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菇味鮮美,但是食前須認清

野菇味鮮美,但是食前須認清

野蘑菇稱為蕈,雅稱野山珍,其味鮮美,營養豐富。近年來,因誤食毒蕈或烹調不當引起中毒的事件頻繁發生。毒蕈中毒多發生在春夏秋季,以6~9月為高峰期,應引起高度重視。

我國有食用蕈300餘種,毒草90多種,其中用一般方法(如高溫烹調)不能破壞其毒性的“極毒蕈”9種。毒覃所含毒素複雜,有毒蕈鹼、溶血素、神經精神毒素、毒肽和毒傘肽等。由於所含毒素的種類和分量不同,患者的體質和食用多少不同,中毒臨床症狀表現各異,輕重不一。中毒的潛伏期一般在0.5~12小時,而極毒蕈白毒傘可達15~30小時。

中毒後表現可分為肝腎損害型、神經精神型、溶血毒型和胃腸毒型等。如有肝腎損害的白毒傘中毒,預後最差,死亡率超過90%,且用阿托品搶救無效,其特效解毒藥二巰基丁二酸鈉或二巰基丙磺酸鈉很難尋覓,每次找藥都興師動眾,甚至需要動用空軍緊急送藥。

防止毒蕈中毒的關鍵是勿隨意採食蕈類,應選擇當地群眾公認的無毒蕈。野生蕈科類繁多,各地俗稱不盡相同,能否食用絕對不可以用幾種經驗形態特點來判斷,更不可用一些不可靠的方法,如加大蒜,加金屬銀等來解毒。必須熟悉各種毒蕈的形態、特點及結構,再結合當地群眾經驗,才是可靠的鑑別根據。


家庭中醫藥2017年合訂本開售啦!

野菇味鮮美,但是食前須認清


野菇味鮮美,但是食前須認清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