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為何為沒有和北極一樣成為各國爭奪的領地?

文/王凱迪

繼俄羅斯宣佈在北極地區深海插入俄羅斯國旗之後,加拿大與美國也相繼在靠近北極的領土地區增加軍事存在。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北極日漸成為各國爭奪的新疆界。那麼,為什麼資源豐富的南極地區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南極為何為沒有和北極一樣成為各國爭奪的領地?

發現南極

自庫克船長在1775年環繞南極航行之後,南極海域存在著大量海豹的報告極大地刺激了英國和美洲的海豹捕獵者。19世紀的南極成為了南極海豹的墳墓,南極漁業資源率先成為被掠奪的對象。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之間,來自英國、丹麥、挪威等國著名的探險家斯科特(Scott)、沙克爾頓(Shackleton)、阿蒙森(Amundsen)、莫森(Mawson)和伯德(Byrd)等在幾乎沒有任何官方資助,缺乏裝備和訓練的情況下,不畏艱險踏上南極這塊冰冷的土地,並深入其內地。在他們之中,斯科特和阿蒙森到達了南極點。這種探險活動的結果自然讓這些探險家所屬的國家對南極提出了領土要求,但是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南極為何為沒有和北極一樣成為各國爭奪的領地?

圖/南極點上的阿蒙森-斯科特站

和平開發

二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曾經對南極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坊間傳言希特勒在南極建立了最後的雅利安基地)。這場調查之後,西方國家並沒有對南極利益進行瓜分。反而在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的國際地球物理年(IGY)開始了對南極的和平開發與研究的計劃。在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由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智利、法國、日本、新西蘭、南非、美國、英國和蘇聯12個國家主導,科學家們在南極的近60多個考察站進行科學研究。

南極為何為沒有和北極一樣成為各國爭奪的領地?

圖/傳說中的納粹雅利安南極基地

作為這場活動的延續,國際科學聯合理事會(ICSU)於1958年成立了南極研究特別委員會(後改稱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由後者負責協調南極的科學活動,並制定有關南極範圍的科學規劃。次年,參加研究活動的大國共同締結《南極條約》,承認南極洲永遠繼續專用於和平目的和不成為國際糾紛的場所或對象,從而確立了南極地區的公共地位。

南極為何為沒有和北極一樣成為各國爭奪的領地?

圖/南極各國科考站

《南極條約》的締結使得各個國家對南極的領土競爭轉化為科技層面上的良性競爭,從而使南極暫且免於今日北極所遭遇的尷尬境地。

參考文獻:

1. 鄒克淵著,南極礦物資源與國際法,現代出版社,199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