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你,一無所有

30歲的你

30歲,你還在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兩位數餘額的銀行卡

30歲,你還住在北京五環外陰暗潮溼的小單間內用力生活

30歲,你還騎著共享單車上下班奔馳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

30歲,你還在早班的地鐵上一邊啃著麵包一邊強忍著淚水

30歲,你還穿著大學畢業後為了第一次面試才買的黑西服

30歲,你還在大城市的十字路口找不準下一站的方向

30歲,你還用著大學畢業後的簡歷在網上海投找工作

30歲,你還一邊忙著工作一邊忙著家裡安排的相親

30歲,你還為身邊的朋友當著伴娘伴郎見證別人的婚禮

30歲,你還整天憂慮著結婚所需的房子車子票子

30歲,你還靠著父母借錢拼湊才交上了房子的首付

30歲,你還在為了大城市戶口一直跑在政府部門的手續中

30歲,你還漂在北上廣沒有想回家也沒有在大城市安家

30歲,你還在走走停停吃飯旅行也始終未能到達嚮往的布達拉

30歲,你還是一拿到薪資就馬上拿去還房貸車貸以及信用卡

30歲,你還揹負著公司運作的供應鏈債務和員工的薪水獎金

30歲,你還在到處借錢貸款想要再次創業以證明自己不甘平凡

30歲,你還奔波在各種酒桌飯局上喝到胃穿孔也要拿下訂單

30歲,你還自命不凡不願學會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30歲,你還有夢想但也只是做夢想想

30歲,你,一無所有

30歲,你,一無所有

古語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而立之年的你,現在又在為什麼而焦慮?為什麼而忙碌?

也許,你現在慶幸自己還未到30歲的年紀;也許,你也在回望自己30歲的那年是否也是如此。

但無論你怎麼反抗,時間的鐘擺不會停止,生活依舊會拖著疲憊不堪的你彳亍著來到30歲分水嶺,或迷茫,或堅決、或慰藉、或頓悟,亦或是,一無所有。並非販賣焦慮,只是當世界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30歲,你,一無所有

我們總是把生活想得太過完美,想象著30歲的年紀,理應事業有成,有著自己的幸福家庭,除了上班還會有和家人的定期聚餐。可現實是,30歲的你還在使勁奔跑著,在大城市中用力活著,就像缺氧的人拼命呼吸著瓶內的空氣,一旦脫離了大環境,你將變得一無所有。

30歲的年紀,最愛談論的話題,應屬財務自由,月薪6k的羨慕月薪過萬的,租房的羨慕買房的,單身的羨慕成家的,工薪階層羨慕精英群體。在財務自由的軌道上,自下而上是羨慕,自上而下即是鄙視,食物鏈頂端的自然而然鄙視底端的,金領鄙視白領,白領鄙視藍領,藍領鄙視無業遊民,甚至會有人站上制高點批判那些沒能實現財務自由的青年人,輿論發酵之下,財務自由成了一個趨之若鶩的烏托邦。

30歲,你,一無所有

那麼,相較而言,那些早早實現財務自由的精英群體和迷茫的工薪階層區別在哪呢?

第一,人生規劃上。聰明人會有自己的明確職業規劃乃至人生規劃,每一個小目標和每一步的目的地都相當清晰,出發上路之前已經有了路徑地圖,到達終點只是時間問題。而放眼大部分人,安之若素,遇見分岔口就轉,遙遙望著對面山頂的旗幟,卻不想距離終點越來越遠。

第二,實際行動上。一者執行力非常強,心動即以行動,做事不拖沓,往往會在公司加班直至完成手頭任務。一者行為懶散,能拖則拖,上進心不積極,得過且過。

第三,思維邏輯上。精英群體普遍擁有非常強的邏輯性,工作生活具有通局思維,全盤考慮方法論,一一驗證其可行性。普通人可能不會深入思考分析,只是按照既定方法邏輯重複工作逐漸形成習慣,不追求創新打破思維定勢。

30歲,你,一無所有

第四,資源管理上。有一種說法,越是有錢的人欠的債越多,但並不是他還不上錢,而恰恰是利用這樣可控的財務管理,利用自己的可流動資金,達到利益最大化。而另一者則往往是採用傳統的財務思維,賺多少,花多少,有多的存銀行,抑或是刷信用卡提前消費,薪資一到馬上還信用卡。

30歲,你,一無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