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角獸地圖:為什麼他們都愛扎堆?

獨角獸本為西方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如白馬,額前有一個螺旋角。2013年,美國著名Cowboy 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統計、分類,稱之為“獨角獸”公司。此後,這一概念迅速流行於全球。

從這個角度來說,“獨角獸”公司大致有兩個標準,其一是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其二是初創企業。二者疊加即是指代那些擁有高速度發展、高市場份額的新興企業。

今天的“獨角獸”或許就是未來的產業巨頭。它是折射區域經濟的一面鏡子,是解讀經濟前沿的一個角度,是觀察資本熱錢流向的一個窗口。

神話傳說中,獨角獸稀有且高貴;在現實中,“獨角獸”卻呈現出一個有趣的特徵——喜好群居、扎堆。從產業分佈來看,“獨角獸”多扎堆於互聯網產業,實體產業極少;從歸屬領域來看,它們多集中在消費領域;從地域來看,80%以上的“獨角獸”群居於北上深杭等少數城市。

扎堆虛擬經濟

瀏覽各種“獨角獸”公司的榜單,無論是胡潤研究院的排名,還是近來出現的中關村管委會的統計,或是媒體制造的榜單來看,它們都呈現出一個明顯的現象——扎堆出現在互聯網經濟當中。相比而言,傳統產業、實體經濟中的“獨角獸”數量稀少。

如,胡潤評出的“2017年獨角獸企業TOP10”中螞蟻金服、滴滴出行、新美大、今日頭條等就有7家明顯帶有“互聯網+”屬性。中關村管委會統計出的164家“獨角獸”公司多數都與互聯網經濟相關:其中電子商務多達33家、互聯網金融21家;在眾多“獨角獸”中,互聯網金融領域估值最高、為1592.7億美元,佔總估值的25%;即便是傳統產業如大健康、教育也以春雨醫生、VIPKID這種網絡平臺公司的形式上榜。

有人說,“獨角獸”是嚼著壟斷者的骨頭開始成長的。不難發現金融、醫療、教育、公共交通等依賴牌照作為門檻的行業誕生出大量的“獨角獸”公司。以往這些具有壟斷性質的產業憑藉政策門檻、牌照限制,形成了堅固的行業壁壘,產生出令人垂涎的壟斷利潤,首先吸引了“獨角獸”蜂擁而入。

現實中,新興的互聯網產業往往政策限制少,許多細分領域尚未形成政策門檻,已被嗅覺靈敏、反應奇快的“獨角獸”衝得七零八落。如當初滴滴出行通過天價補貼,一夜之間闖入了壟斷已久的出租車行業,最初一天燒掉的1個億的補貼,迅速吸引了海量的消費者,1年內使其拉昇至100億美元市值的規模,等全國各地監管部門反應過來已為時已晚。

滴滴出行、春雨醫生、支付寶等一大批新興公司闖入長期壟斷的產業,瘋狂搶奪著高額的行業利潤,助其迅速成長為體型碩大的“獨角獸”。一再突破政策禁區,“獨角獸”一面心裡竊喜一面心裡打鼓,就連馬雲也曾試探性的公開表示,“如果國家需要支付寶,我會把公司送給國家!”

“獨角獸”公司扎堆出現在虛擬經濟,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產業政策限制少,得以進入壟斷行業獲取高利潤;另一方面或許是因為虛擬經濟普遍具有輕資產、低成本、高彈性等特徵。

一個佈局在傳統產業、實體經濟的企業要想在短時間內崛起,成為行業的“獨角獸”,往往需要土地、水電、原料、物流、銷售網絡、產業集群配套等諸多現實條件,甚至許多製造企業只因交通運輸“治限治超”、環保排放沒有達標,就會被罰上百萬千萬。所以,一個實體企業在行業內嶄露頭角通常要經歷十年以上的艱辛創業。

反觀互聯網產業、虛擬經濟,由於不像實體經濟那樣受各種投入要素等資源、生態環境與技術創新的限制,常常只需具備了人才、技術,再加上一個創新型的商業模式,就能吸引大筆資金,藉助互聯網在短短數年內迅速躥紅,估值高達數十億。

難怪業界普遍認為,正是由於虛擬經濟、互聯網產業具有成長快、成本低、利潤高等特徵,才造就了大量“獨角獸”,呈現出扎堆聚集的現象。

集中消費領域

有人曾拿中美兩國的“獨角獸”做比對,結果卻發現,中國“獨角獸”多集中在消費領域,美國的“獨角獸”多聚集於科技領域。

大量中國“獨角獸”的誕生是以互聯網等新興科技為平臺滿足、挖掘用戶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集中在吃喝玩樂和衣食住行等日常消費領域。有統計稱,中國來自消費、商業服務相關行業的獨角獸佔全部獨角獸的60%以上。而美國獨角獸則多集中在以技術創新為主的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

中美“獨角獸”這一差別也折射出兩國正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早在十年前,2008年美國人均年收入已達3.76萬美元,如今已然經歷了消費升級階段,率先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戰略,開始進入科技變革時代。由此,美國“獨角獸”多聚集於高科技領域。

中國經過多年經濟高速發展後,中高收入群體數量突飛猛進,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萬元人民幣。人們已不再滿足於企業提供基本服務的產品了,消費需求開始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轉變到能夠提高生活品質、服務個人意願的方向。這時,中國面臨著一場消費大升級。

國家發改委會日前發佈《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增長10.2%。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8322元,增長7.1%。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53.6%,自2012年以來已連續6年佔比超過50%。

消費升級主要體現在三個領域。其一,消費體驗的升級,消費者渴望得到更好的服務,獲得更好的體驗;其次,消費品質的升級,即用相同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或者相同服務能有更低的價格;其三,消費品類的升級,滿足消費消費者多樣化、一站式的需求。

誰化解了消費的痛點,誰能滿足了市場的需求,誰就能從這場消費盛宴中更多的分羹。統觀中國誕生的“獨角獸”多是得益於滿足了消費者的這三個方面。

春雨醫生收到追捧,即是憑藉著互聯網平臺為患者大大化解了就醫難的消費痛點;滴滴出行則讓出行者有了更便捷、更省錢的出行選擇;今日頭條則整合海量的信息,為讀者推送出喜愛的資訊……

易觀智庫發佈《2018年中國互聯網十大盤點及十大預測》報告。報告顯示,消費升級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關鍵點,在2018年消費升級領域將誕生更多“獨角獸”。

群居少數城市

從區域分佈來看,“獨角獸”公司呈現出的另一種獨特的現象是群居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少數區域。

在一項綜合了Wall Street Jour-nal、胡潤研究院等多家機構的統計分析結果中,截至2018年2月,中國大陸境內被國內外投資者和投機機構認可的“獨角獸”公司共有136家。其中,總部位於北京的有61家,總估值約16553億元人民幣,上海有29家,總估值約4976億元人民幣,杭州有18家,深圳有11家,國內其他城市共17家。擁有數量排名前四的北上杭深四大城市共擁有中國大陸總數約87.5%,總估值約90.6%。

在剛剛發佈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164家“獨角獸”主要分佈於19座城市,北京70家,上海36家,杭州17家,深圳14家……有137家“獨角獸”公司群居在四個城市,佔比高達83%以上。一線城市廣州有3家,蘇州僅1家。

細數許多“獨角獸”成長的過程,往往是幾個具有創新思維的人,萌生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在資本的加持下就能孵化出一隻“獨角獸”。由於扎堆在互聯網經濟、屬技術密集型產業,“獨角獸”最關鍵的要素當屬高科技人才。

曾有一個故事流傳於美國“獨角獸”群居的硅谷。當地“獨角獸”們不斷“捕獵”如谷歌等科技巨頭裡的人才,甚至連給技術人才做飯的廚師都不放過。也正是“人”這一要素使得“獨角獸”們扎堆出現在少數城市和區域。

“中關村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人才集聚地,多年來中關村在互聯網行業各個領域都形成了人才的高密度分佈,包括研發、技術、產品等。”金山雲CEO王育林在面對中關村何以成為一座“獨角獸”之城的問題時首先提到了人才優勢:“在中關村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各行業人才。”

事實上,上海、杭州和深圳都是全國高科技人才、金融人才、創新型人才的聚集地。

虛擬經濟、無需大面積用地,往往具有高成長性、高利潤空間,“獨角獸”們不必如實體企業一般計較成本因素,能夠選擇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駐足、最具成長性的土壤紮根。

在《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列舉的164家“獨角獸”中,排名第三的經濟大省山東竟無一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山東在高科技人才上的缺失。當地一位學界人士指出,作為傳統經濟大省,山東經濟結構以國企為主,以加工製造為主,缺少具有活力的高科技民企,也就無法留住IT、金融和創新型人才。沒有相應的土壤,也就導致了一個經濟大省竟無一家“獨角獸”的尷尬。

今天的“獨角獸”或許就是未來的產業巨頭,它是折射區域經濟的一面鏡子,是解讀經濟前沿的一個角度,是觀察資本熱錢流向的一個窗口。從“獨角獸”的群居效應、扎堆現象來看,未來產業間、區域間“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值得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