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枕頭比磚還硬,為什麼深受古人喜愛?

旅遊,在現在已經是一種風尚,在旅行中體味歷史文化,感知民族烙印,領略自然風情。博物館是旅遊的好去處之一,如果在旅遊過程中遇到,不妨走進這些博物館,看看其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一定受益良多。

近期河北博物院近期開展了《磁州窯瓷枕精品展》,這是關於古代人枕頭的展覽,非常有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種枕頭比磚還硬,為什麼深受古人喜愛?

古時候的枕頭,與現在大相徑庭。《說文解字》對於“枕”字的解釋是:“臥所薦首者。從木冘聲。”以白話說來就是:“枕,睡覺時墊頭的木頭。字形採用‘木’作邊旁,‘冘’是聲旁”,可見最初枕的材料多為木頭。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原材料的豐富,逐漸有了玉枕、陶枕、漆枕、瓷枕、竹枕、布枕等枕頭,其中尤以瓷枕為流行。

這種枕頭比磚還硬,為什麼深受古人喜愛?

用今天眼光看,古人對瓷枕的喜愛,非常令人不可思議:瓷枕這麼硬,古人真會用來睡覺嗎?其實,瓷枕真正的使用方式並非直接將後腦勺枕於其上,而是把脖子枕在上面,涼爽之餘,還可保持髮髻不亂。或者以手支頤,斜靠在瓷枕上,也是一種不錯的休憩方式。

這種枕頭比磚還硬,為什麼深受古人喜愛?

瓷枕始燒於隋代,流行於唐代以後。宋代,瓷枕進入繁榮時期,這一時期生產的瓷枕種類繁多,造型優美,瓷枕的裝飾紋樣也多彩多姿。瓷枕有很多形制,有各種幾何形、雲頭形、花瓣形、雞心形、橢圓形等,也有塑成臥女、嬰孩、虎形、龍形的。瓷枕的造型與紋飾,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的文化、習俗、時尚、追求等方面。

這種枕頭比磚還硬,為什麼深受古人喜愛?

瓷枕一般都會有一個小氣孔,以防燒製的時候瓷枕炸裂。這些小小的透氣孔,或在側邊上方,或在枕面上。人們還常在這些小孔中注一些涼水,讓瓷枕更加清涼。這些小孔還是古人藏東西的地方,傳說,黃石公所授張良的《素書》即被其藏於枕中,並一同下葬,後為盜墓人發現,內容才流傳於世。

這種枕頭比磚還硬,為什麼深受古人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