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目標:真、善、美

哲學裡有一個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終極追求:真、善、美。可以說,人類幾千年來朝著這個方向在進步。我們崇尚科學和理性,反對愚昧無知,這是真;我們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反對階級壓迫,這是善;我們嚮往美好生活,這是美。待人要純真、要善、要講究人格美,這是待人之道。然而,不能否認,幾千年來有人為了自己的私利,信奉的是:假、惡、醜。他們到處用謊言、用虛假的面目欺騙他人、甚至欺騙朋友、親人,他們壞事幹盡,他們物慾橫流、醜態百出,可以說為了追求利益不擇手段。

教育的最高目標:真、善、美

教育有一個功能就是社會教化。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個方面,就是人類是有倫理道德、人類是文明的,而這要歸功於教化。從這個角度來說,教育太重要了。中國古代是尊崇道德典範的,察舉制之下最為明顯。當時選拔官員要講孝、廉。後來,察舉被九品中正取代,門第變得至關重要, 人們淡化了道德教育,魏晉南北朝四百年的動亂不能說與此沒有關係。再後來,九品中正制被科舉制取代,而考試是考儒家的,儒家又特別強調倫理道德,於是有了隋唐宋元明清等大一統王朝。到了近代,我們學習西方,同時也學習了西方的社會進化論,於是很多人信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動物界的叢林法則在全世界被推崇起來,真、善、美一度走入低谷,於是有了許多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就是其代表。

教育的最高目標:真、善、美

與此同時,正義的一方在反對戰爭,人道、博愛、和平、自由、平等、民主等被人們一次次呼喊出來,馬克思、恩格斯等人出於對人類美好生活的追求,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這是對叢林法則最大的反抗。馬克思是社會精英階層,他是博士畢業,他也曾是萊茵報的主編,他本來可以過著富裕的生活,但他卻放棄了這一切,安於貧窮,為勞苦大眾呼喴,他為人類設計了理想生活的藍圖。所以馬克思成為20世紀世界人民最認可的偉大思想家。人類是追求真、善、美的,我們希望世界人民過著美好幸福的生活。

但現在,我們更多地在強調如何通過接受教育來獲取利益,社會責任感越來越被淡化。社會秩序更多地靠法律來艱難維持,真善美離人們越來越遠。騙人的、訛人的、賣毒奶粉的……為了利益,無所不所其極。教育 的社會教化功能有多重要,大家應該從這些反面教材中能夠體會出來。

其實,在我們的教育目標裡,一直有一個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在我們追求高分的同時,是不是更應該重視這方面呢?

教育的最高目標:真、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