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到新基金能買老基金嗎?

冬爸爸愛你們

你好,這裡是7分鐘理財。

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老基金,應當業績穩定、基金經理換手較少、且基金經理有較長的從業經驗。這樣,在牛市的時候,老基金就能憑藉經驗提前做好準備,及時捕捉熱點,抓住行情;不過,在熊市初期,老基金也有他的顧慮:一般的老基金規模也會比較大,如果股票倉位較重,或者是股票基金(因為具有80%的股票倉位比例[W用1] 下限限制),調倉就會比較困難。觀察幾隻2006年成立的老基金可以發現,在他們成立之初,還是一個新基金的時候,調倉是比較頻繁的,在08年、09年都還能及時減倉9%-10%,但是到了2015年,上證指數從高處狂跌,他們的減倉力度就沒那麼大了,那時他們的淨資產大約是70-80億元。

那麼新基金呢?相對於老基金而言,新基金最大的弊端來自於1-6個月的建倉期和封閉期。基金的封閉期是指基金髮行結束後的3個月時間,該基金停止申購和贖回,這段時間叫封閉期。建倉期是指基金髮行結束後,基金經理根據合同規定開始購買股票、債卷等開始進行投資運作。有些人說“買新基好似買彩票”,這不僅僅是因為新基金沒有歷史數據可以參考,還是因為基金建倉期一般6個月左右,中間有3個月的封閉期,在此期間無法贖回,這些都會給投資者帶來風險。

舉個例子,2015年6月,A股大跌,5月以後成立的的100多隻新偏股基金中[W用2] ,有31只基金,包括分級基金,跌幅超過10%。其中鵬華高鐵上週單位淨值暴跌18.56%,申萬傳媒、長盛一帶一路、華寶醫療、招商生物醫藥、工銀傳媒和鵬華新能源等分級基金基礎份額周跌幅均在15%以上。為什麼?這些新成立的分級基金的管理人在基金成立後普遍採取快速建倉策略,就是為了短期內跟上標的指數走勢,為B份額投資者提供有效槓桿工具,但這種激進建倉的方式導致那些持有基礎份額的投資者當時損失慘重。

但是也因為這個建倉期,新基金在熊市或者行情不好的時候,基金經理可以選擇延緩建倉,將資金投向債券等低風險產品,降低風險;相反地,如果在牛市,建倉期內資金得不到充分利用,可能會錯過行情。

但是新基金在費率上更便宜,新基金通常認購費率為1%-1.2%,一般基金的申購費率為1.5%。



7分鐘理財

看到你提的問題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小白,下面通過幾點來回答你的問題。

1. 新雞成立後有約三個月的封閉期,此期間不能申購贖回。在股市上漲的情況下,不能獲得收益。股市上漲期間,老基金的單位淨值會比新基金漲得快。(反之同樣的道理)

2.新基金沒有過往業績可供考察,難說將來表現如何。一位基金業人士警告, 投資者 帶著無限憧憬或者無知的心態去追捧新基金是十分危險的。基金不是暴富的工具,在對它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衝動入市,忽略了背後潛伏著虧損的風險,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在你購買雞之前,主要從兩個個方面考慮。

1)基金經理是否有長期證券投資或基金管理的經驗。

2)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業績如何。(牛的經理就是基金的掌舵人,一隻老虎帶領一群羊能幹翻一隻羊帶領一群老虎🐯)

提示:基金規模應該是適中的較好,規模過大不易運作,過小則抗風險能力會降低,大概是20-30億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