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被黃帝斬了首,他的後代也都是無首人

東晉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寫到了刑天的勇猛:“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刑天是《山海經》裡的人物,《山海經·海外西經》載:“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在與黃帝的大戰中,刑天被砍了腦袋,卻仍然不死,失去頭顱之後,他的雙乳變作眼睛,肚臍變為嘴,一手揮舞著斧子,另一手拿著盾牌,繼續作戰。

刑天被黃帝斬了首,他的後代也都是無首人

刑天 清刻本《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

在傳世的圖本《山海經》裡,刑天的形象有些駭人——他的軀幹正面變成了人臉,腦袋和脖頸卻不見了,只有一個齊整的斷茬。他揮著斧子,左足著地,右足抬起,正躍躍欲試,彷彿要從紙面上跳脫出來。

刑天的故事是對死亡的超越,人死後精神卻不滅,反而愈發超拔與激越。刑天身後,他的故事並未有消散,歷代都有和刑天有關的傳說,可看作是上古神話的餘絮。宋代類書《太平御覽》中提到了一種無首民:“無首民,乃與帝爭神,帝斬其首,敕之北野,以乳為目,臍為口。去玉門三萬裡。”原來,刑天被黃帝斬首之後,衍生出了一個部族,整個部族都是無首之人,他們被流放到玉門關外三萬裡,在那次大戰中,他們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機會,被新的王權體系貶斥到蠻荒之地,無首民皆是刑天的後代,時過境遷之後,他們似乎已忘記了仇恨,按自己的方式,在不為人知的地帶生活。

刑天被黃帝斬了首,他的後代也都是無首人

刑天,據《新刻山海經全圖》 清末上海同興號年畫

在刑天一族遭到流放之後,中土偶爾還有些刑天氏的近親出沒。《太平御覽》提到漢武帝時的豫章太守賈雍出境討賊,結果被賊砍了腦袋,成了無首人。回到軍營後,士兵都來看賈雍,他胸中發聲說道:“戰不利,為賊所傷,諸君視有頭吻佳,無頭佳乎?”眾將哭著說:“有頭佳。”賈雍卻說:“不然,無頭亦佳。”說完,賈雍就倒地而死。明人徐應秋在《談薈》中也有一則無首人的故事:曾經有一個上戰場被敵人砍去腦袋的人,戰爭結束後同營戰士發現他還活著,手能持東西,雙腿能走路,他後來回到了故鄉,平時還能織草編履,妻子每天把飲食從其喉管中給他灌入,他餓了則書一“飢”字,不食則書一“飽”字,如此二十年之後才死。不難發現,這兩則故事皆出自戰場,在作戰中失去頭顱,與刑天的故事何其相似。

清代袁枚的《子不語》中又提到了一個海外的“刑天國”,似可與“無首民”遙相呼應。據袁枚稱,這是溫州府的海商王謙光所講述的親身經歷,王謙光出海經商,曾飄到了一個海島,島上男女千餘人,“皆肥短無頭,以兩乳作眼,閃閃欲動,以臍作口,取食物至前,吸而啖之,聲啾啾不可辨”,這些無首人看到王謙光有頭,都爭相用舌頭舔他,王謙光大驚,趕忙奔到了山頂,和他的同伴們一起扔石頭驅趕無首人,終於把這些怪物驅散。後來有博物君子歲王謙光說:“此《山海經》所載刑天氏也。”清代航海技術的進展,開拓了新的地理空間,當新空間開啟之際,未知之地充斥著奇人異事,於是,上古的刑天氏在海外也有了一支孑遺。

刑天被黃帝斬了首,他的後代也都是無首人

亞歷山大遇到無首人

在更為遙遠的歐洲,也有無首人的傳說。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在其《歷史》一書中提到,無首人阿克發洛伊(Akephaloi)與狗頭人賽諾瑟發利(cynocephali)住在古利比亞的東邊。亞歷山大遠征到達印度時,曾經遇到過幾個金色的無首人,便抓了一些帶回去展覽。也有人認為,亞歷山大遇到的無首人,只不過是穿了大號盔甲的異族人,其盔甲肥大,遮住了頭部,而胸口又有眼和嘴的紋樣,乍看上去像是無頭一樣。

刑天被黃帝斬了首,他的後代也都是無首人

《紐倫堡編年史》(1493)中的無首人

在歐洲中世紀抄本當中,無首人的形象屢見不鮮,這一時期的無首人繪像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眼睛長在胸脯上,另外一類的眼睛長在肩膀上。歐洲人對於未開發的遙遠地域懷著恐懼和敵意的想象,這和中國的刑天何其相似,都將無首人棄置在蠻荒之地,在刑天的問題上,中國和歐洲有了奇異的對稱。

刑天被黃帝斬了首,他的後代也都是無首人

歐洲古地圖中的無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