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誦讀|寧都起義主要領導人——趙博生「總第166期」

主题诵读|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赵博生「总第166期」

每晚9點 | 誦讀經典 | 不忘初心 | 牢記使命

作品:寧都起義主要領導人——趙博生 | 朗誦:張英華

報送:寧都縣委組織部

主题诵读|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赵博生「总第166期」
主题诵读|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赵博生「总第166期」

在江西瑞金的葉坪廣場上有一座碉樓式的建築,上面有朱德手書的三個大字“博生堡”,它是為了紀念寧都起義的主要領導人趙博生,於1934年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建造的。

趙博生,原名趙恩溥,1897年9月出生於河北省黃驊一個農民家庭。1917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先後在北洋軍閥皖系、直系、奉系部隊中任職,1924年冬轉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參加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他為人正直,關心士兵疾苦,立志於報效國家,期間受共產黨人劉伯堅等的影響,逐漸傾向革命。他曾親自創作《革命精神歌》在部隊中教唱:“側耳傾聽,宇宙充滿飢寒聲。警醒先鋒,個人自由全犧牲。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

1931年趙博生任國民黨軍第26路軍參謀長時,被調往江西“剿共”戰爭前線。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他堅決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在和第26路軍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取得聯繫後堅定地表示:“我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叫我幹什麼就幹什麼,即使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同年10月,經中共中央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12月14日,在蔣介石準備清除第26路軍中的共產黨員的危急時刻,趙博生與季振同、董振堂等率所部1.7萬多名官兵在寧都起義。寧都起義,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蔣介石反對共產黨的政策,給中國工農紅軍增加了一支新的力量,對鞏固和發展中央革命根據地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澤東對"寧都起義"有很高評價,曾於1938年12月題詞:"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於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趙博生任參謀長兼第14軍軍長,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和南雄水口、建黎泰等戰役戰鬥。凡重大戰役趙博生都親臨前線,部署周密,指揮果斷。紅5軍團在趙博生和總指揮董振堂的指揮下,作戰英勇、頑強,表現出很強的戰鬥力,尤其是拼馬刀非常厲害,令敵人聞風喪膽。蘇區軍民稱讚說:“一軍團的衝鋒,三軍團的包抄,五軍團的馬刀。”由於趙博生指揮作戰有功,曾獲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一級紅旗勳章。

1933年初,國民黨軍集中4個師的兵力分兩路向江西資溪、金溪、南城蘇區進犯,趙博生奉命率領紅5軍團3個團據守長員廟地區,配合主力在黃獅渡一帶消滅敵人。他指揮部隊連續打退數倍於己之敵的瘋狂進攻,堅守住了陣地,出色地完成鉗制任務。1月8日跟敵人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時,趙博生在與敵人相距只有百餘米的地方指揮作戰,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6歲。

噩耗傳來,紅軍廣大將士無不為之悲痛。為了紀念他,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將寧都縣改名為博生縣,1962年八一建軍節前夕,葉劍英元帥曾賦詩懷念他:“寧都霹靂響天晴,赤幟高擎趙博生。虎穴堅持神聖業,幾人鮮血染紅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