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大雪已至,葉落南山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中華手工》 2017年12月刊封面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知道這麼漂亮的銀飾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嗎?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你體驗過這麼美的民宿嗎?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品茶,品人生。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看楊曙華大師如何作從容的畫,釀清和的酒。

博物館的文創之路

專題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博物館正在重新被定義著。文創,大概是近些年來博物館遇到的最熱門的詞彙之一。前有臺北故宮,後有北京故宮,新穎的文化產品不斷刷新人們對博物館的認知。但在中國大陸,博物館文創仍舊處於懵懂的狀態。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2013年,臺北故宮推出,“朕知道了”紙膠帶,很快成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獲得的關注可謂空前。但也不乏質疑的聲音:這樣的呈現方式是否會有失歷史的尊嚴。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蘇州博物館轉為自主經營,走上了文創開發的道路。這是以沈周筆下的蘭花、石榴等為原稿開發的蘇繡材料包。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他們的成功,既得益於“內功”深厚,也因為他們擅長“借用外力”。這款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乾就是蘇州博物館與當地的一家食品公司聯合研發的。通過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僅讓產品更符合市場規律,也讓文化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開發更好的文創產品。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融設計圖書館的設計概念店,這裡有一整面牆陳列著品物流形的椅子,搪瓷小几別具風格,地磚則是圖書館的特別發明,在傳統停車場的空心地磚基礎上填充澆築而成。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這是蘇州博物館裡的海棠花窗。其實,不管博物館文創如何發展,其核心價值是藏品和學術研究成果背後的知識產權,文創的本質是對知識產權的開發與利用。離開這些,博物館文創就會失去其特有的文化與創意價值。

潘愛國:後半生,做個留住同裡的潘木匠

人物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江蘇省蘇州市同裡古鎮上有個潘木匠,當地無人不知曉。同裡最有名的“退思園”微縮景觀木雕,就出自他手。潘木匠原名潘愛國,年近六旬,是華東建築設計院的教授。除了木藝出眾,潘愛國還有一個愛好,用他的話說就是“留住同裡”。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古建築遺珍館是無償對外開放的。潘老師說:“這裡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我在同裡鎮上淘回來的,它們見證了同裡的成長與變遷,極具研究價值。我把它們收集到一起,留住一些原汁原味的同裡味道,給來這裡的人看看。”

終日與古物、音樂、繪畫、刺繡、燒製瓷器為伴,沉浸在傳統文化中的他,笑稱自己是個貪婪的人。“我貪的是祖國的文化,別人不要的東西我要,不但要,還得把它保護起來,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

詩寫白銀

國術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苗銀並非指苗族銀飾。苗銀是20世紀末新提出的一個概念,多含白銅、鋅合金,甚至由鉛鋅合金製成。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苗族銀飾不止體現在技藝上,也表現在紋樣圖案上,必須有苗族文化在裡面。如果完全採用現代元素,還叫苗銀嗎?“苗族銀飾的背後是苗族人獨特的遷徙文化,每一個圖案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在上海城擁有一座江南園林

好生活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在上海浦東的黃金地段擁有一座江南私家園林是種怎樣的感覺?“在這裡會有人告訴你她的回答。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築園講究的是‘雖由人做,宛如天開’,最難得的就是‘自在’二字。”而她自己也是如此師法自然,不刻意、不強求,在古典的園林裡過著當下的詩意生活。

目 錄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新刊|大雪已至,叶落南山

購買《中華手工》12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