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莫高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佈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

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內造像雕刻精湛,內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它以自身系統、獨到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規律和法則。在它之前的石窟藝術君較多地保留了犍拓羅秣菟羅藝術的成分,而龍門石窟則遠承印度石窟藝術,近繼雲岡石窟風範,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先進深厚的漢族歷史文化相融開鑿而成。所以龍門石窟的造像藝術一開始就融入了對本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的悟性與強烈追求,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世俗化的趨勢,堪稱展現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

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貴族擁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條件,他們所主持開鑿的石窟必然規模龐大、富麗堂皇,彙集當時石窟的藝術精華,因而龍門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這些洞窟的開鑿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所以龍門石窟的興衰,不僅反映了中國5~10世紀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變化,同時從某些側面也反映中國歷史上一些政治風雲的動向和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它的意義是其他石窟所無法比擬的。

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里程碑” 龍門石窟是東方雕刻藝術的瑰寶,1961年龍門石窟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