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姨娘

前幾天,姨夫生病來太谷住院,我就分外的想我娘和大姨,對孃的思念,已構成生命中的永恆,對大姨的思念,也日益強烈,心想把對大姨的生活瑣事記下來做為對姨娘的一種懷念,直至落筆,才知事雜筆枯,那就信馬由韁,筆走隨心吧......

我心目中的姨娘

大姨去世的消息是在一個清風和煦的早晨大姐親自來告訴我的,大姐可能也是心存震驚與不捨,更多的是惋惜。13年農曆八月十五我和大姐從太谷回老家去給大姨奔喪,去往大姨家的路上,三姨哭哭啼啼沒完沒了,我們只是嘴上勸說,卻沒法制止,等車停下,走到大姨家門口,猛然望見大姨那笑顏如花的像片圍繞在數不清的花圈中,那時才真正地意識到大姨真的是永遠離開我們了,我爬在大姨靈前揮淚如雨,卻怎麼也喚不回我那親親的姨娘了。出殯是在八月十六那天,好多程序需要兒女們去辦理,我坐在大姨家的炕頭,看著哥的電腦裡回放著好多有關大姨和她的兄妹、她的兒女、她的孫輩們的像片,唯獨沒有我的娘,那時候的我嚎啕大哭,說實話,說是在哭大姨其實我更想我的娘,那時心裡還在打著小算盤,我娘終於也有個說話的人了,現在和三姐聊天說起這事,三姐說是要是在當時她們知道我是這種想法肯定會恨死我。可是我就是那種想法。大姨你活著大氣,定不會計較我這些小節是吧?大姨死後也風光,喪事的規模讓我深感望塵莫及,閒暇時曾在心裡暗暗地祈禱若干年後,我們也能像你那樣風光。

我心目中的姨娘

對大姨娘的記憶如一首無言的歌,在某個午後,某個黃昏, 某個深夜娓娓道來,又似一副淡淡的畫,在某個街頭,某個院子裡,某個小站,在我失意需要求助的時候,總會隱隱約約地閃現在我的眼前......

漫山遍野的思念不知如何去理順,隨手一抓便能折射出大姨娘思想的光茫,“捨得,有舍才有得”。上世紀70年代後期,生活還不富足,姨夫是醫生,經常有人到大姨家看病,一遇到飯時,不管飯夠不夠吃,大姨總會留住客人,總是讓看病的人先吃,說是不能讓病人餓著肚子走,經歷過物質匱乏年代的人都知道糧食對於每家每戶的重要性。可我大姨這種執著的去舍,這種在困難時代遇到過的真情,何止是雪中送炭可以解釋?更多的是感激,以至於在大姨仙逝後,十里八鄉的人聽說了無不痛心惋惜,還都自發地去送別。這就是我的大姨!因為她的舍,所以才有“德”!小的時候,大姨家的孩子也多,家也不富足,但大姨從不會因為家貧而嫌棄我們,那時候,我家、三姨家、大舅家的孩子們,只要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會去大姨家,能吃藥好的,當然就各回各家了,若有稍微厲害些的,就得在大姨娘家住上個十天半月的,那時候人小,不懂得去思考這些問題 ,只是覺得大姨讓在咱就在,現在回頭想想,大姨家九口人,再添上我們這些外甥,侄女的,一大家子娃,大姨就像一個保育員,除了下地還得給我們做飯,那時候大姨家的廚房,簡陋的灶臺上就只有幾口大鍋,茶飯也較為簡單,秋天的南瓜、山藥旦、豆角、煮它一鍋,第一碗飯肯定是端給奶奶的,然後姐姐們才能依次舀飯,我不像世清嘴巧胃口小,吃上一小碗就飽啦,我胃口大,嘴巴笨人也老實,吃完一碗不敢再去多吃,總能聽到大姨娘叫我的表姐再給三舀上,大姨就和娘一樣,對我們這些孩子的心事瞭如指掌。

我心目中的姨娘

娘活著的時候,每年正月我們都會雷打不動的去大姨家,大姨就會費盡心思地去做好菜好飯來招待我們這些小親戚,現在我都能記得去大姨家一進門,就給我們喝水壺裡浸泡著棗兒的水,吃大姨用莜麥麵條做的湯,大姨把炒熟的花生米盛在小酒盅裡先讓我品嚐的情景.......後來,娘走了,去大姨家就屈指可數了,再後來偶爾去大姨家,大姨就會拿出哥哥給他們照的像片,如數家珍地一張張講給我們聽,捫心自問: 母親們的年輪記載著孩子們的人生軌跡 ,可咱們的四季是否會去牽掛他們的冷暖?這一點,我們姐妹們沒有做到,不是因為我們不想去看大姨,主要怕大姨因為看到我們會想起她那苦命的妹妹哭,我們也會因看到大姨而想娘哭 ,再一個是大姨家的後輩兒孫們多,大姨也慢慢變老,我們不想讓辛苦了一輩子的大姨再為我們操勞費心,離去後也會惹得大姨思想上波動,為此我們不想再去打擾她,只要知道她生活得很好,就心滿意足了。這些理由雖說有點牽強,但我們真的沒想到,大姨如娘,在她離開我們的前幾年裡仍然割捨不下對我姐妹們的牽掛,時常唸叨我姐妹們不到她跟前,直至她去世,現在我們才得到此話,心中倍感遺憾,這就是我的大姨,是個不折不扣操不完的心的“娘”!

我心目中的姨娘

記得小時候,因為家裡沒男孩,身高體大的我自然而然就成了體力活的主力軍,但我這個人脾氣暴,看不慣孃的偏愛,老是做完營生,就把心頭上的氣往娘身上出,於是眾姐妹們便七嘴八舌地聲討我,娘也不會公平地為我說句話還老對著別人責罵我,說我出力不討好,但只要是大姨來我家碰上,就會數落娘幾句,儘管娘會竭力為自已開脫,大姨也不會站在她那邊,那時的我就會心生感激,暗自竊喜,終於有人為我說句公道話啦!可我的大姨卻住不上幾天,不知大姨是否知道我那時候對您有多麼的依戀?

現在我有了孩子,在孩子的教育上卻不盡人意,想起大姨對孩子們鼓勵式的教育記憶猶新,她家的孩子們,只要取得一點點成績,大姨就會鼓勵加表揚並且在人前誇,以至於在孩子的心裡,他就是最棒的!記得小時候,哥哥有個好多按鍵的小琴,大姨就會給哥哥保管好,說這是哥哥的最愛(那把琴後來一直在我家)。小學時代我身高體胖,一直被選在體育隊裡訓練,還得過學校、縣裡無數次的獎項,每次拿回家讓娘看,可娘卻從來沒重視過我,也沒在人前誇過我一句,那時候,娘就是教育我要多多勞動,好好幹活,讓姐姐們先考上大學出去,然後幫助我,我這個人生性愚笨,一根筋,也就一門心思地好好幹活,從來不會去像別的姐妹那樣存個小心眼,不過現在我心裡非常坦蕩。而大姨在和娘聊天時,總會說起她家的娃,誰誰學會了這啦,心可巧哩,誰誰買回來那啦,可懂事啦,並且教育孩子們得到恩惠時去謝謝人家,不是誰誰咱就過不去那個坎,可不要忘了曾經幫助過咱們的人等,事實證明大姨的教育是成功的,她教育出來的娃,一個比一個優秀,一個比一個懂得感恩。他們家的娃互不攀比,互相理解,勇於奉獻,敢於擔當。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姨夫生病時我看出來也感受到的。如果我娘活著,是否也能把我們能教育成這樣?我心懷忐忑,不敢去評說。但我知道,母親去世20年後的今天,我感覺我家的姐妹們做不到,也沒有那麼高的風格。

我心目中的姨娘

大姨去世的那幾天我心情波動很大,反反覆覆,想起大姨與娘共處的許多往事,大姨一來我家就得把三姨叫來,姐妹三個一邊拉家常一邊包葫蘆絲的素餃子,怕三姨包的皮厚,大姨和我娘負責包餃子,讓三姨負責捏皮,有時候三姨包不好,大姨就讓三姨搗蒜,大姨伺候娘坐月子擀麵條給娘吃,二姐想吃便和大姨爭吵起來,星夜裡,大姨和娘在我家東房的炕上躺著,星光灑在被褥上,她們聊著家裡的好多事,傷心時大姨和娘低聲的哭泣,我偷偷地聽著,因此也就有了我現在的記憶,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到現在只能是一種回憶。在地下的兩位母親也不知道會不會想到這裡還有一個人會把她們的故事去傳頌?

有一種愛偉大而平凡,如潤物春雨似拂面和風;有一種情無私而博大,綿綿不斷,情誼深長,這就是母愛,永遠都不求回報無私地付出。生命規律所定,兩位母親已與我們作了永別,但活著的我們會心存感恩,帶著這悠悠寸草心,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