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湘江戰役中失散在全州的紅軍最高指揮官的後人

前幾天,到桂北全州縣安和鎮採訪,這一帶是湘江戰役中絕命後衛師主力幾乎全師陣亡的地方。當年那一悲壯的一幕雖然過去八十多年了,沒想到這裡還流傳著許多悲壯的故事。故事太多,只能一個一個地說了。5月25日,湘江戰役遺址公園紅色史料組二組分成三個小組到安和鎮各村採訪。筆者聽說該鎮四所村委大口巖村有一個紅三十四師失散的紅軍營長李大棋定居在這裡,他是湘江戰役中失散在全州縣已經發現的最高級別紅軍指揮官,如今那營長雖然不在人世了,但筆者想從他後人那兒挖掘一些當年的戰史,主動接受了這個採訪任務。

採訪湘江戰役中失散在全州的紅軍最高指揮官的後人

大口巖村位於安和鎮到蕉江瑤鄉的公路右邊

筆者採訪紅軍營長李大棋的第三個兒子李德明,特意藉助一個有影響的媒體平臺搞了一個現場直播,先後觀看者達一萬二千多人,但也許全州人普通話不好懂,真正保持在線觀看到最後的人數不到一半。

採訪湘江戰役中失散在全州的紅軍最高指揮官的後人

大口巖村位於全州縣三大山系之一海洋山山腳下

令人遺憾的是,這位李大棋營長1960年時因受全國那場大饑荒的影響而過早地離開了人世。而採訪對象1950年出生的李德明才10歲,他對他父親李大棋所知道的情況甚少。李營長的長子李德金1944年出生,當時也只有16歲。後來李德金也過來接受了採訪。

李大棋營長是江西省興國縣楓邊鄉山下村人,1909年出生,1931年22歲時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有兄弟四人,大哥李大良在家養父母,老二大財,老三大茂與最小的李大棋都當了紅軍。大財與大茂為了革命一出去便杳無音訊,估計都犧牲了。李大棋的老家以為他也犧牲了,將他也列入了紅軍烈士名錄。直到他的兒子與老家聯繫上才消除了誤會。但這時,李營長已經不在人世了。

採訪湘江戰役中失散在全州的紅軍最高指揮官的後人

李德明在家裡接受採訪

根據筆者掌握的史料與李營長兒子的講述,基本情況應該是這樣的,李大棋營長是後衛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第一0一團第三營的營長,12月3日下午,全團行進到安和鎮文塘村時,遭受桂軍第四十三、四十四師的夾擊,這場慘烈的戰鬥一直打到天黑,全團戰士死的死,傷的傷,部隊幾乎完全被桂軍衝散,但也有少量部隊衝出了重圍。李大棋營長的大腿受了重傷,雖然沒有傷著骨頭,但無法行走。當時,該營第三連第三排第一班副班長黃英華(後失散定居安和鎮改名唐貴黃,當地人誤以為他是李大棋的警衛員)發現營長受傷後,揹著李營長突圍出去進入了附近林中躲藏起來。躲了幾天,敵人離開了,突圍出去的部隊也走了。他們隨身所帶乾糧吃完,被迫乞討為生,在楓木山兩人失去聯繫。李營長往蕉江瑤鄉乞討,到大拱橋村有個叫羅友田的醫生為他治好了槍傷,但槍傷疤痕一直留有。

採訪湘江戰役中失散在全州的紅軍最高指揮官的後人

紅三十四師當年血戰的地方,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地主與民團追殺紅軍極為兇惡,許多散落在這裡的紅軍戰士被敵人殺害,但李營長居然遇上了一個待紅軍友好的地主李源道,李源道也懂醫術。李營長在李源道家幫工,李源道待他如同家人。全國解放後,紅軍身份的李營長被選為農會主席,為地方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地主李源道還主動寫信為李營長聯繫老家,但沒有聯繫上。這位好心的地主李源道,還為他做了媒,李大棋便成了大口巖村的上門女婿,與廖顯芳成親,在這裡生兒育女。可惜那個好心的地主後來在動盪歲月被人打死。李大棋的妻子廖顯芳1981年過世。廖顯芳生病期間,政府工作報告為她報銷了700多元的醫療費。

李營長還保留有戰爭時期的一把指揮刀,他曾用這把刀子砌牆,可惜不知怎麼刀子失蹤了。

採訪湘江戰役中失散在全州的紅軍最高指揮官的後人

2014年李大棋紅軍身份得以認定,離李營長過世有54年了

李德明196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快入了黨。他在部隊當通訊員時,部隊指導員很關心這位紅軍戰士的後人,到他父親老家進行了走訪,與他老家的人聯繫上了。這時他父親已經過世9年了。

採訪湘江戰役中失散在全州的紅軍最高指揮官的後人

行走在山間小道的李德明

據李德明介紹,他父親李大棋本人也懂得一些醫術,替人治好了不育症,火燒傷了,他也能治好,治癒後無傷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