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為何沒有登上皇位?

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為何沒有登上皇位?

清朝入關以後不是多爾袞不想或者沒能力登這個皇位,而是命運給了這個清初攝政王開了一個巨大玩笑,他正當壯年時猝死於塞外狩獵途中,所以自然到此為止了。

多爾袞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異母弟,是清朝入關成為全國性政權的第一功臣。他一生之中有兩次與皇位失之交臂。

一次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努爾哈赤死時並沒有交代誰來繼承汗位,而是留下了四大貝勒輪流當國的局面。也就是說諸多兒子中人人都有繼承的機會,可惜當時多爾袞年幼,最後四大貝勒中的皇太極成為勝出者。

根據當時一些零散資料來看,雖然努爾哈赤晚年的確對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一奶同胞的三兄弟比較看重。還有諸多清宮劇如孝莊秘史之類的劇情中多爾袞是努爾哈赤指定繼承人等宣傳,所以很多人認為多爾袞是被努爾哈赤指定的繼承人。

但根據現實參考,在當時那種開國草創的危險情況之下努爾哈赤不可能把汗位傳給還年幼沒有經過戰火洗禮的多爾袞,只能說努爾哈赤死時沒有決定繼承人,所以諸多兒子都有機會罷了。所以多爾袞錯失了一次機會。

第二次錯失機會是在1643年皇太極猝死以後,因為是猝死所以並沒有留下繼承人遺詔。多爾袞當時經過多年曆練已經是實權人物了,因此要奪取皇位。但皇太極舊部堅持要立皇太極兒子為新皇帝,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大局為重採取了折中方法,皇太極幼子福臨為新皇帝,多爾袞為攝政王。

避免了1643年的皇位爭奪戰,滿清沒有內亂。1644年明朝內亂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身死。清朝太祖太宗兩代人都入不了的關終於有機會入關了。實際統治者多爾袞當時趁此大亂入關,並且入關以後馬上遷都北京,派豪格西破張獻忠,多鐸南滅南明最強大的弘光政權,還將李自成打的一蹶不起。可以說多爾袞是清朝入關第一功臣,入關以後的一系列作為更是打的清朝的對手李自成之大順、張獻忠之大西、南明小朝廷不成氣候,使清朝全國性的政權坐穩。

入關及其以後的不世之功使多爾袞的權勢滔天,大肆排除異己如直接把皇太極長子豪格陷害至死。徹底把控了朝政,廢順治帝只在他一念之間,而孝莊太后與順治帝為了穩住多爾袞給了他很多殊榮比如攝政王名號一加再加成為“皇父攝政王”。

當時多爾並沒有行廢立之事,一是因為自己正值壯年,才三十多歲,而且並沒有兒子,所以不著急取而代之。二是雖然清朝形勢大好,但南方的南明小朝廷一直在抵抗中,全國各地反清行動也不時而起,多爾袞應該是想徹底統一了中國以後,不世之功進一步加大,自己在順勢取而代之成為新皇帝。

然而命運總是無常的,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塞狩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成重傷,沒多久就死在古北口外喀喇城,時年三十九歲。

多爾袞因為是猝死,所以死後自然一切成空。不過他剛死時餘威尚在,順治帝為了穩住其黨羽追尊其為成宗義皇帝,後來順治帝順利親政以後開始清算多爾袞,追奪了他的一切封典,包括皇帝尊號,還毀墓掘屍,直到乾隆時才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乾隆帝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睿親王封號。

多爾袞入關以後猝死可以看做是他第三次與皇位失之交臂,不是他不想當皇帝,只是人生太無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