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金術士”的財富智慧

“鍊金術士”的財富智慧

你知道股神巴菲特、投機大師索羅斯、Bloomberg創辦人彭博、美聯儲前後任主席格林斯潘、柏南克、美國前後任財長桑默斯、魯賓、鮑爾森,這些人有什麼共同特點嗎?

他們都是極為成功的金融巨擘,他們都是猶太人!

事實上,不少投資銀行的創辦人也都是猶太人,眾所周知的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高盛(Goldman Sachs)、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JP Morgan摩根、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都是猶太人所創辦,而且都是從猶太家族企業起家的。

而至今在全球金融重鎮華爾街,也有高達五成的金融精英是猶太人,像是高盛知名的多頭總司令艾比柯恩(Abbdy Cohen)、花旗的衛爾(Sanford Weill)等人,都是猶太人。

猶太人佔全美人口比例雖不到3%,但在政界、商界、文化界、法律界和教育界都不乏猶太人的佼佼者。

曾出任尼克松和福特兩任總統的國務卿基辛格就是猶太裔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是猶太裔人;曾擔任聯邦最高法院法官達23年之久的劉易斯·布蘭代斯是猶太裔人。

以1998年選出的106屆國會為例,有猶太裔眾議員23人,猶太裔參議員11人。

美國百萬富翁裡有20%是猶太人據統計,對美國人最有影響的200名文化人中,有一半是猶太人。

在獲得諾貝爾獎的100多名美國學者中,也有近半數是猶太人。

美國名牌大學中,30%的教授是猶太人。

美國的電影業幾乎所有大製片公司的創辦人都是猶太裔人士,如華納公司的華納四兄弟,派拉蒙公司的阿道夫·祖柯,米高梅公司的劉易斯·梅耶、塞繆爾·戈德溫等。

就文學而言,在當代美國的一流作家中,猶太裔作家佔了60%以上。

在新聞出版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都是由猶太家族創辦的。

現任美聯社董事會主席的唐納德·紐豪斯也是猶太人。

在經濟領域,猶太人更有驕人的成就。猶太人的收入遠遠高於其他族裔,在鋼鐵、石油、化工、電子、餐飲、娛樂業等領域的實力相當雄厚。

——————————————————

為什麼猶太人特別會賺錢?

是猶太人比較聰明嗎?

數學能力比較好嗎?

講到聰明與數學,全世界對於華人跟印度人的聰明與數學也都有相當程度的認同。

這二種人在硅谷,在資訊科技業界也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跟成就,然而,卻不是在金融業!

為什麼同樣都是聰明才智有目共睹的華人或印度人,卻沒有猶太人在金融領域中出色?

顯然想要在金融領域成功,光是聰明是不夠的。

猶太金融帝國得以如此龐大驚人的三大秘訣在於:

一.智慧才是終生財富

全世界有二個民族都非常重視教育,也以數字能力優秀見長,一個是華人,另一個就是猶太人。

華人鼓勵教育、學習,但是華人的學習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讀書、學習只是作為金榜題名、出人頭地的手段與工具。

一旦達不到目的,就變成:百無一用是書生。

但猶太人同樣崇尚教育,文化精神卻大不相同。

猶太人把學習當作終生目的,在猶太文化中,學者的地位是很高的,而猶太文化也深信,良好的教育自然會帶來財富,終生的學習與智慧則是人生真正的大財富,別人怎樣也不能偷不能搶。

如果你問猶太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猶太人的答案一定是智慧。

智慧來自猶太人的宗教傳統,在猶太人的心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猶太人不斷地受到迫害,富貴浮雲、房子財產都可能如曇花一現,因此猶太文化不斷教育後代,唯有智慧可以伴隨終生,可以幫助後人度過任何困難與挑戰,而有了智慧,財富自然也就隨之而來。

有個猶太人的經典故事如下:

猶太母親問孩子:“如果有一天,你房子被燒、財產被搶光,你要帶什麼東西逃跑?”

一個孩子回答:“錢”。

另一個孩子說:“鑽石”。

猶太母親笑著說:“孩子。你們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只要你還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無論如何,你都不會失去它。只有智慧,能夠幫你度過所有的難關。”

智慧的觀念就這樣深深紮根在猶太人的心中。

在猶太人文化中,學者遠比富翁偉大。

猶太人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比喻為「揹著很多書本的驢子」。

猶太人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懷疑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

猶太人喜歡思考宏觀的、深度的問題,喜歡抽象與邏輯,人類歷史上學術地位相當有成就的人物如科學家愛因斯坦、思想家馬克思和列寧等人,也都是猶太人。

二.團結互助、壯大政治實力

光是聰明有智慧,仍不足以掌控全球金融金脈。

猶太人得以長期掌握全球金脈的重要關鍵在於團結與進取。

猶太人的團結,舉世皆知。

猶太人在羅馬時代滅國後,二千多年來多災多難,到了1948年,亡國兩千年後,以色列才得以重新建立。

你如果到華爾街走一趟,會很驚訝的發現,在那樣寸土寸金的金融中心,至今仍有猶太中心、猶太教堂的身影。

全世界的猶太組織都相當團結,對於同胞會給予援助,而掌握全球金脈的眾多猶太金主們,更是從不吝捐款資助同胞或祖國,不論是猶太獎學金或是政治獻金、回饋…等,一向以精明吝嗇形象席捲資本市場的猶太商人,對自己人可是大方的很!

而這種團結互助的文化也反映在金融體系。

猶太人一向不吝於提攜猶太人,此外,猶太人深知政治對經濟以及金融的重大影響,儘管至今美國仍未有過猶太裔的總統、副總統,不過,別忘了,最近幾任的美國財長、美聯儲主席,可都是猶太人啊!

事實上,猶太族裔可以說是全美政治實力最堅強的少數足裔。

而猶太人雖然還沒有當上美國總統的紀錄,但是猶太人幾乎壟斷了過去多年以及當前的美國重要財經寶座。

三.猶太金錢觀從小紮根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猶太人從小就教育孩子金錢與理財觀念。

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成為猶太人席捲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基礎。

每個猶太家族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會跟著學習各種金錢的知識與智慧。

包括花錢的習慣、省錢的方法、以及學習複利跟延後滿足慾望的觀念。

這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建立起猶太人認識金錢與駕馭金錢的能力。

透過應用金錢以及規劃金錢的種種知識學習過程中,猶太財富得以一代傳續一代。

事實上,現代金融投資理財的重要觀念,其實都是建構在這些猶太金錢理財基本觀上,再經由時代演變以及創新而來。

而這,也正是華人、印度人,在金融投資理財上,不可能輕易取代猶太人的重要關鍵。

一個重視契約的民族從古到今,猶太人以精於商務金融而聞名於世。

他們充分利用許多別人不屑利用的機會而致富。

只要有機會,只要不違法,那怕做法過於殘忍、刁鑽、卑鄙,他們也要大賺其錢。

在英文中,猶太人(Jew)一詞有守財奴與奸商貶義。

猶太人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一旦簽訂了契約就一定執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難與風險也要自己承擔。

猶太人認為“契約”是上帝的約定,絕不可以毀約。

簽訂契約前可以談判,可以討價還價,但是一旦簽訂了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

誰若無緣無故毀約,就是對神的褻瀆,輕慢和不尊敬神的人必遭到神的懲罰。

猶太人被稱為“契約之民”,他們把約引入了生意,並且認為約是生意的精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猶太民族在歷史上無家無國,在這種環境中,猶太人對契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對契約的恪守,在商業文化上打上了律法民族的烙印。

猶太商人極少毀約,他們對上帝的敬畏和在商業領域民族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構成“世界第一商人”的社會文化的土壤。

——————————————————

不足美國總人口的3%的猶太人,對美國的影響和控制,遠遠超過了其他族裔。

影響華盛頓決策猶太人儘管富有,但過去悲慘的經歷使他們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擔憂。

危險,對他們來說不只是打敗仗或是受欺辱,而是種族滅絕。

因此,為了保護自己利益,他們往往帶著宗教般的狂熱投入到政治中,無所不用其極地影響著華盛頓決策。

美國猶太人參與和影響政治的方式有多種,其中之一是選舉投票。

18歲以上美國公民的投票率不足50%,而美國猶太人的投票率高達90%;他們主要聚居的紐約、加利福尼亞等州又是選舉大州,其選舉的結果會對全國選舉的大局將產生重要影響。

其次是政治捐款。

每當發生事關猶太人或以色列利益之時,報刊,廣播,出版,電影等領域的“猶太幫”都會協調一致地採取行動,發揮出極佳的宣傳效應。是金錢政治,沒有錢你就別想玩政治。

選總統,選州長,選議員都要錢,而且動輒就是千萬,上億美元。

猶太人向有吝嗇的名聲,但他們在捐款的問題上毫不含糊。

2000年美國大選捐款富豪榜上前5名中就有4名是猶太人。

猶太人政治捐款最初沒有組織,捐款對像不集中,20世紀80年代成立專門協調捐款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後大為改觀目前全美有80多個猶太人“政治行動委員會”,但類似的阿拉伯政治行動委員會還不到10個。

再次,猶太人在報刊、廣播、出版、電影等方面擁有的超強的統治力。

為什麼美國民眾多數傾向於以色列?

很簡單,以色列新聞機器連篇累牘地進行渲染;而巴勒斯坦人所遭受的佔領、屈辱和比以方大得多的傷亡數字,則往往是一語帶過——這就是輿論的影響。

除了幕後影響,猶太人還積極走上前臺參政。

前國務卿基辛格、“伊戰教父”沃爾福威茨、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播全是猶太人,奧巴馬的白宮辦公廳主任拉默•以色列•伊曼紐爾也是猶太人。

參議院里長期有10至15名猶太參議員,而眾議院10%左右的席位是猶太人。

太多的苦難,培養出猶太人頑強的意志和極強的向心力。

不過,極強的向心力也使得他們只站在自己這個種族的立場看待問題,視角難免有些狹窄。

世界史上,中華民族歷來與反猶主義無緣,可以說在各大民族中,是少有的沒有反猶主義傳統的民族。

但是近年來中國人似乎找到了反猶的“充足理由”。

一種陰謀論在中國流行了起來,依據的是一些西方早已無人當真的過時陰謀稗史,糅雜了一些不明來歷的故事情節。

其中主線竟然直接基於沙俄和納粹宣傳品關於猶太人陰謀的無稽濫言。

猶太人被描繪為通過控制國際金融系統,來達到其陰謀統領世界的目的。

世界史中跨越兩個世紀,互不關聯的重大事件背後,都說成有一個根本原因:

猶太人羅斯柴爾德銀行業家族王朝對貨幣發行的持久控制。

似乎整個世界都在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所領導的國際銀行家,即一小撮“黑暗金融勢力”的肆意擺佈之下。

他們透過策劃和資助暗殺、戰爭、經濟蕭條而獲得巨大利潤,通過廢除金本位、債務擠壓、操控石油供給和大量金融衍生產品,進一步掌握貨幣發行權,控制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命脈。

他們在密室裡做了某些秘密籌劃,使一個眼色,美國總統就會被刺殺,戰爭就會被髮動,各種工商農牧業就會遭到“定向爆破”,美國和世界就會陷入大蕭條;英法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甚至兩次世界大戰都是這幫傢伙幕後操縱的。

顯然這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無稽之談。

以羅斯柴爾德為代表的國際銀行家擁有神秘的超級權力,可隨心所欲地玩弄王權與政府於股掌之上,肆意操縱世界的戰爭與和平、繁榮與蕭條嗎?

事實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確曾經風光一時,至少在十九世紀曾被稱為“歐洲最強大的猶太金融家族”,在今天的國際金融體系中也算尚有一席之地;但是,其市場地位與影響力早已式微。

無論是按股票與債券承銷、交易及企業併購業務的市場份額,還是按旗下所管理金融資產的規模,該銀行都往往排不上國際前十名,更談不上呼風喚雨、主宰全球金融市場了。

即便在十九世紀,處於全盛時期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只能在歐洲君權淫威下卑躬屈膝。

當年這個家族銀行的總部在維也納,負責人是所羅門.羅斯柴爾德,他有財有勢,但只能常住在賓館裡。

歐洲歷史上絕大多數時間裡,猶太人不允許擁有不動產和實質財產,也就是說,法律規定猶太人不可以買房子,不可以擁有土地;致使猶太人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區域集中居住,居住條件由政府決定,這造成了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聚集區,後來發展成為集中營。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後,教會力量下降,君主專制佔據歐洲政治舞臺,歐洲各國對於“其他實質財產”內容的規定也開始有所不同。

但是,有一條仍是確定的:

猶太人不可以擁有房產。

所以猶太銀行家所羅門.羅斯柴爾德不得不常年住宿賓館,因為他不願住在條件簡陋的猶太人聚集區,又不能自己買房子。

1831年,奧地利總理、外交大臣梅特涅正因財務困難,有求於羅斯柴爾德家族。

所羅門.羅斯柴爾德藉機給梅特涅寫了一封信,提出了一個要求。

他寫道:

“現在我代表我和我的兄弟們冒昧提出的請求是,在奧地利帝國境內我們應該享有購買不動產和其他實質財產的權利。我很清楚這個要求和法律規定的相悖。然而,希望仁慈明智的殿下能夠法外開恩。而且我預感到,如果殿下有一絲樂意,您的努力斡旋一定就能成功說服這位最仁慈開明的君主(指奧地利國王)。”

然而,奧地利政府和國王還是否決了猶太銀行家的這個請求。

猶太銀行家雖然財大,但氣不粗,依然不得擁有不動產。

羅斯柴爾德銀行業家族由於堅持只在家族內部人員中傳承,一直沒有很好融入現代金融業。

1865年就退出了美國市場。兩次世界大戰中又受重創,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此時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戰後靠了在英國和瑞士倖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圖存,淡出了歐洲銀行界的主流。

目前主要在歐洲做併購重組業務,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估計資本總額不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

把一部世界金融史竟然說成了一部猶太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陰謀史,無非拾得沙俄納粹牙慧,張冠李戴,胡編亂造,錯誤百出,妖氣橫生;更談不上基本的貨幣金融理論知識、歷史的誠實與學術道德了。

尤其離奇的是,中國式猶太陰謀論以為,即便在今天,美聯儲還只是私人銀行的一個傀儡,而這些私人銀行最終效忠於無所不在的“羅斯柴爾德家族“。

這就是起碼的常識性錯誤了。

美國曆史上從來沒有過國立的中央銀行,只有過公私合營或私人銀行承擔中央銀行的職能。

美聯儲是私有的中央銀行,或者說是整個私人銀行集體利益的代表,目前所有的決策也都是透明的,不可能受到哪家銀行的操縱。

美聯儲的最高決策機構是由管理委員會7人(包括主席、副主席在內)組成的理事會,成員悉由總統提名,需經參議院同意,被任命者不能與任何私人銀行存在利益衝突。

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系由美聯儲主席與財政部、預算局以及經濟顧問委員會的負責人組成“四人委員會”共同制定。

謊稱美聯儲完全脫離政府的監管和國會的監督,是真的無知,還是有意欺騙?

事實上,金融業是現代經濟中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其產業結構與壟斷組織相去甚遠,這也就是金融創新如此活躍的一個原因。

陰謀論者描繪的超然凌駕於國家政府乃至國際政治法律制度之上,擁有神秘權力的所謂“國際銀行家”,純系子虛烏有。

作為陰謀論的一個重要基石,咬定國際銀行家們不只是操縱政治、製造戰爭,更頻頻製造金融危機,包括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

這些指控的邏輯性頗為荒謬離奇。任何一個瞭解金融基本運作的人都知道,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與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宏觀經濟的景氣呈緊密的正相關性。

當經濟繁榮、市場興旺時,金融業盈利就表現良好。

而經濟不景氣、市場低迷時,金融業的經營環境就顯著惡化。

尤其是每次金融危機發生時,金融機構面臨巨大的風險,大量虧損,甚至倒閉。

大蕭條期間,數以百計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與保險機構,慘遭倒閉厄運。

最新一輪的美國次級債危機,對美林、花旗、瑞銀等許多世界一流的大型金融機構所造成的衝擊,就是最新的例證。

如果認為歷史上每次金融危機都是國際銀行家故意製造,有違基本常識。

至於說國際銀行家孜孜以求的是廉價貨幣與通貨膨脹,同樣不合情理。

通貨膨脹使貸款的真實價格縮水,作為債權人的銀行損失最大。

那麼為何國際銀行家企冀的不是價格穩定,卻偏偏是通貨膨脹呢。

陰謀論者試圖顯示一種旗幟鮮明、是非清白的印象,其實立場含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

中式陰謀論瀰漫了反猶太色彩:

不斷影射一些國際金融家的猶太出身背景;揉雜了極左思潮:抨擊私有化、自由貿易等市場經濟政策;

極右傾向:仇視羅斯福新政與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政策;

民粹主義:反精英階層,敵視華爾街、金融界與大企業;

美國式的孤立主義:不信任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WTO和國際清算銀行(BIS)在內的任何國際組織與機構;

無政府主義:主張絕對的個人自由,並流露出對任何集中權威包括中央銀行的天然不信任;

以及對日本的同情與反西方意識(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系西方國家金融核彈打擊所致)。

批評者以為,只有繼續改革,我們才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指日可待。

如果一味停留在所謂的“陰謀論”中,無疑是阻塞了中國發展的步伐。

“陰謀論”所以產生,首先因為無知和懶惰,將不懂的事情統統神秘化和簡單化。

再者,在專制極權國家,當權者不想啟發民智,而是調動民愚,搞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以利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沙俄和納粹德國鼓吹猶太陰謀論的目的和手段已為人所共知。

所以人們指出,“陰謀論”往往就是陰謀製造者的陰謀。

歷史證實:“陰謀論”的製造者善於用陰謀論來掩蓋自己製造的陰謀。

中國近年流行的陰謀論,在一片混亂矛盾的“理路“中,為戰勝大陰謀奉獻的辦法卻驚人地簡單:

大聲疾呼恢復“金本位制“,把貨幣與黃金掛鉤,相信“藏金於民”就能讓大家安心睡覺;呼籲中國通過拋售美元買進黃金和白銀,將人民幣與黃金白銀掛鉤,實行金銀本位制,成為世界儲備貨幣。

時至今日,重建“金本位制”好比復辟大清或大明王朝一樣荒唐無稽。

有人懷疑這類陰謀論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陰謀,因為鼓吹者怎麼看都像是金礦開採公司的代言人。

世界上如果竟有任何經濟體按照這種高見,興沖沖實行起“金本位制”來,非但貽笑大方,莫非正好中了某種自尋末路的不可告人陰謀詭計?

陰謀論的流行,無非是迎合了當前國內普通民眾對於經濟學、理財方面知識的巨大需求和普遍經濟理論水平偏低、國際視野狹窄、歷史知識貧乏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通過聳人聽聞的渲染,為一些想要自我裝扮的人提供了餐桌上自以為提升檔次的談資,僅此而已。

然而,一些領導人員和主管部門對於陰謀論的熱情,未免令人擔憂。

一位批評者指出,如果以陰謀論的戰爭及權謀觀念來觀察歷史上的戰爭,我們既無法認識戰爭基本特性,也無法找到化解戰爭的辦法。

如果人類歷史演進、金融市場運作、正式組織產生等僅是戰爭、僅是權謀,那麼社會財富就只能通過暴力的方式及非正式的規則(權謀)來獲得與分配。

在這樣的條件下,整個社會運行根本不需要建立正式的制度規則或法治。

如果這樣的東西成了社會流行意識、知識及價值,成了決策者認真對待的政策建議,問題就大了。

BBC引述了金融時報這樣的一個看法和關注,他說中國人認同陰謀論,中國面對美國要求開放金融市場的壓力,正在討論如何開放金融市場的時候……

所以可能會影響到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辯論。

耶魯大學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直指:

“以陰謀論和剝削論來描述所有世界的現象以後,給每個人過了一個乾癮,過一個乾癮的結果是什麼?讓我們的子女和金融行業做經濟決策的人,沒有真正的去學習為什麼摩根、高盛這些公司居然能夠發展出這麼強大的融資能力、會聚資源的能力,以至於過去西歐國家的國王都不得不求助於他們。”

他說:“因為我們都是以西方帝國主義、西方跨國公司剝削的角度來理解西方過去四、五百年海外擴張的歷史,所以今天的中國公司要跨國的時候,翻開以前的教科書看看,沒有哪個地方講西方國家跨國公司在海外怎麼經營、怎麼運作、怎麼擴張、怎麼保障他們的安全。所以現在發現中國公司要走出去的時候,這方面的知識積累等於零。”

他又說,“(陰謀論)讓現在中國的金融行業的那些人士對自己都懷疑,原來我們也加入了陰謀的大的團隊中,對自己專業上的操作和運作反而更多的是懷疑。所以由此產生的破壞作用是讓中國社會好不容易積累的一點點金融知識、金融資本化的經驗也給擋回去,從此產生的結果,接下來的幾十年也許中國沒有別的選擇,而是更多的依賴西方的跨國金融公司等等,最後的結局只能是這樣。……給中國社會帶來的更多的是金融愚昧和似是而非的誤導性的金融思想的鴉片,不會有別的正面的效果。”

誠如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指出:

“在金融全球化的時代,不承認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金融利益可能會出現類似戰爭性質的衝突未免天真,但是誇大這種衝突而認為處處是陰謀、事事是陷阱也必然會導致封閉與恐慌。甚囂塵上的金融陰謀論,實際上反映的是對全球化時代金融市場運行規律缺乏瞭解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在任何一個新興市場的全球化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產生這樣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克服這種狀況的重要途徑,就是多元化的研究和多渠道的學習。共同探討目前我們還我不到標準答案、也充滿不確定性的許多金融問題。”

無論有人對於陰謀論多麼感興趣,必須記住一點,那就是陰謀論者為我們圈出的那些“敵人”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利益共同體;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和利益,它們的每一個決定首先都是出於為自己攫取更多利益的目的而不是為了蓄意拖垮一個主權國家。

正因如此,雖然在某些問題上它們也會有比較一致的觀點和立場,但是它們更多的時候還是各打各的算盤而不是步調一致地協同對外。

中國的金融安全至關重要。

但是維護中國的金融安全不應該被動地依靠陰謀論者所提出的所謂“高築牆”的策略,而是要讓更多的中國金融機構通過改革,在競爭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專業能力,逐步加強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

中國未來的金融安全,不應該建立在把花旗、大通銀行,以及羅斯柴爾德屏蔽在我們的國門之外,而是要逐步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培養出我們自己花旗、大通和羅斯柴爾德。

今天的世界已經不再是可以靠城牆高築就可以固若金湯的世界,在產業和市場逐步全球化的浪潮下,全球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正在迅速融合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

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我們必須學會在一個動態的、開放的、競爭的、交互作用的國家大環境中建立起一個健全、強大的中國資本市場,同時培養出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全球影響力的金融業航母。

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獲得真正的、持久的、不斷自我加強的金融安全。

——————————————————

國人可以從猶太人身上學到什麼?

如果回看猶太人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部血淚史。最初講,這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相關。

猶太人的故土地處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之間,那是一片平坦的地區,屬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

這使得東南西北任何方向上有了其他文明,都可能打過來,發展極為艱難。(這一點打遊戲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敵人像潮水般湧來時,有口可守是多麼關鍵)

反觀其他文明:

中華文明地理位置極好,東、南是大海,北部是寒地,西南有高山,而且還有很長的貧瘠的隔離保護地帶,這樣古代歷史上,基本很少能有其他文明能夠入侵到中國;同時中國又保持了和其他文明的交流,保證了和其他文明不會有代差,絲綢之路對中國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而近代中國自己隔絕了和其他文明的交流,最終形成懸殊的代差,導致中國近百年的苦難歷史,是一個反面證明。

印度文明也還算得天獨厚,東南西都是大海,北部是高山,東面是叢林,基本上只有西北面的一個缺口。

結果雅利安人恰恰從這個缺口(伊朗高原)進入了印度,成為印度的主人,而原住民都成為低等人。

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相似,都是四戰之地,結果古文明早已消逝,留下都是後來外族人。

而美洲文明,由於地域不夠大(文明發展速度和地域大小/人口數非常相關),和亞歐非文明不流通,最終形成了懸殊的代差,而最終被滅。

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文明的長盛不衰,基本要素是,安定的地理環境,地域/人口足夠大,以及和其他文明保持溝通。

近代中國封閉了自己,以及敵人可以從海上來,導致了中華百年的悲慘遭遇。

一條暗線聖經出現於公元前一世紀,在猶太古國被滅國後幾百年的苦難中成著。

它是猶太人創造性地企圖通過思想來統一族裔、從而期望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的嘗試,這是一種智慧的凝聚。

它的出現成為了猶太人之後幾千年的黑夜明燈。

如果我們想一想歷史上那麼多民族都消逝得無影無蹤,就能明白處於四戰之地,聖經及猶太教在歷史長河中的偉大。

當然由於猶太教的相對封閉性,猶太教不像後來也採用聖經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那樣獲得極大的擴展,這也是另外的話了。

全世界1400萬猶太人中,有680萬在美國,而在以色列國的猶太人只有460萬。

依靠上身美國,控制美國,進而控制世界,猶太人可算是世界民族最為成功的民族。

這裡面的一條暗線就是猶太人的嚴格信仰和民族認同,它保證了在失國千年之後,猶太人又在故土復國了,它保證了在美國這一自由的土壤上猶太人再次發芽茁壯成長。

信仰和民族認同的實質是什麼?

他其實是一種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一種完備的思想體系,一個可以共同奮鬥的目標。

在這個共識之下,大家行為有章可循,完備的思想體系使得大家可以智慧地去解決任何已知或未知的問題,共同目標使得大家可以共同向一個方向用力。

文化是不斷變化,個人認為它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就像生物一樣,它的優劣只在於適應的快慢及是否有創新的精神。

中國近代的落後可以說不是文化的落後,而是與其他文明連通的隔絕,從而導致了生產力、科技及軍事上的懸殊代差。

而在和其他先進文明保持充分溝通的情況下,中華文明一直都未曾落後。反而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靠著特有的智慧,創造了無數的輝煌。

文明就像是一個大熔爐,小的文明不斷地熔合,形成更大的文明,這才是文明應該的發展方向。

中華大地上留下了中華文明,它也是各種文明在中華大地這個碾子上反覆碾壓而形成的一個複合體,飽含了各種成份。

目前世界處於一個開放的時代,美國也是最自由的土地之一,在這裡我們可以充分地去發揮。

作為最為智慧的人群之一應該想一想怎麼去利用已有的各種不同文化優秀之處為基礎,綜合和創造出新文化、新思想體系。

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借用或依附於其他之上。

不然就可能像邯鄲學步一樣,最後是爬在地上。

具體到行為上,我覺得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學習,在個體層次上不斷完善自己。

其次,需要漸漸在行為規範上形成共識,什麼行為是對什麼是錯,任何事就事而論,不要讓屁股決定腦袋。

最後,創造屬於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思想體系,以及遠期共同奮鬥目標。

有很多很多的事可以做,“風物長宜放眼量”,文明說到底是智慧的事,國人具有高智商的基礎,需要的是智慧成為主導。

路漫漫兮其修遠,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每一個同胞都是征途戰友,需要相互共勉。

——————————————————

從理財學生存

事實上,理財不但是一門值得終生學習的學問,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很少學習關於金錢的知識以及對現實人生的影響。

大多數人都是開始工作有所得收入後,才慢慢開始理解、接觸金錢相關知識。

而即使是從事相關投資或理財,也經常是盲目跟著媒體起舞或隨周遭的朋友道聽塗說,在一知半解下做出決策。

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面對五花八門的複雜投資商品,也可能不瞭解自己的需求,或是金融產品所隱藏的風險,而無法做出正確判斷,甚至誤碰不適合的金融產品,而導致血本無歸、財越裡越少的案例其實也很多。

大部分人在正規教育養成的過程中,都欠缺這方面的知識與教育。

頂多只有商學院的學生比較有機會接觸到較多關於金錢的觀念與知識,偏偏商學院的教育學程又過於偏重理論,對於實務的訓練卻是少之又少。

以至於即使受過商學院的訓練,都未必能有良好的金錢教育訓練。

財君也是受過正統商學院訓練的學生,這些年的職場生挨中,也熟識非常多的金融從業人員。

而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金融人,事實上也都是在職場中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付出許多辛苦、血汗代價,才從市場經驗累積過程中養成屬於自己的理財之道。

對很多頂尖的操盤人,或是財經高手而言,市場,就是最好的老師!

只是,市場也最現實無情!

投資理財路上,本來就充斥著機會與陷阱!

唯一確定的是,如果你越用功、越專業,至少你犯錯的機會會比較低,或是風險控管的品質會比較好。

在成功理財之前,得先從下定決心腳踏實地、認真學習投資理財這門終生功課做起。

其他猶太曆史相關文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