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2017年10月上旬,受中藥材天地網信息中心委託,筆者和三七調研組結合歷史監測數據,做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如下: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圖1:10月9日,文山西疇縣蚌谷鄉嚴重受災的三七地塊。

一、三七產區變遷 紅河曲靖成主產區,文山成育苗和集散地

1. 產區變遷:文山形成集散中心,但主產區轉移到紅河州及周邊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圖2:2015年三七產地產量分佈圖

2000年後,隨著需求的增長,受限於三七本身不能連作的特性,傳統種植區文山州宜種土地枯竭。因此,部分七農開始走出文山,前往紅河等周邊地區尋找可用土地。如今,三七種植業已經在雲南遍地開花,產區和過去相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目前紅河州已經取代了文山州地位,其下轄的建水、蒙自、瀘西、彌勒、屏邊等縣市每年產出的三七總量,已經達到全國三七產量的49%左右,幾乎佔據三七產能的半壁江山。但目前,這些產區也開始出現無地可種現狀,生產面臨萎縮。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圖3:2017年10月,雲南瀾滄縣發展的林下無公害三七基地。

在三七主產區逐漸從文山向紅河轉移的過程中,一批次產區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紅河的石屏、箇舊、開遠、金平、綠春和元陽縣;以及曲靖中南部各縣;版納州的瀾滄縣等地三七種植業也逐漸發展起來,在2015年三七產能最高峰時可達到全國總產量的42%以上。2017年,曲靖產區出現嚴重澇災和病蟲害,畝產普遍下降50%左右。

分散產區以玉溪市為代表,這部分地區或是適宜三七種植的土地資源不足,或是發展較晚,目前的三七種植規模較小,總產量僅佔全國的8%。至於其他如廣西、四川大英縣以及越南等地,其產量就更少了,總量也就是三七總量的2%左右,但預計外省產區產能會逐步擴大。

需注意的是,瀾滄等地發展的無公害林下仿野生三七種植已經成功,可能會成為三七生產的新模式。

2.文山產能不足,是全國三七集散中心

文山老產區已失去生產功能,原有地塊主要開展育苗。由於歷史因素、產業鏈完善和品牌影響,文山形成了雲南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的三七交易集散中心,其交易量已佔到全國三七一手交易量的80%以上,初步成為全國名符其實的三七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

結論:隨著三七需求快速增長,從2010年開始,雲南三七開始出現用地荒,主產區先後從文山向紅河、曲靖,再向周邊外延。從目前情況看,到2020年前後,雲南三七將出現無地可種局面。國內的廣西、四川等地,已開始試種三七,受制於海拔和氣候,能否成功或保質保量存疑。

二、種植面積變遷:面積暴漲暴跌,產能大上大下

從表1可以看到,近10年來,三七的種子產量、種子價格及其產值、可育苗、可種植面積均發生了巨大變化。其具體表現為:

1.種子產量暴漲暴跌 2006年時,由於三七商品價格低谷徘徊多年,產區種植積極性極其低落,三七種子年產量僅100噸。但隨著三七價格一路飆高,種子產能隨之“水漲船高”,並在2012年達到其歷史最高位——4700噸的產量,6年增長了47倍。隨後又隨著三七價格一路下滑,種子產量逐步回落。到2014年回落到1300噸左右、2015年960噸;2016年恢復到2000噸上下;2017年尚未產新,但應與去年持平。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1:近10年三七種植面積變化表

2.種子的價格和產值的大幅波動 種子的價格同樣與產量波動相吻合。2006-2007年,三七種子價格並未超過10元。2008年以後,三七乾貨行情漸漸發酵,價格逐漸上漲,三七種子的價格也隨之暴漲到千元高位。到了2013年,三七行情在產新後跳水,三七種子也隨之跳水;2014年時其價格已經恢復到2007年的水平;2015-2016年,隨著三七行情上行,紅籽價格也開始反彈。

3.可育苗面積及可種植面積的變化 2011年以前三七的可種植面積從未超過10萬畝。2012年實現歷史性突破,可種植面積達19.2萬畝,是此前最高數據7萬畝的兩倍有餘。而2013年的三七可種植面積,則進一步暴漲至100萬畝左右(注意:可種植面積並非實際種植面積,部分種苗會不移栽長成直播七,造成實際種植面積相對下降)。

2014年,隨著三七價格回落,而快速萎縮。到2016年,理論種植面積回升到20萬畝上下。

結論:從紅籽產能推斷,2017年-2018年,是三七產量近7年來最低谷;2019年有所反彈,但到2020年可能再次萎縮。

三、生產主體變遷:生產主體由農戶種植變為多種形式參與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2:2010年-2014年三七生產主體變化表

自2010年以來,隨著三七價格的上漲,三七種植業的高收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戶和資本投入其中。三七產業鏈條在這一過程中日漸成熟,特別是多種模式的基地建設和規模化種植。目前,雲南產地的三七種植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種植戶自產自銷;二是藥企或是大戶建立的生產基地。

1.種植戶主要有三類:一是專業培育三七種苗的三七種苗戶;二是自行育種、自行種植三七種植戶;三是主要靠購買種苗來種植三七的種植戶。表2中可見,從2012年開始,種植戶數量快速增長,到2014年達到歷史最高峰。

2.多種模式的生產基地快速發展:生產基地則是在三七高價期間,伴著三七種植業創造的奇蹟和財富所激發熱情,快速發展起來。大戶為了更大的經濟效益,企業為了合理控制成本,生產基地應運而生。現在,越來越多的製藥企業開始和產地的種植大戶合作共建生產基地,如三七科技、雲南白藥、天津天士力、黑龍江珍寶島和苗鄉三七等大型企業,均已經建立了這種基地。

結論:到2017年,三七的生產主體,百畝以下的散戶提供了35%-40%產能;而種植大戶、企業基地,產能佔比高達65%以上,牢牢掌握著三七生產和行情的話語權。

四、價格週期分析,近15年三七行情四次大幅波動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圖4:2002-2017年三七價格走勢圖(文山,120頭)

1.近15年,三七的四波行情週期

如圖4所示,2002年以來三七的價格經歷過4次明顯波動:

第一波:2004-2005年間,試探上漲功敗垂成

這一次的波動,說是成功,倒不如說是一次試探性上漲,高峰時價格也並未能突破110元大關。其時三七供求矛盾尚不突出,大盤走勢並沒有大的改變。隨後三七價格重回低位徘徊,直到2008年達到最低谷。

第二波:2009-2010年,跌宕起伏醞釀高峰

到2009年,三七生產已進入十年最低谷;而資本也已“坐莊控盤”成功。多年積累的產需矛盾終於集中暴發,導致在短短一年半時間裡,三七價格從60元起步,一路上漲。到2010年初,一場涉及雲南全境的乾旱襲來,三七短時間驟然暴漲並突破至490元,漲幅較2009同期超過700%以上。

到2010年5月,由於政府打壓和前期低位進倉資本獲利出逃,三七價格再次迅速回落。但因實際需求缺口支撐,下跌最低也只跌到240元左右就穩住了。

第三波:2012年-2013年,先登高峰黯然落幕

做為多年生藥材,三七的供需矛盾在上一波行情期間並未得到有效緩解,相對回落又為再次暴漲積蓄巨大能量:加上游資高度關注,2012年1月-2013年7月,第三個波峰形成。並且這個波峰比前兩波來勢更猛,持續更久。價格從317元起步一路上漲至600元以上,並在高位多次震盪後,一度衝高到760元以上的歷史最高位。

但到2013年7月,三七產能過剩開始成為共識,而國內中藥材市場的暴漲也引起國家高度重視並出手打壓,三七價格隨之大幅下滑。到11月時,新貨集中上市加上囤貨者恐慌性拋售,三七價格連連跳水,兩度遭到“攔腰斬斷”。2014年10中旬,三七價格(120頭,下同)已經從前期760元的高位掉到110元左右,跌幅驚人!

第四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 資本強力推高後套利

到2015年時,三七產能達到歷史最高峰,導致三七價格持續下行,到2016年三七產新後觸底到110元低位;而此時,眾多需求企業庫存空虛,超過50億元以上資本開始強力介入,迅速拉昇行情。到2016年產新時,三七行情再次反彈至280元高位。

此時,低位囤貨的大莊家開始出手套利,三七行情開始逐步回落。到2017年10月產新時,雖然下滑到215元低位,但依然遠高於莊家入手價位。

2.2014年-2015年,三七的資本介入情況

2014-2015年,僅可統計的三七囤積採購大戶和企業多達18家,投入資本51.66億元,控制貨源2.46萬噸;尚有眾多散戶、遊資未納入統計。

結論:雖然三七行情根本是受市場關係左右。但三七的生產、需求和存儲特徵,決定其極強金融屬性,近年來成為影響三七價格的最關鍵外力因素。

2016年4月-2016年12月,三七的逆勢上漲行情,主要受資本和人氣推動,並非真實供求矛盾反映;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是眾多資本套利回收期,散戶盲目追高,必然成為受傷者和接盤俠。

五、三七的產需存3個關鍵緯度統計

1.第一個階段,2013年庫存幾乎清零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3:2004年-2013年,三七產需維度統計表

從表4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隨著需求快速增長,三七的產需矛盾在2009年-2011年間達到頂峰;加上資本參與,造成其歷史天價行情出現。從節餘量角度看,到2013年,理論庫存幾乎清零,2014年無論三七產能多大,眾多需求企業都將開啟採購通道。因此,資本在2014年-2015年期間,選擇抄底,是非常明智的。

從表中也可推算出:

2004年-2013年,三七的年產量增長速度為11.1%;而需求增長速度為4.58%,需求增長並不明顯。

2.第二階段,從2015年開始消耗過量產能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4:2014年-2020年,三七產需各維度統計表

從表5中我們可以看出,由於前期高價刺激,三七的產能在2014年-2015年達到歷史頂峰,兩年累積剩餘庫存4.88萬噸。但由於資本適時抄底,天量資本入市抄底;加上三七行情大幅跳水後,極大刺激了需求增長,當年三七需求量增幅近60%,最終造成其行情在2015年產新後不降反升,這波高位行情一直持續到2016年12月份。隨後市場開始消化過量產能和庫存,價格也出現掉頭,一路下滑。

結論:從階段性趨勢看,從2015年開始,三七已進入過量產能和庫存消耗期。即使2017-2018年,三七產能明顯萎縮。但由於過量庫存支撐,三七整體上供大於求基本面,將持續到2019年以後。但由於企業常備庫存很難進入流通市場,預計在2020年產新前,三七供需缺口就將出現。

  從長期趨勢看,從2004年至今,三七的年產量平均增長7.13%;而需求量平均增長速度為10.64%,三七未來將呈現供不應求局面。

六、三七的生產成本及地板價

三七生產成本,會隨著紅籽價格、種苗價格不同而發生變化。

1.農戶分散種植生產成本,目前呈上升態勢

以下是近五年,三七生產成本的變化(農戶自行種植):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圖5:2012年-2016年,三七生產成本變化圖。

從圖5看出:2014年,受三七紅籽和種苗成本下降影響,三七統貨摺合成本價為140元上下(公斤價,下同);但到2016年,成本價重新上升到213元左右。

2.生產基地建設成本,遠高於農戶分散種植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5:當前,建設50畝三七生產基地投入成本預算表。

如表6,如果企業和投資者建設生產基地,則每畝成本達2.95萬以上。按畝產120公斤算,則每公斤三七統貨摺合成本價達到245.8元。

結論:到2017年10月份時,三七行情已接近生產成本價;如果是企業自建基地種植,則行情已跌破生產成本。

七、三七的現階段行情及走勢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圖6:2017年三七代表性規格行情變化圖

1.階段性行情趨勢,整體呈下滑態勢

如圖5:2017年1月1日開始,三七行情呈逐步下滑態勢,期間經歷兩個階段:開年後到4月下旬,三七行情停滯;5月份開始到8月下旬,三七價格加速下行;到9月份,隨著三七新貨上市,行情再次平穩。

2.當前各規格行情,小頭子及剪口走快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6:2017年10月11日,滑頭三七各規格行情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7:2017年10月11日,帶帽三七各規格行情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8:2017年10月11日,其它三七副產品行情。

從文山市場交易情況看,今年三七產新從9月20日開始。呈現以下特徵:

一是上市時間較往年推遲10天左右 原因首先是產區外延後,產區距離文山越來越遠、越來越偏僻;其次是農戶不再像往年那樣趕行情。

二是上市多為受災三七 截至到10月10日,上市新貨多為受災三七(澇災、病蟲害),不得不提前採挖,甚至是“臭七”。真正的正常貨上市,要到11月份,一直持續到春節後。

三是小頭子及剪口走勢加快 由於企業投料多為小頭子和剪口七,因此,這些規格三七走勢明顯加快。特別是剪口七,需求訂單多,階段性走勢暢快。

結論:從產新後情況看,由於土地資源、質量限制;加上多雨成澇,今年三七產量將比預期下降15%甚至更多。而小頭子及剪口走勢加快,也說明三七原料經過3年消耗,部分真實需求企業已出現庫存空虛,需要趁產新補充新貨。

八、三七的未來趨勢分析

雖然我們說三七將在未來兩年內,整體處於階段性產大於銷態勢。但有以下變量需引起重視:

1.三七的原料需求增長,有望超過預期值

首先,大健康時代來臨,民眾日常保健成為三七需求增長的主要源泉;其次,人口老齡化加深,極大推高心腦血管保健用藥需求。我們預測,三七的年需求量將保持8%以上平均速度遞增,呈現長期向好局面。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9:當前以三七為原料關聯的國內基藥品種。

如表10:除食用和保健需求外,全國有1258家藥企以三七為原料,包含中成藥品種323個,批文3207個。國家新版基本藥物目錄中,有19個品種需要三七原料,從關聯數量上排名19位;但其需求剛性極為明顯,地位重要性位居所有中藥原料前列。我們以三七成藥的代表性品種血塞通為例: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圖7:2009-2015年注射用血塞通市場增長趨勢。

受老齡化來臨和心腦血管病增多影響,注射用血塞通需求市場近年來呈遞增態勢,年均增速超過54.5%,升勢明顯。

2.藥企參與囤積和貿易,會不會在低谷時加大庫存力度?

《重磅》第51期:2017年雲南三七產地調研報告

表10:當前,以三七為原料的主要企業和產品

如前所述,三七在基本藥物原料方面地位極其重要。而投機資本當年也正是看上這種剛需,才在最低谷時果斷出手,刀刀見血。

需求企業方面,參與三七原料囤積,不漲價則用作原料儲備;漲價則可向市場放貨獲利。這也造成後來各家企業加大力度投資三七基地、趁低大量庫存,成為左右三七行情的關鍵力量。

因此,到2017年產新前,上一輪囤貨商手中還有多少庫存?接下來會如何動作,必將直接影響未來三七行情走勢。但從數據上判斷(理論庫存3萬噸左右),認為囤貨“莊家”庫存已空的說法不可靠。

3.三七行業政策會不會發性重大變革?

例如,藥食兩源目錄會不會新增三七進去?在國內,三七長期主要作為中成藥原料使用,始終沒有作為藥食同源的品種來發展,導致其產業化發展路徑狹窄。一旦進入目錄,則三七需求必然加速增長。

4.結論:三七未來價格趨勢判斷

根據上述維度分析,我們認為:

(1)目前的三七基本面,在兩年內屬於產大於需的態勢;但長期看,低位行情造成生產積極性下降加上宜種土地資源減少、需求增速明顯等因素現實存在,將促使其供需基本面趨好。從經營角度,應屬於長線品種,可以“用時間換漲價空間”。

(2)大戶建倉價位低,基本控制局面,只是出不出手問題。這種壓力,會持續影響經營者信心,進而影響三七行情的大幅反彈。

(3)三七交易市場功能強大,出手容易。特別是市場細分明顯,部分品規如全株七、小頭子或剪口規格走勢良好,隨時都能出手套現。

(4)今年三七產新後,隨著需求企業批量採購啟動,三七新貨行情可能出現先抑後揚態勢。如果採購方投入資本充裕,三七行情有望再次反彈,甚至回到去年產新前同期水平;但期間如果大戶繼續借機不斷出手套現,則三七後市難有大的改觀。只是,由於已接近生產成本,再降價也很難。

更多藥材行業權威資訊,請關注中藥材天地網網站更新!

免費發佈供應信息,求購信息,天地網為你撮合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