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陳院鎮“最美媽媽”——朱愛雲

孝老敬親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男耕女織的古代社會到科技發達的新時代都是,無時無刻都彰顯著孝敬父母的光輝。在成縣陳院鎮陳莊這樣一個普通的小村莊裡,生活著一位平凡而又堅強的媽媽——朱愛雲。一提起她,人們總能聽到鄉親們對她真摯而由衷的稱讚。


成縣陳院鎮“最美媽媽”——朱愛雲​ 在她嫁進這個家門之前,這個家庭早已負重前行著。原來未來婆婆之前就因腦溢血而一病不起,癱瘓在床。公公也因家庭的負擔和生活的壓力身患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面對這樣窘迫的境遇,朱愛雲沒有退卻也沒有置之不理,義無反顧的走進了這個需要她披荊斬棘悉心料理的家。

成縣陳院鎮“最美媽媽”——朱愛雲​ 自從她嫁進來以後,她就是這個家庭的女主人角色,面對當時生活無法自理的婆婆,她像親生女兒一般替婆婆洗衣做飯、端吃端喝、端屎端尿、擦洗翻身、精心照料。為了讓老人有一個舒適的環境,她把家裡的環境做了細緻的打掃和整理,雜亂無章的傢俱擺設整齊,陳舊的傢俱在她的精心擦試下也變得乾淨而明亮,院子裡經她的拾掇變得井然有序。而丈夫為了養活這一大家人也常年在外打拼著,家裡的瑣事和地裡的農活就全落在她單薄的肩膀上。緊接著一個個子女相繼出生,雖然為這個沉重的家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但更多的是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成縣陳院鎮“最美媽媽”——朱愛雲

成縣陳院鎮“最美媽媽”——朱愛雲​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前年公公因糖尿病和心臟病引發的併發症腎衰竭辭世而去,這種悲痛更加讓她痛苦和心酸。如果公公在,或多或少,給婆婆做個伴,也是一個照應。她總是對周圍的人說:“父母健在時人生還有去處,如果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那我們看到的只有歸處,一切風雨只能靠我們自己抵擋承擔。”生活帶給她心靈上巨大的痛苦和身體上的無法承受的累,但她都毫無怨言的承受著。就算前路再艱辛,她依然樂觀向上,開朗活潑,給這個家庭和身邊的人帶來無限的正能量——她就是這個家庭的太陽,帶給他們的是希望和光芒,是溫暖和愛!

在她心中,這些都是她作為一個兒媳,一位媽媽,一名妻子應該去做的,並且應該做好的事情。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而不平庸的兒媳,一直為這個家默默的付出了14年的青春和汗水。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她用自己的真、善、美來詮釋著為人子女的孝道;用她的實際行動履行這句話的存在;用她的言傳身教來教化自己的兒女。每當她看到十一二歲的女兒也能給奶奶洗臉洗腳,兩個小孩子在奶奶身邊,陪老人說說話、聊聊天,讓老人享受著天倫之樂時,她心裡感到很欣慰,這樣丈夫也能放心的在外打拼。用她的話說“既然選擇了就坦然面對和接受,讓家人們的笑容比憂愁多時,我就是幸福的女人。”

就是這麼一位質樸的女人、一位善良的媽媽、一位持家的好妻子,她默默地做著那些看似的平凡的事情。今後朱愛雲還要堅持繼續走下去,雖然她人生的道路曲折,但她依然用開朗樂觀、勤勞淳樸、孝老敬親的實際行動,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佳,永恆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