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會議紀要:短期震盪偏強 中期看漲

摘要:中國儲備棉管理有限公司與鄭州商品交易所於2018年4月28日在江蘇崑山市舉辦第九屆中國棉花(紗)期貨論壇,下面我們將各位專家的發言進行整理,供投資者使用。

一、 中美貿易摩擦

中美貿易摩擦在目前仍未結束,在會議上各位專家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首先,4月4日,中國商務部公佈對美國加徵關稅商品清單,對於涉棉企業主要有三個影響:一是序號5的商品名稱是未梳的棉花,業內也稱作皮棉,一般意義上說的棉花就是指皮棉。二是序號37號的進口漿粕,在棉紡領域粘膠短纖是棉花替代品之一。三是紡織機械。在中國開出貿易單之後,美棉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跌幅,但後期美棉收復跌幅。根據最近三年的貿易數據,美棉佔中國棉花進口總量的 39%,美棉對中國出口量佔美棉出口總量的 16%;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服裝佔美國服裝進口總額的 33%,中國對美服裝出口占中國服裝出口總額的20%。故此,中美貿易摩擦或將導致中美棉花和紡織服裝貿易格局產生深刻變化。

在目前時間點上,中美貿易摩擦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利好的消息是5月4日美國財長姆努欽將來中國談判,就經貿問題進行磋商,市場期待此次談判能有較好的結果。否則,按照前期美國的政策,在5月底美國將明確對中國是否制裁,中國也就確認是否跟著制裁。但若是中美貿易摩擦沒有一個好的結果,對於棉花供需市場,由於目前棉花市場仍有進口配額,就市場用棉情況看,今年或將正常。有專家預測未來中國配額或現放鬆,對我們進口棉出現大的影響。

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信息總監汪前進表示,更大的擔憂在於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量比較大,貿易摩擦帶來連鎖反應將比較大。因紡織出口的利潤為1%,則很大的訂單將會轉移到東南亞。我國市場40%為出口,如果出不去,將轉移到國內市場內銷,加大內銷競爭。

浙江華瑞信息諮詢公司首席分析師鄭聖偉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對前期的訂貨已經有一定的影響,目前就看兩方的貿易清單會不會執行。針對在美國市場份額較大型的企業比較顧忌。一季度的出口數據比較理想,各家企業訂單量在增加。後期產業客戶的訂單將出現問題。現在中美貿易摩擦有所緩解,訂單也有緩解,中國貿易摩擦要是升級,他們將加快訂單的執行時間。如果真的執行,大家將另外找出路。

二、宏觀條件

中儲棉花信息中心有限公司總經濟師馮夢曉認為2018年全球經濟整體向好,但經濟繁榮背後是近8年來全球主要經濟貨幣政策的寬鬆即過度舉債,外加中國包括國儲棉出庫在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堅定實施。而對於棉花市場後期,她表示在中國棉花庫存大幅快速下降之後,中國棉花產業鏈與全球棉花市場進入新的“磨合期”,資本對市場的企圖增強。

河北星宇紡織原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謝奇宇認為國家目前實行降槓桿等策略。只有資金比較寬鬆的時候,資金推動棉花上漲,但目前資金缺乏,將並不利於棉花的上漲。

河南同舟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剛民認為棉花國內外同漲的驅動力不足。宏觀的經濟,全球尤其是國內,大宗商品不具備同漲的條件,導致商品應該是震盪偏弱運行,不具備大漲的情況,但若是貿易戰,或將有上漲的基礎,但現在仍是沒有。

三、 棉花基本面情況

(一)國儲棉出庫

今年國儲棉自3月12日進行拋儲,儲備棉期初庫存為530萬噸。

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中國棉花銷售率為65.5%,同比下降15.5個百分點,較過去4年均值減緩8.3個百分點,其中新疆銷售66.8%。馮夢曉表示,本年度國儲棉輪出以來,經過近一個月時間的磨合,自由貿易市場棉花現貨壓力略有減輕,鄭商所棉花主力合約於4月4日開始持續小幅上漲。近期,市場出現脈衝式波動,重心走出上移跡象。

福田實業漢盛有限公司總經理韋思穎和鄭州商品交易所農產品(000061,股吧)高級經理展禕定義目前棉花市場為“後拋儲時代”。韋思穎認為在前兩年中,拋儲棉起到了平穩市場的作用。經過2016年、2017年的拋儲後,她預測國儲仍有1200萬噸儲備棉,假設今年用棉量為850萬噸附近,即使今年棉花拋儲進度比較慢,結束後還有300萬噸的棉花。300萬噸的棉花不是特別低的棉花,棉花上的話語權較強。今年自拋儲到現在,拋儲棉投放量為150萬噸,後期儲備棉結束投放,企業將面臨進口成本的提高,將面臨生產利潤的壓縮。

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信息總監汪前進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認為拋儲結束以後,下游紡織企業用棉成本提高。他表示中國企業棉花消費量800萬噸/年會成為階段性的高點,USDA預期10年以後中國用棉量為650萬噸。他同時分析了近二十年紡織企業的變化,其中近二十年,棉花產量為500萬噸,增長20%。而化纖為500萬噸,增長60%。化纖比棉花佔了明顯的優勢,棉花增長有比較多的限制。

鄭州商品交易所農產品高級經理展禕認為在後拋儲時代,棉花供需形勢更為複雜,國家儲備棉庫存臨近安全線,儲備棉調控進入新模式。

(二)2018年度棉花供需面

中儲棉花信息中心有限公司總經濟師馮夢曉預測,當前及未來幾年全球棉花市場供給或將相對寬鬆。國內外棉花庫存,在時間維度上有望下行後再回升;空間上將呈現中國與中國以外國家此消彼長的格局。若天氣不算太差,2018年度,棉花產大於需的可能性或難完全排除,但市場結構特徵、國內外棉花及產業鏈之間的磨合需要時間。

她指出,棉價有望整體趨穩,供給壓力峰值或已渡過,初步看高質量棉花價格進入強勢階段。若不出現大的突發災情,2018年度棉花供求格局未必偏緊,實際棉花產量及消費將對預期價格進行核實和修正。

農民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期貨界北丐傅海棠對棉花走勢比較樂觀,他預測今年國內產量要有有下降,儘管新疆種植面積增加,內地種植面積減少,整體抵消。但新疆單產不如去年,產量下降。同時需求增加,全球的經營比較好。全年的需求樂觀。美國單產和產量都比較好。拋儲量為200萬噸上下明年3月份不能清空,得留個100萬噸,貿易的心理就想囤貨。

上海泳幕資產管理公司農產品高級顧問高崇輝介紹了自己的棉花供需平衡表。通過他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家棉花產量不會超過700萬噸,除了放開進口才可以滿足生產需要。如果大幅進口,美棉要到100美分/磅。國儲棉的拍賣結束,真到9月底,留不到300萬噸,其中40萬-50萬噸不合適的棉花,2019年真正能用於市場的棉花就150萬噸,則國內棉花的缺口就有400萬噸,就要國家拋儲280萬噸的棉花。但國家拋儲不能滿足要求,國內的棉花需求是1100萬噸/年。每個月消費為90萬噸。323萬噸的期貨庫存,只好用棉花的上漲來滿足需求。

河南同舟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剛民分析了目前期貨市場的看漲上漲是對拋儲將結束的市場預期。但是近月疲軟是預期落空,遠月合約支撐是包涵了對拋儲將結束後的市場預期。國內庫存經過供給側改革庫存比較低,國際市場的庫存比較高。美棉連續三個月上漲是逼倉的導致,是市場的規則帶來的。七月港口占七月倉單的70%,所以期價的上漲非基本面的上漲。內外的價差拉開,處於歷史最高。對於新棉的價格預期為16000/噸,印度受蟲災下降了20%,新疆的生產條件不如去年,存在的一定的天氣不好預期。

圖1:中國棉花產銷存預測表(2018年4月)

棉花會議紀要:短期震盪偏強 中期看漲

下載APP 閱讀本文更深度報道

(三)新疆棉花情況介紹

4月底新疆棉花播種進入收尾階段,內地棉花播種已陸續展開,天氣整體適宜播種棉花。上海國際棉花交易中心信息總監汪前進表示近幾年中國的棉花生產格局發生比較的變化,新疆生產為500萬噸,內地萎縮,未來十年變化更大。鄭州商品交易所農產品高級經理展禕認為棉花生產區域格局重塑,新疆主產區優勢得到鞏固。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調查結果顯示,新疆意向植棉面積為 3467.8 萬畝,同比增加 2.6%。主要原因:一是國家將繼續在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棉花目標價格水 2 平三年一定,2017-2019 年為每噸 18600 元,補貼資金採取“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兌付給棉花實際種植者,這給棉農吃了“定心丸”,植棉積極性較高;二是本年度新疆棉單產和質量均有所提高,且抵消了籽棉收購價格同比下降的影響,棉農收益未出現較明顯下降,植棉意向較為強烈。

圖2:2018年中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調查表

棉花會議紀要:短期震盪偏強 中期看漲

(四)國際主產棉國家情況介紹

根據國際棉花諮詢委員會(ICAC)4 月份全球產需預測,2018/19 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同比減少 32 萬噸至 2532 萬噸,消費量增加 112 萬噸至 2652 萬噸,期末庫存將 3 降至 1753 萬噸,為六年來最低水平。

河北星宇紡織原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謝奇宇認為國際棉花漲到為80美分/磅,一定會刺激棉花種植面積。但棉花種植天氣看,澳洲缺水,印度有傳聞將發生拉尼娜氣候,美國的天氣若是不佳,在6月20日之前一定會刺激棉花的種植面積的增加,並不利於棉花的漲幅。

(五)下游紡織企業

中國的棉花成本比較高,主要是拋儲結束,進口棉或將進入。未來5-10年,中國紡織出口將或損失10%-15%,內銷跟國家GDP密切相關,內銷是紡織行業最大的發動力。紡織企業需要走向國際,“非洲原料、歐美設計、中國製造、全球銷售”將成為紡織企業的常態。

四、棉花、棉紗期貨後期

鄭州商品交易所農產品高級經理展禕博士對後期棉花、棉紗期貨合約改革進行了介紹。

由於鄭商所棉紗合約上市後,其品種成交量逐漸減少,至此,鄭商所在新時代將優化規則制度。其中,將擴大棉紗期貨交割範圍,適時推出棉紗期貨倉庫交割;優化棉紗期貨質量指標體系,增強期貨價格指向性;完善在疆交割庫存儲棉花註冊倉單時間和移庫相關規定;打通期現貨市場通道,實現現貨不接質押即可生成倉單。

棉紗期貨上市後,面臨了一些問題。韋思穎認為棉紗期貨對棉紗下游企業,福田80%外銷,中國的企業,跟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印尼的競爭力有限制。直接用紗線期貨有一點限制:對棉紗認識不多,二是對外盤比較多,內盤不多。企業要熟悉棉花期貨,定價模式,基差。棉紗期貨對企業有利好,企業要對上游的定價模式要有了解。

五、操作意見

對於棉花後期的走勢,我們總結幾個大咖的看法,首先農民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期貨界北丐傅海棠對棉花走勢比較樂觀,放開進口,國際棉價就上漲。短期是震盪偏強,中期看漲。上海泳幕資產管理公司農產品高級顧問高崇輝對18/19年度的棉花是看漲,開始於今年的下半年。上漲的幅度比較大,上漲20%-30%是可期的,到19000-21000的幅度,但趕不上2016年上漲50%的幅度。河北星宇紡織原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謝奇宇認為並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基礎。河南同舟棉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剛民並不看多。江蘇盛高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冷留青、華信物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傾向於不存在大幅上漲的可能。但路易達夫貿易公司董事長陳濤認為今年天氣或超過預期,並列舉了阿根廷大豆生產區發生了乾旱,導致了大豆產量減產幅度明顯,減產1700噸,減產30%;國內市場發生的倒春寒,並不僅僅是對蘋果市場,小麥,油菜等等減產均會比較明顯;去年美國颶風發生頻繁,儘管未發生大的變化,但是今年或將也有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