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活動先後參觀了企業家張宏社投資500萬元改造修葺一新的“浪店河畔”扶貧魚牧基地;良峪村的“櫻桃王”唐增強流轉土地200多畝地栽植櫻桃;楊家溝村書記王安林帶領群眾打造西北櫻桃第一村;湯坊村返鄉創業企業家劉朋的26個大棚禮品西瓜和“綠寶”甜瓜莊園;受國家領導人接見的女“農民”黨顯茹投資1600萬元流轉馬席村幾百畝土地建設“快活林生態”農莊;女企業家何齊投資400萬元建設的花溪花卉農耕文化體驗園;劉玉平投資2000萬元種植“黃金果”海棠果樹,並興建了海棠農莊。他們是家鄉土地的設計師和建造師。他們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先導,堅持水氣土協同共治理,眼光獨到,親力親為,既建設青磚黛瓦,雕花樑柱,古樸典雅似亭廊的莊園實景,又養魚養雞栽植櫻桃、海棠果和禮品西瓜,每天都在深刻影響周圍的群眾,改變當地的風物和觀念。扶風作家薛立興說:“杏林鎮這幾個產業扶貧示範點,讓我們感到震撼,他們為產業帶了好頭......”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據悉,企業家張宏社投資500萬元改造修葺一新的“浪店河畔”扶貧魚牧基地,是美陽河和小韋河的交匯點。浪店村遺存有班固墓以及班固著漢書的典故,打造了三產融合的文化產業典範;受國家領導人接見的女“農民”黨顯茹投資1600萬元流轉馬席村幾百畝土地建設快活林農莊佔地330畝,總投資2600萬元,是集花卉苗木、林下養殖天然土雞、觀賞雞科普教育、特色土雞蛋、餐飲休閒、蛋殼美術美工等產業於一體、引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型農莊。農莊以農業產業為基地,以雞文化為主題,現種植各種花卉苗木200餘畝,林下養殖各類土雞、觀賞雞共6000多隻,日產貼牌土雞蛋200公斤。農莊的著名商標“塊火林”已申請國家三項實用新型專利,其農產品遠近聞名,銷往寶雞、楊凌、咸陽、西安等地,銷路好、口碑佳。農莊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休閒餐飲觀光花園,提供養殖農事體驗、露營燒烤、農業科普教育等特色服務,展覽雞蛋雕刻、蛋殼繪畫、雞毛掛件等美術美工作品,可同時容納300人遊玩娛樂。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花溪花卉農耕文化體驗園內建有1200平方聯動溫室,主要用於“秦嶺蕙蘭”的資源圃建設,並依託溫室進行鐵皮石斛育種育苗。同時在大田種植梅、蘭、竹、菊、櫻花、紫薇、海棠等花卉苗木,營造了具有顯明特徵的田園景觀。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劉玉平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海棠農莊,佔地面積40畝。是一家以精緻性農莊建設為出發點,重點開發特色農業休閒項目和產品,形成“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休閒”為特色的綜合性主題農莊。整合周邊資源,功能差異互補性發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園區景觀;以海棠園林為基地來吸引遊客,以綠色餐飲和休閒垂釣來留住遊客,將園區建設成為海棠主題的度假型農莊。依山靈益家庭農場佔地200畝,投資400萬元,定位主題為獼猴桃、海棠果種植基地,是陝西省首家毛花獼猴桃示範種植基地。

農場集生態觀賞、農業休閒、產業發展,極力推廣立體循環可持續農業進步模式,在獼猴桃園、海棠果園、林下養殖之間構建有機鏈條,消除化肥、農藥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做到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生產綠色生態農產品,預計年產值將達到510萬元,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在扶風縣農業局、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杏林鎮黨委、政府積極謀劃,把發展設施蔬菜作為產業結構調整、貧困戶脫貧創收的有力抓手,採取土地流轉的形式,投資780萬元,在浪店村、良峪村和湯房村項目區新建220畝日光溫室大棚示範基地,共建設日光溫室大棚61座。全力打造杏林鎮日光溫室大棚產業帶,進一步加速鎮域經濟發展,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加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力度。

良峪村的“櫻桃王”唐增強流轉土地200多畝的扶風縣鑫豐果蔬專業合作社,是全縣唯一的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11畝鋼構溫室大棚,入社社員360戶,帶動區域櫻桃種植500多畝,其中貧困戶入社103戶,種植大櫻桃153畝。2017年1月份合作社積極爭取產業扶貧資金25萬元,採取“貧困戶+合作社”模式,以託管經營的形式為無勞動能力的63戶貧困戶固定分紅,每戶每年可分紅280元,連續分紅4年。目前已分紅2年,總額3.5萬餘元。

楊家溝村黨支部與駐村工作隊以脫貧攻堅戰為契機,積極爭取資金,培育櫻桃特色產業,堅持以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全村共發展櫻桃500餘畝,今年掛果380餘畝,每畝平均收入10000元左右,櫻桃產業可使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左右。

另外,投資780萬元,在浪店村、良峪村和湯房村項目區新建的220畝日光溫室大棚示範基地,共建設日光溫室大棚61座。通過“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由村黨支部牽頭組織,村扶貧合作社運營管理,將所建的蔬菜大棚以租賃的形式出租給良峪鑫豐果蔬專業合作社和湯房朋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生產經營。村扶貧合作社將所得租金作為收益,優先支付土地流轉費用,然後提取20%的集體基金用於大棚維護、日常管理及村集體公益事業支出,最後將其餘的80%按入社貧困戶數分配。用工上由村扶貧合作社優先推薦貧困戶勞力務工。預計可通過享受租金分紅,務工就業等方式,帶動浪店村、湯房村和良峪村230戶貧困戶644人增加收入,實現產業脫貧。以此來進一步加快項目實施村及周邊村的脫貧攻堅步伐,為全鎮的產業精準扶貧起到示範引導作用。(唐志強)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扶風作家新媒體舉行“花谷杏林我們脫貧了”採風行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