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林黛玉總被誤解?

苑秀雲

紅樓夢複雜,林黛玉vs薛寶釵,晴雯vs襲人,向來最能引戰,也最容易讓不喜歡的人起誤會。

小說大半部分篇幅裡的林黛玉,已經是一副“我不在乎你們誤會我”的姿態。

前期還執著和寶玉吵架,執著diss寶姐姐,後來一個明白了心意、一個認做了親姐妹,林黛玉的心態,基本上就是個愛哭的佛系少女了。

任憑別人覺得她尖酸刻薄,管你們pick還是不pick呢,她不是很在意。

這中間,經歷了一個態度一百八十度的迴旋大轉變。

來,我們從頭說起。

第一次出場的林妹妹,事事都小心謹慎。

幼年害怕

林黛玉第一次進賈府,是在母親去世之後、她來投奔從未謀面的外婆和舅舅們。

兩位親舅舅,她來的第一天,都沒見到。大舅日常和小老婆們廝混,找了個很爛的藉口說不見“見了彼此傷心”,而二舅舅壓根就沒在家。

林黛玉到了賈府以後,實際要相處的,是裡三層外三層的舅媽、表嫂、表姐妹和丫鬟婆子們。很多完全沒有血親的所謂“一家人”,關係異常複雜甚至兇險的一家人。

所以,當時的林妹妹是這樣的:一步也不肯多行,一句也不肯多說,生怕別人恥笑了她去。

到了王夫人屋裡,林黛玉見人之前先細細打量座次,琢磨哪張椅子平時是誰坐的,王夫人拉她坐、她半天也不坐。

邢夫人留她吃飯,她“舅媽愛惜賜飯,原不應辭”,禮數週全又小心謹慎,一番話滴水不漏,讓人真想發彈幕:這是黛玉還是寶釵啊?

吃飯的時候安排她坐首席,黛玉也堅決不肯莽撞、怕坐了不該坐的位子。

賈母問她念過什麼書,她說四書,而一聽到賈母聊姐妹們“不過認得幾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幾個小時以後寶玉來了,再問她念過書嗎,她就已經改口了:沒念過啥書。

寶玉問她有沒有玉,她的回答很低姿態:哪個稀罕物件,哪裡是人人能有的。

寶玉砸了玉,她半夜還過意不去,認真當一件翻車現場來哭。

你看,剛來賈府的林黛玉,謹小慎微又滴水不漏,和那個牙尖嘴利不饒人的形象,完全不同。而林黛玉這樣做,並不是出於長袖善舞的性格、也不是出於什麼野心圖謀,她這樣,只是因為害怕。

怕被輕慢,怕被看低。

因為內心那樣高傲,舉止才要這樣周密、甚至低微。

而久了以後,林黛玉在賈府,則完全換了一種畫風。

少女孤傲

周瑞家的送釵子,林黛玉給臉色看:不是別人挑剩下的、也輪不到我。

要知道,賈府裡的太太配房、向來有面子,寶玉都要恭恭敬敬和和氣氣叫周大娘。

林黛玉這麼橫眉冷對地懟上去,確實容易被誤會“尖酸刻薄”。

此外,早期的林黛玉,還是當之無愧的“亞洲醋王”。

日常和賈寶玉賭氣,一不高興就不理人、懟人、剪東西,很多舉動看起來,似乎都確實非常“小性子”,但,這都是林黛玉被堵住的心裡話,無法表達、無處安放,才產生的極端效果。

林黛玉當真尖酸刻薄嗎?當然不。

她只不過是有時候嘴巴厲害點、愛懟人幾句;性格天真爛漫點,要顯露一下自己的才情。

然而,人生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過客。

紅樓裡那麼多大娘大媽、婆子妹子小子,除了身邊應答的,誰真心瞭解誰?不熟的人所知道的,不過就是一個泛泛的表象。

偏偏,林黛玉在這樣的面子工程上,最沒興趣。

你看,明明最是與世無爭的林妹妹,最被認為尖酸刻薄;最是事事算計的她們,卻常常被誇“菩薩心腸”。




閱讀後遺症

曹老寫書的時候已經交代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用他人之口講出賈府中的各個人物,也包括林黛玉。黛玉總說“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為何?細看她的飲食起居,賈家的小姐多不能及,又是準“寶二奶奶”,哪裡像個寄人籬下的狀態?再細細品讀,逐漸看出黛玉的處境。“老好人”襲人,真的是個好人?賈母眼裡“服侍誰,心裡便只有誰”,真的是這樣嗎?吃齋唸佛的王夫人,真的是個大善人嗎?不說王夫人的陪嫁,多麼無理,即使作為遠房親戚的劉姥姥,到了大觀園,竟也不拿黛玉放在眼裡,還是在賈母跟前。這是為何?“心較比干多一孔,病比西子勝三分”的林妹妹終在賈府這個“唯有門前兩尊石獅子還算乾淨的”地方,香消玉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