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關愛兒童從整治網遊開始

  兒童節前夕,新華網發文痛批騰訊等網絡遊戲廠商(平臺),文中寫道:極易沉溺其中的網遊,嚴重戕害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也釀成了無數家庭悲劇。對此,各部委文件一道又一道,媒體的批評一篇又一篇。但是,我們驚訝地看到,騰訊等大遊戲廠商(平臺)對此似乎無動於衷,幾乎沒有任何改正動作。我們不禁要問,還需要多少道文件,遊戲廠商們才肯稍加收斂?   人民網不久前報道過“8歲女孩玩遊戲12天花掉13萬”的新聞,“初中男生沉迷遊戲,不給玩就威脅要自殺,砸東西燒東西”之類新聞更是比比皆是。教育部為此發佈緊急通知,要求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兒童節前夕,八部門又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加大網絡精神產品對少年兒童影響的監管整治力度,其中排第一的就是遊戲。   孩子們的自控力普遍較弱,一旦被遊戲吸引,很容易沉迷。中小學生沉迷遊戲,不僅會嚴重影響學習生活,也會損害身心健康,甚至出現人身傷亡、違法犯罪等惡性事件。可在另一方面,遊戲支撐著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已然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據報道,網遊收入佔騰訊總收入的近40%,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只不過,遊戲企業越做越大,社會責任卻並沒有隨之承擔更多。   那麼多的家庭,因為孩子沉迷遊戲而痛苦無比,沒有身處其中,不能理解其中之痛,就像明明看見前方有一懸崖,卻無法拉回自己的孩子。子不教父之過,家長們當然有責任監管好自己的孩子,但網絡遊戲巨頭們,也不能只顧著自己賺錢,無視沉迷遊戲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巨大傷害。   家長的責任和企業的責任,是並不矛盾的兩個方面。企業要賺錢,要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但是,就像搜索企業不能濫發騙人的醫療廣告,遊戲企業也不能放任遊戲戕害少年兒童。能力越大責任理當越大,作為網絡遊戲巨頭,得給其他遊戲企業樹立榜樣。   加強網絡遊戲監管,給少年兒童一個純淨的網絡文化空間,相關部委為此下了一道又一道文件,為何始終不起作用?是騰訊等遊戲廠商們做不到,還是不願做?這是輿論質疑的焦點。通過技術手段防沉迷,相比騰訊在封殺外鏈等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強大技術能力,簡直是不可思議地弱爆了,不得不引人質疑。在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企業必須做好平衡。   數以億計的中小學生整日沉迷遊戲,或者無心學習,或者揮霍金錢,甚至引發跳樓悲劇,這是巨大的社會問題。不能讓自控力薄弱的青少年,在野蠻生長的網遊世界,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未來。大企業要賺今天的錢,也請給明天積點德。關愛兒童,請從依法整治網遊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