍封了他一個侯爵。

這樣的不世出功績只封了一個虛職“侯爵”。

此後陳慶之長期駐守在北線邊疆。虐了侯景二次,也不放在心上。

九年之後(539年),陳慶之逝世。

終其一生,他都是一個天才將星。

侯景

好了,現在“踢館”的人馬上就來。

你說陳慶之率領7000人出征,連戰連捷,最後攻破北朝大國首都。廢立君王。堪稱中國“名將榜”第一位。

打臉的人馬上就來。這裡又有一位,比你還牛逼。

你7000人是麼,人家只有1500人起家。

照樣一年之內,攻破南朝大國首都。廢立君王。

死的還是你的君王:蕭衍。

這一位就是前面提到的,536年被陳慶之擊敗的“瘸子侯景”。

侯景是高歡的義弟。“六鎮齊叛”舊人。

高歡時代,他是兵馬大將軍。高歡死後,侯景起兵自立。反叛高澄。

鑑於當時北齊內部門閥政治的博弈,侯景失敗。

最後只有幾百心腹,跟隨著他,南下投奔梁武帝蕭衍。

那一年,蕭衍83歲。

他既是南梁的開國皇帝。年輕時也是一代人傑,37歲時強制從“瘋王”蕭寶卷手裡搶來政權。建立南梁。

但是,蕭衍的壽實在太長。

蕭衍一共做了48年的皇帝。壽86歲。

其壽命之長,歷史上只有武則天,康熙,乾隆,宋理宗等寥寥數人可以比肩。

而且蕭衍的人品有點問題,到了後期朝廷腐敗不堪。

548年,陳慶之死後九年。侯景上書,希望娶“王·謝”家族的女兒,以混入南朝上流社會。

朝廷們回覆說:“你本是六鎮的一個賤兵。王謝門第太高了,你配不上”。

侯景接到回信,大怒若狂。

此外,朝廷又傳要出賣侯景。拿他去換被俘的蕭淵明。

於是侯景決定反梁。

548年八月十日,侯景從壽春起兵。起兵時只有1500人。

當越過長江時,人馬已增加到10000人。

當侯景到達南京城下,人馬已增加到100000人。

梁軍除了陳慶之之外,其他所有的步兵都不堪一擊。

面對侯景奇蹟般的崛起,蕭衍選擇圍城自守。同時發佈天下勤王令,讓全國的兵馬都趕過來救命。

守城之前的一個月。蕭衍趁機囤積了數之不盡的糧食。但是忘記了囤鹽,導致缺鹽渾身浮腫不堪一戰。

全國各路蕭姓王爺回防。總計有20幾個王爺。但是沒一個能打的。

於是,侯景的十萬大軍包圍建康。外圍則是南梁百萬大軍,再包圍著侯景。

過了六個月,建康城終於崩潰。因為缺鹽而陷落。

外圍百萬大軍一鬨而散,各回各家。

侯景大步入殿。蕭衍被活活餓死。此後,他的兒子簡文帝也被害死。

侯景自立為帝。國漢為“漢”。史稱南梁漢帝。

這段故事,在金庸的《連城訣》中有所提到。

侯景之亂是一個決定性的事件。蕭姓各王回家之後,西魏趁機進攻,奪取了益州和荊州。

南朝最終崩潰,在此刻埋下釘子。

而六朝內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典故於侯景之亂。

侯景入城之際,末代王氏家主手捧國書,跪迎城門口。

“士族門閥”自此落下帷幕。

武將排名

如果單純看“成績”的話,你可以結論:侯景比陳慶之更牛逼。

侯景的起兵只有1500兵,還是叛軍。

而侯景的勝利比陳慶之更徹底。他獲得了完整的勝利。全滅南梁主力。徹底征服三吳揚州地區。

但是我們始終認為,陳慶之比侯景更強。為什麼。

陳慶之,自始自終,他始終是一個“武將”。

身為“武將”,他可以選擇做的事,無非是“進攻”還是“撤退”二個選擇。

而侯景是“君主”,身為君主,他對應的就是“君主指令集”。

多了“徵兵”“封官”“宣戰”等選項。

侯景起兵的時候只有1500人,但是到了江邊就有1萬人,越過了長江,開始圍困南京時就有10萬人。

而且這10萬大軍素質還不錯。戰鬥力甚至比蕭姓王爺更強。

為什麼,因為南梁是嚴格的“貴族政治”。

蕭衍後期,所有的軍隊,都在蕭姓王爺手裡。這導致南梁的軍隊戰鬥力非常非常弱,幾乎一觸即潰。

而所有的政府官位,全部都在“士族”手裡。

這使得民間積聚了巨大的怨氣。不管是文是武,有才能的人都沒有出頭之日。

幾乎所有的肥缺都被“門第”和“貴族”把持。

不僅平民沒有官做,連吳地,浙江,南人中的望族也沒有官做。

因此侯景貼出告示,不限門第。

“呼聲如潮,應者雲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的是,“軍事”是高度和“政治”有關的。

有著完整的政治制度,才有著完整的軍隊戰鬥力。

我們連續許多篇文章,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而陳慶之始終恪守“臣道”。

他這種孤軍遠征,最合理的做法,應該是“一路徵兵”。

我渡過淮河,直奔洛陽。

一路上,我把我見到的每一個村莊,全部都放火燒光。

田地裡有麥子就割掉。沒有麥子的話,就把農田都放火燒掉。

我不殺人,不和你沾血仇。

我就是把你的房子推倒,麥子燒光。

然後你怎麼辦,你無處可走。跟著我一起參軍吧。

到了前面一個村莊,我讓“新農民”先去出手。

你去推房子,燒麥子。

這樣一路席捲向前,象是蝗蟲堆一樣。赤地千里,所經之處,生產完全破壞。

一滾十,十滾百,百滾千。

你看歷史上的“變民集團”。往往一二千人,過了200裡,就變出了十萬大軍。

哪來的,“推房子燒麥子”逼出來的。

到了前方,一座大城。我手裡已經有了二十萬飢餓的群眾。

他們沒有房子,沒有農田,沒有未來。

想要活命麼。想要活命你們就去攻城,把這座城打下來。

只要打下來,要錢有錢,要糧有糧。

我封侯,你封賞。

歷朝歷代的“武勳”。軍事從來都和政治捆綁在一起的。

無論是太平天國的起兵,還是李自成,18騎入河南。

其背後的套路,都是一模一樣的。

可是陳慶之沒有這樣做。

他永遠是一個武將。一個有著高貴精神的武將。

在他的行動指令中,只有進攻和防守。

在武將排名,陳慶之可以列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