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禪宗是什麼時候分為南北兩支的?

潘靈聰

禪宗是依據中國思想文化,吸取並改造印度佛教思想而形成的極具特色的宗派,在中國唐代分為南北兩支,形成了“南頓北漸”的不同風格。何謂“南頓北漸”?聽我扼要闡述。

唐代某日,禪宗五代祖弘忍將眾徒招致跟前,要求他們各寫一首詩,以便決定將袈裟傳給誰。他的徒弟神秀在夜深人靜時,提著燈在牆壁上寫了一首詩:“身如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翌日,弘忍見到這首詩後,稱讚了幾句,讓眾徒熟記,並讓神秀晚上到他禪房去,說有事囑咐。晚上,神秀遵命到了弘忍的禪房,弘忍讓神秀再作一首。但神秀未遵師命。

過了幾天,一個小和尚念著神秀寫的詩經過碓房。正在碓房裡舂米的慧能聽到後,將他喚住探問。問明究竟後,慧能吟誦了一首詩,讓那小和尚諒他不識字之苦,幫他題寫到神秀那首詩的旁邊,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翌日凌晨,弘忍法師見到這首詩後一愣,並當即用鞋將這首詩擦去。然後,他走進碓房,將禪杖在地上敲了三下。慧能頓悟其意,在半夜三更時敲了弘忍法師禪房的門。弘忍讓他進屋後對他說:“我決定將衣缽傳給你,讓你當第六代祖。但你受此衣缽,可能遭遇不測,須儘快離開這裡”。慧能遵命,遁至南方。神秀,則去了北方,受到武則天的重視。

如他們寫的詩所顯示,由慧能在南方發揚的禪宗,強調“頓悟”,而由神秀彰顯的,則是“漸悟”。根據《宋高僧傳》第八卷記載:“天下散傳其道,謂秀宗為北,能宗為南。南北二宗,名從此起。


馮瑋

先說結論:禪宗南北二宗的分裂,發生在慧能的弟子菏澤神會,與神秀的弟子嵩山普寂之間。


禪宗的典籍《壇經》描寫了禪宗分為南北兩支的故事:

有一天,禪宗五祖弘忍法師把弟子們召集來,說你們每個人做一首偈給我看,誰的偈能契合禪宗思想,我就把祖師之位傳給他。

當時弘忍門下有一個學霸法名神秀,眾人都說,如果有人能寫出這首偈,那肯定是神秀。所以大家都不敢寫。

神秀知道大家的意思,但是他也不敢寫,因為如果寫了,就好像自己想謀求祖師之位一樣。於是一天夜裡,他偷偷在牆上寫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第二天,弘忍看到了,對大家說:這首偈子寫得很好,你們依照著去修行,可以避免轉生為畜生、惡鬼、地獄眾生。然而到了夜裡,弘忍卻把神秀找來,對他說:你的偈子還未見性,回去重新寫一首。

當時,弘忍門下有個行者(未正式出家的修行者)叫做慧能,在後院做苦力。他聽說了此事,讓人替自己也在牆上寫了一首偈(慧能不識字):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眾人見了,驚歎地說這首偈寫得好。弘忍看了,怕有人謀害慧能,把偈子擦了,說他也未見性。到了夜裡,弘忍卻把慧能找來,給他剃度,傳他祖師之位,交給他象徵祖師之位的袈裟和缽盂,讓他逃到南方去。於是當夜慧能就離開了弘忍,逃往了廣州。

從此禪宗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神秀教人坐禪觀心,身體像菩提樹一樣端坐不動,保持心像明鏡一樣清淨,防範妄心邪念的滋生。南宗慧能則反對坐禪,要在生活中時時保持無相、無念、無住。


但是,仔細分析的話,這個故事卻是靠不住的,它更像一篇小說。

因為這個故事完全是從上帝視角來敘述的。眾人私下的商議、神秀的心理活動、弘忍單獨對神秀說的話,完全被記錄下來,而這些內容,本是慧能不可能知道的。

所以,有理由相信,《壇經》中的這個故事,是慧能一系的後學們,為了爭正統地位而編造出來的。

據任繼愈先生考證,說弘忍單獨傳法給慧能或神秀,都是出於後人的附會,是弘忍的再傳門人們為了分別門戶而製造出來的,而慧能和神秀在世時,並無獨佔法統、自稱嫡系及排斥其他系統為異端的記載。

神秀和慧能的關係其實是不錯的,他們經常互通書信,保持著互相尊重。神秀還曾經奏請武則天,請慧能赴京,只是慧能固辭,這才作罷。

而神秀的思想,也不是像《壇經》所說的那樣,執著於坐禪,教人看心看淨。任繼愈先生指出:

在現存的南北禪宗雙方資料看來,其修行方法、宗教理論、思維方式都比較接近。比如《壇經》的激烈破除名相、掃蕩執著的觀點,神秀也有;不廢坐禪又不拘泥於坐禪,不主張讀經卻又不廢讀經的主張,神秀、惠能都有。神秀的禪法比起早期禪宗的慧可、道信來,有明顯的突破。神秀禪法的保守形象是後來惠能後學塑造出來的,神秀的思想也相當解放。

上世紀敦煌出土的《壇經》也可以佐證這一點。在敦煌本《壇經》中,慧能寫的偈的最初版本是:心是菩提樹,身如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也就是說,慧能重複了神秀偈的前兩句(心和身可能是因為傳抄而顛倒了),並沒有完全否定神秀的思想。


所以,禪宗分為南北兩支,並不是在慧能時代發生的。南北二宗的分裂,發生在慧能的弟子菏澤神會,與神秀的弟子嵩山普寂之間。

神秀圓寂後,其弟子普寂以神秀為達摩所傳禪宗的正統。

《壇經》批評神秀教人看心看淨,執著於坐禪,其實那是普寂的思想。

慧能弟子神會北上傳法,為了同神秀一系爭正統地位,將普寂思想與神秀思想混為一談,將神秀一系批判為“師承是傍,法門是漸”,提出南宗頓教優於北宗漸教的說法。

開元十二年(724)正月十五日,神會在滑臺(今河南滑縣)大雲寺設無遮大會和當時著名學者崇遠大開辯論,建立南宗宗旨,同時批評普寂並非禪宗正統。從此禪宗分為南北二宗,北宗後來逐漸衰落,只有南宗開枝散葉,遍佈全國。



夢露居士

在《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裡,博聞強記的薛寶釵把這個典故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一遍:

  ……當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尋師至韶州,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充役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彼時惠能在廚房碓米,聽了這偈,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五祖便將衣缽傳給他……

這些描寫與入了大藏經的通行本《壇經》有很多不符合的地方。《壇經》中,這個千古一偈的原文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看來曹雪芹是憑自己的印象以文學家的筆法(或者是揣摩薛寶釵的口氣)重寫了這個如今婦孺皆知的故事。

《壇經》裡還有一段文字:

次日,祖潛至碓房,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慧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

不用說,這段文字在《西遊記》裡更為人熟知。

慧能與神秀的故事歷來被專家懷疑。

日本的禪學大家忽滑谷快天在他劃時代的《禪學思想史》(1925,朱謙之譯)這樣分析過神秀和慧能的關係:“南北兩宗雖冰炭相鬩,在神秀與慧能則水乳相合。”唐中宗(實際上可能是武則天)曾下詔給慧能:

朕請安(慧安,也是弘忍的弟子)、秀(神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並推讓雲,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衣法,可就彼問。
神秀又自作書重邀之,慧能謂使者曰:“吾形貌矬陋,北土見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師以吾南中有緣,亦不可違也。”竟不度嶺而死。

忽滑谷快天於是問道:“慧安神秀並奏薦慧能,豈有反目嫉視者耶?”

就是在《壇經》裡,也有類似的話:“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回顧《壇經·行由品》記載的驚險內容,以及什麼“若傳此衣,命如懸絲”的恐怖預言,慧能攜達磨衣缽在追殺中倉皇出逃等過於戲劇性的情節,看來都是有問題的。

敦煌材料發現之後,胡適寫出了那篇在中日禪學界都堪稱劃時代之作的《荷澤大師神會傳》,他以他特有的風格直截了當地說《壇經》是出於神會或神會一派的手筆。

也就是說,禪宗分裂,應該是慧能與神秀去世以後很久的事情了。


神州袖手人

五祖弘忍時,為了選六祖,讓大家出偈子,來考察個人境界,神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平時都是由神秀領眾學習,偈子一出,五祖看後認為大家照這個方法修行,循序漸進也是可行的,但也看出神秀沒休修到家,還在"有"裡面。

慧能聽了這個偈子,也出了一偈,就是那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看到這個偈子,知道慧能的境界了,已經體驗到“空”了,後來又經過一些考核,通過《金剛經》把衣缽傳給了慧能也就是六祖(因為從達摩祖師,到五祖,都是用楞伽經傳法,五祖首次用金剛經傳法給六祖。這也是金剛經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原因,)。並讓慧能去南方。

因為平日裡僧眾都認為神秀是五祖座下第一人,並不怎麼對慧能這個後來人看好,用現在的話說叫神秀人氣高,慧能人氣低。但是五祖傳法,是傳給明白人,懂得佛法的人,當時的神秀不明白,慧能明白,並得到了五祖的衣缽,很多人不服,五祖恐有人加害六祖,於是便有了五祖讓六祖去南方傳法。

這樣後來就分為南北兩勢,北秀南慧。北邊以漸修為主,南邊提倡頓悟。條條大道通羅馬,南北都是為了眾生修行,但眾生根基不同,才有的兩派之說,打個比方,兩所學校,一個是從一年級學起,一點一點往上學。另一個,你只要學的好,一講就會,那可以跳級。兩個都是以畢業為目的,不存在質上的區別,只是教學方法不同。

因為佛教講的是有輪迴,有的人學了很多世佛法了,所以一點就透,基礎紮實,之差臨門一腳了,這樣的適合六祖的頓悟法門。有的人接觸佛法少,底子薄,這樣的就需要秀大師,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導模式。

當時也是機緣所使,大批基礎紮實的僧人,居士,在能大師的點撥下開悟,明心見性,使得頓悟法門得到大力發展。

話又說回來,哪個臨門一腳,也都是從學習基本功那學紮實了,才有的臨門一腳。漸修頓悟,分不開,有漸修才有頓悟,但這個悟不是終點,所以悟後還要漸修,修修又悟,悟後再修,直至成佛。

雖然說了,五祖傳法後,恐有人加害六祖,包括後來六祖南去傳法,也有一些不務正業的人,一直對五祖傳下來的法衣有惦記,只是些宵小罷了。

神秀大師是很認可慧能大師的。秀大師一生也是弘法利生,大力發揚佛教事業。做到了國師這個位置,一個國家那麼多高僧,秀大師能做到這個位置,絕對不是白給的。大師們明心見性後,都忙著救渡眾生,哪有心思去在意五祖的法衣穿在誰的身上,法衣在只是一些追名逐利人的眼裡,只是利益工具。

能師,大家就都知道了,《六祖壇經》,中國唯一一部,被世界佛教認可,能稱之為“經”的經典,大家平日裡接觸的經書可能很多,以為沒什麼大不了,但是“佛陀講經,菩薩造論”啊,已然把能大師的眼界上升到與佛等高的境界了。能師的弟子們花開五葉,創立南禪五家:溈仰宗,臨濟宗,雲門宗,曹洞宗,法眼宗,可以說現在中國的禪宗寺院都掛這五家中的牌子。


明日雲來

佛教是空性智慧教,是每個人自空性覺道的教,沒體驗悟證到自空性覺道的心,永遠也不知道佛教是什麼,都是被文字相轉而已。所謂禪宗南北兩支也都是分別心亂說出來的,即然是佛法,就不會離身心,離身心都是魔法,現在的心都跟著魔法轉,很少隨順自空性佛法的。禪宗也是一樣不離身心,離身心還叫禪宗嗎?住在語言文字裡亂分別,這種心用已經離自身心了。禪宗就是自空性智慧宗,所說的心印心指的就是智慧用,沒悟到自空性的心,就不是禪宗人,雖然拜了禪宗為師,可自心沒悟證到,也不是禪宗人。後來禪宗為什麼不興旺了?就是悟證到自空性智慧用的心太少了,沒有人接此智慧法衣,都住在是哪門哪派,都拿穿的一死物衣服為法衣,真真可悲哀!後人是誰的徒弟就吹噓自己的師傅來抬高自己,可憐之人,這些人都住在相上的認識分別裡,所有轉寫的都是這等人心,這種住在事相上的心怎麼會知道禪宗智慧心用呢?他自心就是,可他不會,只能住在別人的語言裡,住在別人的文字裡亂認識分別一通,就開始亂說,他的依據就是別人說的,別人的文字,愚悲。禪宗師為什麼不留文字,就是怕被這些愚人利用,滅了每個人自空性真實覺心。佛法是自空性智慧用,禪宗也是自空性智慧用,這是一脈相承的正法,能分別南北嗎?自空性智慧心還有南北之分,不覺的是被愚弄了嗎?這就是佛說的:滅我法者,我弟子也。佛是自空性智慧,自空性智慧說滅我法者,指的就是滅自空性智慧者,我弟子也,指的是都打著學自空性智慧佛的心,滅了自空性智慧,因自心住相的習業捨不得,傲慢心具足,這種心用種的因是魔子魔孫的果報,或啊鼻地獄果報。禪宗師說的話是空性智慧用,你心住在相的認識裡,怎麼能知道禪師說的話呢?你能聞只會認識說出來的語言相,對這句話分別,這樣的心已經被法師的語言轉了,怎麼會知道法師用語言表示空性智慧呢?看到這裡是不是又挑毛病了?說禪師怎麼又說法師了?禪師是空性智慧,法師也是空性智慧,不一樣嗎?為什麼被文字相轉?就是因為你心沒體驗悟證到自空性智慧,所以總是被文字相轉,現在說法的都是住在語言文字相上說的,不是佛法自空性智慧,說的也不是佛法,只不過是把說佛法的文字認識分別了,把他認識分別文字相給你說了,這是佛說的自空性智慧法嗎?為什麼這些說佛法的人,同自身心不能聯繫,因為他自空性什麼樣他都不知道,他還住在肉身這個我裡呢,還念念不停種下三惡道的因呢,什麼是因果他自己都不知道,只能住在文字相里說,這誰都能說,不是佛說的自空性智慧法,是魔法,就是這些亂講法的人滅了自空性智慧法,這也是末法的特點,因為這時的心只能分別文字相,不能理解這些文字說的自空性智慧是哪個,如果在相法剛開始時,這種說法的也不敢說,那時的心一聽就知道這是魔法,不是佛說的自空性智慧法,所以有很多亂說佛法的被普通人轟走的典故。


智空68494420

禪宗並沒有南北之分,只是後來的文人把慧能和神秀兩位大師分別以南頓、北漸分二宗。神秀法師對上師弘忍依止時間最長,又對上師極為恭敬,所以他的弘法事業很廣,壽命以很長,聲譽以大,弘法事業順利。不知道他是不是對小乘的法行持的嚴謹,而對空性見把握的少,要不然怎樣解釋:“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的有法,大乘格格不入,更遑論禪宗了。弘忍告訴他這樣行持無法證得般若空性,是浪費時間。神秀上座的法對普通的大眾很適合,循序漸進,這是很好的基礎也是根本,但是有法是無法證悟的,神秀傳的不一定是真正的頓悟法門,但是也是佛法,對初學佛法的百姓來說很對根基,所以有很多的追隨者,對弘揚佛法作出了很大貢獻。


當代很多人,很崇拜六祖慧能大師,對六祖慧能大師之法,到是口若懸河,娓娓道來,好像他已得慧能的認可一樣。前一段時間,我在老祖寺與一位剛剛出家的法師探討禪理,可是他根本不聽我的見意,一直說,我只能一直聽,我可是一個好聽眾。離開那裡後,心想曾經利益無數有情的禪語錄禪公案,發展到今天是不是已經成了口頭禪了?法不害人人自取害。更可笑的是,一位教授在他的視頻上說禪宗是反佛的,什麼"魔來殺魔,佛來殺佛。"這些對佛教一知半解的大教授還是少說為妙啊!這句魔來殺魔,佛來殺佛的真實含義是:外相的魔或佛,內心的魔或佛、善和惡,都是虛妄的魔法,只有認識心的本性,時常安住幹本性中,才是解脫的方便。那位老祖寺的出家人,在打禪七時,不是點頭就是搖頭,一直在打妄想,還不知道如何對治,也不去對治,這是參禪還是在參分別妄念?!從今天起,那些沒有參過禪的,或者參禪時不是點頭就是搖頭的人,不要講禪了,不然就是無慚天愧之人,不知羞恥之人。打開視頻,點開文章,到處都在講禪講佛,好像都成了大班智達似的。


學習佛法沒錯,但是需要隱藏和守持,才會少犯錯。沒有說誰的不是,只需要一個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才能安全的到達彼岸。南無觀世音菩薩!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讀慧能的開悟偈。把學禪者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本來無一物”即“一切皆空”。而對此偈又可以根據需要,可“無”,可“有”,亦“有”亦“無”,心生萬法。隨意講解。

而另一派,由馬祖、南泉、趙州一系傳下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靈)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認為讀《金剛經》與公案,不能拘泥於人云亦云。而要用心讀,讀出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來。

要達此目的,必須遵守禪宗約定俗成的規矩: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有關點逗,放對位置。不立文字,不離文字。受持讀誦,無須解釋。

《金剛經》雲:“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僧問:“狗子還有佛也無?”州雲:“無!”

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

僧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雲:“無!”


村夫196903617

準備地講,是在神秀的弟子嵩山普寂禪師與惠能的弟子菏澤神會禪師時期分裂的。

-1-神秀與惠能時未曾分裂

其實神秀與惠能關係極好,神秀晚年還向皇帝推薦了惠能。因此縱然有學術上的分歧,但談不上分裂。

-2-普寂與神會時公開分裂

南北二宗的法門正統之爭,在慧能的弟子菏澤神會,與神秀的弟子嵩山普寂之間,被公開化了。神秀及其弟子的化地主要在中原,後來神會也前往中原傳法,與北宗的化地重合,在神會與與神秀弟子嵩山普寂之間,開始爭鬥法門正宗,門戶之爭遂公開化了。


萃豐

禪宗,因以禪定作為佛教全部修習而得名,又自稱傳佛心印,用參究方法徹見本有佛性為宗旨,亦稱“佛心宗”。相傳由菩提達摩(南朝宋末)創立,至五祖弘忍(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去世)而分成北宗神秀、南宗慧能,時稱“南能北秀”。

南宗北宗的正式分化與佛偈有關。一天,五祖弘忍集合門人,要大家作一首偈,察看各人的見地,以便付法。大家仰望著神秀,作為東山會下的教授師,神秀並沒有自信,可又不能不作偈,於是將偈寫在廊下的壁上: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知道了,認為神秀偈沒有見性,仍然執著於外在的事相,也就作了一偈,請人寫在壁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發現了慧能的見地,便在夜間喚他進房,為他說法,付法傳衣,繼承了祖位。當天晚上,弘忍就送慧能去九江驛,回嶺南。

總體來說,北宗主張“佛塵看淨”的漸修,要求打坐息想,起坐束心,數傳後即衰微。南宗代表作為《六祖壇經》,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故自稱“頓門”。《壇經·般若品》:“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主張“成佛作祖”或“求生淨土”時“不執外修”,“不假外求”,只要悟了自信本性(即佛性),就能成佛。因此在南宗看來,擔水砍柴無非妙道,而不注重佈施、唸經、拜佛等外在儀式。後來南宗流行日廣,影響及於宋明理學。


雕刻歷史

禪宗是在中國很興盛的,在八世紀間,也就是唐朝時期,此派曾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神秀約(606一706)年主張頓漸,盛極一時,但不久便絕嗣。南宗惠能約(606一713)年,主張頓悟。後世尊後六祖,弘傳甚盛,從唐至宋,南宗禪師輩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成五家七派。可想其興旺的景象,此宗和淨士宗一樣一直是中國流傳最廣的宗派。後來禪宗只有臨濟,曹洞兩派,流傳不絕。禪宗其它宗派就絕嗣不傳了,臨濟宗更是興旺。近代所有禪宗子孫,都是臨濟,曹洞兩家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