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泰山的一點小知識

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古稱“岱宗”,形成於25億年前,是第一次造山運動興起的大山;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華北大平原東側,京滬鐵路中段。泰山山脈自西向東沿黃河南岸綿延二百多公里。主峰在山東省省會濟南市以南65公里的泰安市境內,海拔1545米。泰山東威滄海,西鎮大河,山勢挺拔,奇峰突兀,有“拔地通天”之勢、“擎天捧日”之姿,歷史悠久,文物眾多,雄偉、奇特、古老、秀麗,是我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載人《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的單位。

有關泰山的一點小知識

  • 中文名:泰山風景區
  • 別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等
  • 英文名:MountTai
  • 所屬地區:泰安市
  • 電話區號:0538
  • 郵政區碼:271000
  • 地理位置:地處山東中央
  • 面 積:426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等
  • 火車站:泰山站、泰安站
  • 海 拔:1545米
  • 泰山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五經通義》雲:“宗,長也,言為群嶽之長”。泰山突兀的立於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恆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嶽,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嶽。泰山地處山東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會濟南,南臨“聖城”曲阜,東連“齊都”淄博,西濱黃河(北緯36°15'3",東經117°6'0")。泰山形成於太古代﹐因受來自西南和東北兩方面的擠壓力﹐褶皺隆起﹔經深度變質而形成中國最古老的地層──泰山群;後因地殼變動,被多組斷裂分割,形成塊狀山體。現每年以0.5毫米的速度繼續增高。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於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築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築、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徵。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嶽之長”的稱號。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道教稱第二小洞天,名其嶽神為天齊王。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嶽之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縮影,而今又成為世界珍貴遺產。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從祭地經帝王駐地的泰城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長達十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一條軸線。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到“泰山壓頂不彎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嚮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泰安城北,人稱“五嶽之首”。東嶽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有關泰山的一點小知識


  • 主要景點有:遙參亭、岱廟坊、 正陽門、漢柏院、唐槐院、配天門、仁安門、東御座、鎮山三寶、秦泰山刻石、天貺殿、天貺殿壁畫、岱廟碑林、岱廟八景、後寢宮、銅亭、鐵塔、厚載門。
  • 主要景點有:岱宗坊虎山公園王母池關帝廟 普照寺 五賢祠 三陽觀 馮玉祥墓 櫻桃園。
  • 紅門登山路下起紅門,上至南天門,為泰山的中軸線。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大多是沿這條路線盤桓而上,所以稱為“御道”;善男信女朝山進香也是沿著這條路見廟就拜,所以又稱為“神道”。文人墨客登山臨水,賦詩抒懷,留下了數以千計的詩文、題刻,又使之成為一條“古詩之路”、“書法之路”。從一天門離開人間鬧市,一路攀登,經中天門,到達南天門,進入天庭仙界,所以這條路又是一條“通天之路”。
  • 主要景點:紅門宮 萬仙樓鬥母宮 經石峪 柏洞 壺天閣回馬嶺 中天門 快活三里、雲步橋、五大夫松、朝陽洞、對松山、十八盤。
  • 岱頂遊覽
  • 泰山南天門以上是岱頂,面積0.6平方公里。在泰山的整體空間佈局中,岱頂是“天庭仙界”,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就是在岱頂築壇祭天,以期實現天人溝通,祈求國泰民安。岱頂氣象萬千。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雲海玉盤、黃河金帶為泰山四大奇觀,此外佛光、霧淞、雨淞等自然奇景更為泰山增添了神聖的光彩。
  • 主要景點:南天門、天街、碧霞祠、唐摩崖、玉皇頂、無字碑、日觀峰、瞻魯臺、仙人橋、月觀峰、丈人峰。
  • 後石塢遊覽區
  • 後石塢坐落於玉皇頂正北,景區內山勢環抱,孤峰插天,松籟雲壑,幽奧絕俗,自古有“奧區”之稱。
  • 主要景點:堯觀頂、姊妹松、臥龍松、臥虎松、元君廟
  • 天外村路遊覽區
  • 天外村路,舊稱“西路”,是一條上山的遊覽公路。從天外村天地廣場出發,沿西溪而上,一路途經黑龍潭水庫、建岱橋、白龍池、黑龍潭,到達竹林寺。竹林寺西去登扇子崖、傲徠峰,北去望龍角山、九女寨。從黃溪河盤旋而上,九曲迴腸,上達中天門與紅門登山路匯合。盤路全程13公里,乘遊覽車需30分鐘。
  • 天外村路遊覽區湖光山色,景緻曠秀,自古有“曠區”之稱。元人王旭有詩題曰:“我愛西溪好,披雲屢往來。一川煙景合,三面畫屏開。”
  • 主要景點:天地廣場白龍池黑龍潭瀑布竹林寺 扇子崖
  • 桃花源路遊覽區
  • 桃花源地處泰山西北,是通往岱頂的西大門。從桃花峪口入山,遊覽公路沿谷底而上,蜿蜒10餘公里。這裡舊時桃林滿谷,春來落英繽紛,有桃源意境。元代泰山道人張志純賦詩曰:“流水來天洞,人間一脈通,桃源知不遠,流出落花紅。” 桃花源溪水純淨,棲息著泰山特產——赤鱗魚,清時曾作貢品。
  • 主要景點:元寶石、彩石溪、一線泉、猴愁峪、一線天
  • 天燭峰路遊覽區
  • 天燭峰景區地處泰山玉皇頂東北,是通往岱頂的東大門。從泰安乘車沿泰佛路東北行,至艾窪村,從天燭勝景坊進山。穿過古慄樹林,經會仙峪,沿陡直石階路上去,便是仙鶴灣。溪在自然石灣裡縈迴,竟巧妙地流出一隻仙鶴的模樣。跨溪又上,手拉鐵鏈,登上好漢坡,攀登小十八盤,見兩峰夾峙,中間建起望天門。望天門北側是山呼臺,下臨萬丈深淵,面對拔地通天的大天燭峰。站在山呼臺上,望山勢累疊,如對一幅大氣磅礴的山水畫屏。
  • 主要景點:會仙峪、仙鶴灣、小十八盤、天燭峰
  • 玉泉寺遊覽區
  • 玉泉寺坐落於泰山之陰、大津口鄉,從泰安城沿泰佛路至玉泉寺約20公里。玉泉寺又名谷山寺、佛爺寺,始創於北魏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金、元兩代又多次重修擴建,明清兩代鼎盛時僧侶達到百餘人。古寺院內有泰山地區最大的古銀杏樹。
  • 主要景點:大雄寶殿、一畝松、西佛腳
  • 泰山門票
  • 門票: 旺季(3月-11月)125元 淡季(12月-2月)100元 索道: 中天門一南天門價格單程80元/人,往返雙程140元/人 桃花峪一南天門價格單程80元/人.往返雙程140元/人 後石塢一南天門價格單程20元/人,往返雙程40元/人 門票優惠政策 1、對學生、60歲以上老年人憑證享受旺、淡季價格分別為60元/人、50元/人的優惠; 2、對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殘疾人、兒童(1.2米以下)、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進山; 3、對教師、省部級以上勞模、英模、道德模範享受門票優惠,旺季每人100元,淡季每人80元。
  • 交通路線
  • 3路 總站下,19路公交車(天外村站,紅門站下)泰山與泰安市區山城緊連,泰安城區位於泰山南麓。泰山在泰安城區正北方向,天晴的日子,泰山主峰玉皇頂清晰可見。泰山目前正式的售門票登山進口有四處,分別是:紅門宮進山口、天外村(天地廣場)進山口、桃花峪進山口、天燭峰進山口。紅門宮進山口既泰山東路,天外村進山口既泰山西路。四處進山口之中,有兩處在泰安城區北緣:徒步登山的紅門進山口在火車站東北方向2.5公里(在火車站乘3路公交車往東終點站);乘車上山的天外村登山口在火車站正北約2公里(在火車站乘3路公交車往西終點站);桃花源登山口在泰山西麓,距泰山火車站約12公里(在火車站乘18路公交車往西到終點站);天燭峰進山口在泰山東麓,距泰山火車站約18公里。 從泰山火車站前往以上介紹的四處登山口最為方便,均有專線公交車或旅遊公交車直通。泰山火車站是泰山旅遊交通的中心樞紐,泰安的幾處汽車站也在火車站周圍,所以建議不熟悉泰山旅遊區交通的遊客,到達泰安後都先去火車站(城區各處均有公交車通往火車站,車票一元),然後分乘各路車去往不同的進山口或景區。上泰山的路有四條,東路是登山盤路從紅門起步至玉皇頂石階6566。途多廟宇、多碑刻、多古樹名木,歷史傳說,是泰山旅遊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能體現泰山的雄偉與博大。走完全程需四個小時。西路是遊覽公路,從天外村乘車上山,一個小時到中天門,與東路匯合,從中天門即可乘坐遊覽索道,也可徒步攀登十八盤至岱頂。桃花嶼是泰山西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西北去至界首進山至桃花源,從桃花源乘索道亦可到達岱頂。天燭峰步遊路為泰山東大門,從泰安城乘車至艾窪,上達天燭勝境坊進山。徒步攀登至後石塢,乘後石塢索道達與岱頂,一般需5個小時。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巍峨,雄奇,沉渾,峻秀的自然景觀常令世人慨嘆,更有數不清的名勝古蹟,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遊覽勝地。泰山景區分麓、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於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絕頂一段,雖地勢平坦,然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後石塢,此處林木蒼鬱,花草茂盛,素有奧區之譽;曠區位於大眾橋過黑龍潭沿西溪橋至中天門,這裡坦途綠蔭,溪深谷幽。於是就有了"登泰山而小下"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了。泰山的名勝古蹟眾多,主要的景點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關帝廟、紅門宮、鬥母宮、經石峪、五松亭、碧霞祠、仙人橋、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等,其中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被譽為岱頂四大奇觀。
有關泰山的一點小知識


  • 泰山氣候,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夏季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僅17℃,即使酷暑盛夏登山,在青松翠柏掩映下,亦感陰涼舒適,到山頂時,還需攜帶寒衣。夏天雖是泰山的多雨季節,不過若能趕上夏季的雨過天晴,就可在山頂上領略到山上紅霞朵朵,腳下雲海碧波的壯麗景色。春秋兩季較溫和,平均氣溫10℃,但春季風沙較大。秋天則風雨較少,晴天較多,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為登山觀日出的黃金季節。冬季雖天氣偏冷,但可看到日出的機會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