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富人思維」?

中國的財富分配基本是這樣的。

"往上倒三四代,基本都是農民"。

因為歷史原因,你家要是富農你也不一定能活到現在了。

也就是說從建國後的大革命開始,大家基本的起點是一樣的。

後來開放高考,一波人坐著上升通道入仕入職。

開始了第一波的區別。

這也屬於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但畢竟大家都吃糧票,區別還不是太大。

後來市場經濟鬆動有人的開始投機倒把。最著名的是各種倒爺。賣電視機,換外匯券。

頂著政策風險做小投機,被吃官家飯的嗤之以鼻。

再後來改革開放,提出了先富帶動後富的概念。

開工廠,搞養殖,那時候你開個塑料廠賣臉盆。你現在也是億萬身價了。

因為沉睡多年的市場如同飢渴的孩子,給啥吃啥。

秀水,義烏靠著一件衣服,一根吸管,賣出了成千上萬的億萬富翁。

一批人發了財,抱了團。以老鄉為幫派。

再後來政策更鬆動。一批人靠著當官的親戚蓋戳又發了財。

親戚可能進去了。

而發財的人開始把自己的子女送入仕途,國企,出國看更大的世界。

他們有父輩的蔭澤,又有自己的努力。

有資源,有金錢,有眼界,再加上勤奮努力。

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跳高。

不用費力就跳上去了,回過頭再拉一幫親戚。

家族如車輪般相互滾動起來。

碾碎的是一個行業,一個地方,任何外人試圖染指的市場。

十年甚至二十年。

股市崩盤了,進出口封閉了,內銷疲軟了。

熱錢和人力需要置換。

大眾創業是水桶裡的鯰魚。是新時代的裂縫機會。

如同當年的高考。

讓一部分敢想敢做的鯉魚越過龍門。

直到後來互聯網到來,技術革命,在階級壁壘上砸出了一個狗洞。

馬雲辭職下海賣起了網絡日用品,馬化騰搞社交。

原來沒有洞,爬的人多了,狗洞就變成了坦途。

爬過狗洞大佬們開始基礎建設。

商業模式的構建,技術的更新,跑馬圈地。

如同最初的房地產商,在荒地上蓋樓。

如今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深入又重新把人與人構建在了一起。

競技場升級。又如同回到起點,如同普通家境的同學和富人的孩子在一個初中。

你還不知道他未來會去周遊世界,

而你可能還要再加5個小時班苦賺他一瓶紅酒錢。

最基層的百姓從來不缺少“努力”,從農民,到職工,到下崗工人再就業,到農民工,再到加班到跳樓的富士康90後。

財富分配的盛宴能落下的基本是地域原因,家庭原因,變故原因。

導致身無長技又沒有富貴親戚可以價值交換的朋友。

父輩在時代裡冷凍下來的資本。

隨著通貨膨脹或生活變故可能一場下來就所剩無幾了。

他們很努力的生活卻沒有再跳脫多一個層次。

然後把努力交給下一代,下一代學無所成,就再交給下一代....

他們不尊重價值,可能也沒有可以交換的價值。

沒有籌碼,距離爬上賭桌,可能都非常遙遠。

很多人問為什麼煎餅大媽月入三萬而我958畢業工資還不如大媽。

憑什麼。

其實是因為許多人沒有參與到社會洪流中,而在被“冷凍”在安全區裡。

如同三體裡所說生命本就是顛沛流離,只是人們安逸久了忘卻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