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值800億美元?

為什麼小米值800億美元?

我知道小米,但我不是米粉,我唯一的小米產品是一個銀灰色的小米充電寶,那還是兩年前參加一個會議,由會議組織方贈送的一個禮品。直到前幾天,我打開電腦,仔細閱讀了小米招股書,我才頓然發現,這幾年我盡然忽略了這麼一個偉大的企業。

1. 智能手機和IOT只是驅動,互聯網平臺生態系統才是小米真正的目標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在他的公開信裡十分清楚地闡述:“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是的,小米正在打造一個偉大的生態系統,這個平臺的規模將來一定大到可以媲美騰訊,谷歌以及蘋果的生態系統。換句話說,雖然在招股說明書裡,小米將智能手機的競爭對手做了一個列表,分別為:蘋果,三星,華為,歐珀,維沃以及聯想。但是我認為除了蘋果之外,小米其實已經勝出。這並不是因為小米手機的質量,性能以及創新方面比歐珀,華為,維沃和聯想等手機品牌有什麼過人之處。

在過去幾年,我們也看到這些智能手機品牌推出的一系列的市場競爭策略,包括:降價,開發新產品,提升操作系統以及促銷等等。但是,我們發現他們已經無法撼動小米的地位。這是因為競爭的本質早已悄悄發生了改變。手機大戰已經過時。毫無疑問,小米和這些品牌都能生產和經銷卓越的產品,但是由於沒有構造圍繞移動互聯網的強大生態系統,這些品牌的市場潛力已經被大大的弱化,更可怕的是,小米手機的成本領先策略(也就是雷軍不斷強調的效率)還將這些品牌拉向一個完全競爭的局面,他們在應付之餘,似乎還沒意識到競爭的格局其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等他們意識到了,我估計也將回天無術。

也就是說,由雷軍領導的小米正在從傳統的智能手機的競爭(歐珀,維沃,聯想)慢慢轉移到平臺競爭(騰訊,蘋果,阿里)。這是一個全新的競爭格局-那就是生態系統的戰爭。小米向互聯網平臺生態系統的轉身,將創新的軌跡從公司內部轉移到公司外的龐大網絡。比如說,蘋果的IOS平臺對其十幾億用戶的價值主要來自上數千萬個APP,而這些APP並不是蘋果公司擁有的。

小米的智能手機以及IOT不是小米的最終目標,他們只是小米從提供傳統的產品和服務轉移到建立一個偉大平臺生態系統的驅動。這兩大驅動力的匯合和化反(借用一下賈躍亭的名句)加速了小米向平臺的遷移。生產智能手機是源於快速,無所不在以及日益普及的移動互聯網絡的發展。而物聯網的出現,則允許日常消費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值得一提的是,IOT的好處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從聯網的硬件裡產生大量不間斷的數據流,這個數據流不同於我們常常在管理分析時所用的靜態的數據點,一個比較貼切的比喻就是長江和池塘,你只有在長江裡,才能遊得更遠。 IOT另外一個優點就是聯網的硬件還可以實時地傳遞背景信息,例如地點,環境和溫度等等。這種情景意識可以創造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小米為什麼要成為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平臺和提供產品的企業之間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區別就是平臺是多面的,跨邊界的。這一點提供產品的企業則幾乎很難做得到。大眾市場對專業化產品的不斷需求也不是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所能滿足的,這樣,互聯網平臺企業就可以通過廣泛的用戶訂製服務打入大眾市場以及這些市場的長尾。這個市場潛力不是大規模的產品生產企業所能媲美的。

正是由於互聯網平臺模式無論在潛在規模,專業化訂製,市場潛力,長尾,鎖定,網絡效應都遠遠超過產品和服務模式,其可觀的收入和利潤的機會也是傳統模式不可比擬,其估值自然也不是傳統行業可以企及的。這也是雷軍一直強調小米是一個互聯網企業的原因。

2. 小米的估值

我們剛剛闡述了小米即將從一個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逐步進化成為一個互聯網平臺型企業。這將是一個跨區域,跨行業的偉大多面平臺。作為平臺所有人的小米,其價值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將創新分配給合作伙伴:小米已經是一個十分創新的企業,但小米並不希望只是一家創新的企業,因為所有的創新都自己來做其實並不經濟,也會極大分散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小米來說,其平臺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將其生態系統裡大量的創新活動分配給市場上眾多的合作伙伴。這些跨行業的合作伙伴會比小米更接近市場的脈搏,對市場細分以及應用領域理解得更加深刻和敏銳,這樣,他們更能產生絡繹不絕的創新來補充平臺。這些獨到的創新可以將平臺帶進更加多樣化的市場領域,行業以及地域。這些價值可能連小米自己也不能想象。

2)將財務風險轉移給合作伙伴: 小米的合作伙伴在小米平臺上為小米開發產品時, 則自己需要承擔財務風險, 所以,不同於傳統的產品開發, 小米可以將基於平臺創新的成本和風險轉移到其合作伙伴那裡。 這些合作伙伴和小米共舞的動力則來自對成功的渴望。 萬一成功了, 回報將會十分豐腴。

3)無邊際的市場潛力:一個生產智能手機的企業, 無論他的規模有多大, 在構思新產品的時候也必須將焦點放在大眾市場的需求, 因為可以產生規模效應以及大量的銷售額。 然後, 對於長尾市場 (通常是有著訂製化需求的利基客戶群體), 一個生產智能手機的公司就無法很經濟地伺候。 不要小看這些有著獨特需求的利基市場,這許多由一家公司伺候不了的利基市場加起來就是一個錯失了的大機會。 有時候比大眾市場的規模還要大。 這正是互聯網平臺的另一大驅動,現在的用戶對大眾化, 同質化產品越來越不待見, 對訂製的需求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 產品和服務的複雜化也在不斷提升。 小米自然明白這個道理,通過動員多元化的合作伙伴來處理平臺市場的利基需求, 小米可以能集中精力在他們的核心領域以及大眾市場, 與此同時,平臺還將滿足市場的長尾客戶複雜而多元的需求, 提供專業化, 訂製化的解決方案。如果小米用其生態系統成功地捕捉其市場的長尾的話, 它就能給用戶和合作夥伴創造一個雙贏,蛋糕也將越做越大。

4)平臺一旦建立良性循環, 成功會導致更加成功:當平臺人氣上升, 平臺會變得特別受歡迎, 成功會招致更成功。 小米開放給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則對現有和潛在用戶的價值就越來越大。 這些合作伙伴十分渴望去創新, 這樣就能創造一個良性循環,那就是: 米粉在小米平臺上所能做的越來越多, 平臺就越有吸引力。 米粉越多, 這個平臺對合作夥伴的吸引力就越大,一個良性循環就形成了。

我在想,如果小米只是一個生產智能手機的企業,我們大可以通過傳統的折現現金流法來給小米計算估值。它主要是基於小米的歷史財務數據預測小米的未來自由現金流, 如果為正值,其風險也可以評估的話, 那麼,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很容易地估計小米的價值。 但是, 我相信這樣的估值結果其實沒什麼想象力, 毫無看頭。這是因為它完全忽視了小米在蝶變成為互聯網企業後所面對的全新的市場潛力,網絡效應以及盈利能力。 這些我們還無法根據小米招股書裡提供的數據進行預測的, 甚至小米自己也無法估計。 這讓使用折現現金流法來估值變得不太靠譜。 幸運的是, 我們還是可以用其他的估值方法來對小米進行估值。

為什麼小米值800億美元?

我們再來看看小米招股說明書裡的財務數據:

為什麼小米值800億美元?

注1:由於小米在前幾輪融資時發行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這些優先股在資產負債表上是以債務形式體現 (US$252.3億),在小米IPO之後,這部分負債會自動變成普通股,所以,屆時小米的淨資產將大約為: 53.6億。

注2: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為6.4:1

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出小米的估值區間:

1. 按照銷售額的倍數(P/S), 我們得出小米的估值為:1288億美元

2. 按照淨利潤的倍數 (P/E),我們得出小米的估值為:385億美元

3. 按照淨資產的倍數 (P/B),我們得出小米的估值為:499億美元

4. 按照月活用戶的倍數(P/MAU),我們們得出小米的估值為:950億美元

我們用可比公司法得出小米的估值區間在385億美元到1288億美元之間,中間值為724.5億美元,平均值為780.5億美元。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小米的IPO估值在700億美元到800億美元之間是合理的。

後話:

向小米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