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說“賞金千兩”, 真的是賞100斤黃金嗎?

電視劇裡我們經常看到或可以聽到皇帝動輒獎勵有功之臣或器重的人說:“賞金千兩”或者“賞黃金幾十萬錢”,歷史上真實存在嗎?這裡說的黃金是金還是銅?計量單位和現在一樣嗎?古代皇帝說“賞金千兩”,真的是賞100斤黃金嗎?

古代皇帝說“賞金千兩”, 真的是賞100斤黃金嗎?

黃金

在古代,尤其是西漢時期,皇帝賞賜黃金的次數很多而且數額巨大。例如因大將軍衛青抗擊匈奴有功,一次性就被武帝賞金二十萬,王莽納後用金三萬。有人統計過僅漢武帝時期,賞金給大臣不少於五十五萬兩。

那這麼多真的全是黃金嗎?在我國很早就有了冶煉金屬的技術,夏商時期先民已經開始使用金器了。但是在古代中國生產力是很低的,我們想要大批量的把金子從礦石中提取出來並不容易。

所以我們經常會以銅這種當時的貴重金屬,作為鑄造錢幣的主要原料之一。而在春秋時期,青銅其實也是貴重的金屬,被用來製造貨幣,而且在先秦兩漢黃金是極少見的奢侈品。所以基於以上的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我國那時候賞賜的黃金只是銅的代名詞而已。

古代皇帝說“賞金千兩”, 真的是賞100斤黃金嗎?

黃金千兩

但是江西海昏侯墓的挖掘讓一部分人的態度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因為海昏侯墓裡的黃金太多了而且成色都比較好,大部分純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所以,一部分人認為當時賞賜的黃金其實就是真的黃金。

所以從戰國一直到東漢以前的金,通常說的可能就是真正的金子,那時候的金子多做成馬蹄形或餅形,俗稱“馬蹄金”,每一塊就是“一斤”。現在出土的金餅、馬蹄金,重量一般就在250克左右,而250克正是漢代一斤的重量。

但是到了東漢以後社會上就不大用金子了。所以我們看東漢以後的記錄,如果賞賜的是金子,一般都會很明確地告訴你“賞金千兩”,而且一定會有單位。例如賞賜“十萬錢”裡的“錢”,就是我們常說的銅錢了。

古代皇帝說“賞金千兩”, 真的是賞100斤黃金嗎?

圓形黃金

明清時期,如果單說“金”其實就是指的是銀子。這主要出現在文人的筆記中,說什麼東西值多少金,意思就是值多少兩銀子。如《清稗類鈔》裡記錄當時的達官貴人捨得花錢,以買鼻菸壺為時尚,“屑葉為末,雜以花露,一器值數十金,貴人饋遺以為重禮。

這裡的數十金,就是說的數十兩白銀。如果是黃金的話,這個價格就很恐怖了。一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如果是黃金的話就是幾百兩白銀。恐怕除了一些非常土豪的達官貴人們,沒有人能常常消費的起吧。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時候皇帝說賞黃金萬兩,並不是指黃金有一萬兩那麼多,而是代表很多錢幣的意思。意味著皇帝賞賜的東西十分豐厚,而不是真正的黃金一萬兩。如果按照電視劇的那個賞賜法,皇帝的小金庫多少錢都不夠賞的。

古代皇帝說“賞金千兩”, 真的是賞100斤黃金嗎?

賞金千兩

此外,重量單位古今是不一樣的。據史料和現存古物來看:金錠有一兩、二兩乃至十兩、二十兩之分;銀錠有半兩、一兩、十兩、二十兩、五十兩以至一百兩或三百兩。

舊制一市斤等於十六兩。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

所以說,並不是賞金千兩就是100斤黃金哈,要是古代的計量單位和現在一樣的話,皇帝的小金庫也是經不起破產的洗禮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