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棗莊才能吃到的麵食,它被稱為京杭大運河上最奇特的主食

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京杭大運河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也積澱了深厚悠久的美食文化。相傳挎包火燒最早出現於臺兒莊附近的韓莊運河,其形狀與中山裝有關係。民國初年,思想先進的年輕人脫掉了長袍馬褂,把穿上中山裝當成一種時尚。本地人習慣把中山裝的四個口袋稱為挎包,有個燒餅店的師傅受到中山裝衣兜形狀的啟發,於是仿製衣服上挎包的形狀做出一種與燒餅完全不同的麵食——挎包火燒。

只有在棗莊才能吃到的麵食,它被稱為京杭大運河上最奇特的主食

烤制的師傅

挎包火燒的烤制工藝要求比較高,需要老師傅帶並且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因為火候大小,烤制時間長短,麵皮受熱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術,時間短了外皮不酥硬,時間長了容易焦裡面不夠軟。還有就是烙好的火燒坯立靠在磚泥砌成的焦火爐四壁時,需要不斷翻動,火燒內部才能因受熱膨脹成鼓鼓的挎包形。

只有在棗莊才能吃到的麵食,它被稱為京杭大運河上最奇特的主食

挎包火燒

烤制好的挎包火燒,外皮呈金黃色,形狀似鼓鼓的挎包,內軟有氣,椒鹽味濃,吃口表面酥鬆薄糯,裡面柔韌筋斗,內部層次分明,薄如厚紙,軟嫩油潤熱香。既可作為小吃改善口味,又可作為主食正餐食用。挎包火燒內有五六層夾層,可以夾各種肉食,當地最有名的吃法就是夾當地五香狗肉,再配上一碗糝湯,真是妙不可言。

只有在棗莊才能吃到的麵食,它被稱為京杭大運河上最奇特的主食

五香狗肉

相傳最早臺兒莊運河碼頭有一姓馬的回民燒餅鋪,製作的挎包火燒更為特別。該店將在鏊子上烙好的火燒一頭戳一小孔,灌入打散的雞蛋液,封住口,拿起火燒晃一晃,使蛋液均勻的沾在火燒內層,烤出的火燒香味撲鼻,鼓鼓的像方形荷包,可與精細點心媲美,是當地著名的風味小吃。京杭運河南來北往的船客,只要在臺兒莊碼頭停靠,都喜歡吃這種挎包火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