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金融來了,金融生態圈將被重塑

金融和科技的發展由來已久,在一定程度上相輔相成、共生髮展,互聯網金融概念的提出打開了生態融合的開端,金融與科技的各參與方從渠道合作到業務競爭,最終走向生態共建。

刊於《財資中國|財富風尚》雜誌2018年5月刊,有刪減

智能金融來了,金融生態圈將被重塑

金融網絡化的初期,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在渠道層面展開初步合作。隨著金融網絡化和移動化的進一步發展,科技企業作為流量入口的優勢日益凸顯,雙方出現競爭之勢。智能金融時代的到來,不僅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也在重塑金融界的生態圈——出於優勢互補與資源整合的需要,生態各方合作愈加緊密,呈現出利潤共享化、風險共擔化和合作夥伴化的變化趨勢,共同構建未來智能金融生態體系。

市場垂直細分,構成局部壟斷

隨著金融與科技兩個陣營的融合與碰撞,金融科技的出現使部分原本處在金融機構內部的服務鏈條節點得以釋放,並推動金融服務鏈條走向細化,比如觸達和轉化作為鏈條上不同節點在未來將由兩個機構分別提供服務,並在各自領域經過充分競爭最終由效率更高的公司承擔相應角色,智能金融也將會經歷各細分的場景和領域內出現專業化競爭並形成局部壟斷的過程(如圖)。

智能金融來了,金融生態圈將被重塑

▲圖 智能金融市場從細分到壟斷的過程

服務能力升級,參與角色蛻變

面對科技與金融結合愈來愈緊密的趨勢,生態中的各方都將經歷服務能力升級和參與角色蛻變的過程。在未來金融智能化浪潮的推動下,以用戶為服務的目標和中心,智能金融生態將會出現五類參與者,包括場景流量提供者、金融產品提供者、技術算法驅動者、基礎設施提供者和監管者。

場景流量提供者:挖掘細分金融領域需求,深耕場景,把握對應場景的流量入口及大量用戶數據的企業。這類企業在場景中積累了海量且優質的客戶的多維度數據之後,面對無論是用戶的直接需求還是外部合作需求時,都能夠利用流量優勢快速構建場景應用以抓住客戶和合作方的痛點。

金融產品提供者:具備專業金融能力、豐富金融業務情境的企業,基於智能金融技術優化創新金融產品,並利用豐富的金融業務情境應用驗證智能金融技術,為技術的優化和開放奠定基礎。這類企業往往是大的金融機構,多年的金融業務經驗為它們積累了完備的市場準入牌照,拓展了豐富的金融業務情境,同時對於金融產品的設計研發具備優勢,它們是智能金融生態的“基石”,正在通過向科技企業學習,積極尋求轉型以提高自身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

技術算法驅動者:通過挖掘細分金融領域需求,建設算法等技術能力以及通用技術平臺,推出殺手級智能金融產品的企業。這類企業在垂直領域依靠殺手級產品積累大量用戶和數據,以場景作為流量的入口,逐漸構建起應用平臺,並進行技術的不斷優化創新,形成局部壟斷。

基礎設施提供者:這類企業提供軟硬件等基礎設施服務,幫助掃除算力上的障礙並能夠存儲大量數據,保障智能系統的穩定運行。以基礎設施為切入口,提高技術能力,並進行產業鏈拓展。如騰訊金融雲和阿里金融雲通過為金融行業

量身定製雲計算服務,幫助金融企業實現從傳統IT向雲計算的轉型,助力金融客戶業務創新,提升競爭力。

監管者:監管當局也正迅速調整監管思路與方法,從過去高高在上的“施令者”轉變為貼近智能金融生態的“引導者”和“服務者”。比較突出的特徵是監管正從機構監管轉向功能監管,並由原先立足於靜態的區域和城市進行監管轉為跨區域、跨境的監管(如圖)。

智能金融來了,金融生態圈將被重塑

▲圖 各方參與角色蛻變

在現實的情景中,部分企業並不一定只限於扮演其中一種角色,而可能出於戰略發展規劃需要同時兼備兩種甚至多種角色,這些企業佔比雖小,卻是智能金融閉環的構建者,生態構建的推動者。按照驅動因素不同,企業構建生態閉環的模式可分為兩種:

模式一:場景流量的驅動。此種模式下企業的核心策略包括:首先是獨特且源源不斷供給的數據,其次是在此數據基礎上的技術積累,再次是允許企業進行投資或自建試錯的資金實力,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是用戶黏性和既有生態。

模式二:金融產品的驅動。這種模式下企業的核心策略包括:穩固的客戶資源,成熟的金融產品研發設計能力,豐富的客戶服務經驗和技巧,對金融行業獨有的瞭解和洞察力,充盈的資金來源。

生態全面開放,多維深度合作

傳統機構如銀行與科技公司在智能化的大勢之下皆不甘人後。它們擁有自身獨特的屬性和優勢,但也有發展的短板。因此,通過合作共同打造未來的智能金融生態圈成為不少機構企業的重要選擇。未來,雙方將會有融合、共建和開放輸出三種合作模式(如圖)。

智能金融來了,金融生態圈將被重塑

▲圖 智能金融合作的三種模式

三是賦能,主要體現為一些擁有大量用戶同時又能獨立做業務的科技公司正在將這些業務能力和客戶開放出來服務於金融機構。簡單歸納,科技企業正在從以下三個方面為整個金融生態賦能。

開放技術能力:如線上風控能力輸出,讓金融機構在現階段缺乏線上數據積累的情況下,可以迅速發展線上金融業務,在提高增量收入的同時,實現業務模式的完善和迭代。

開放平臺獲客能力:如基於用戶洞察所形成的用戶運營能力輸出,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

開放產品創新能力:如基於風險定價能力所設計出的多樣化金融產品。

在上述行業趨勢的共同作用下,數據將引領金融發展新動能,智能化將改寫金融世界新邏輯,而跨界競爭則將塑造金融領域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