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有名的小吃你吃過幾種?吃過絕對不要錯過

1 蒿子粑粑

六安有名的小吃你吃過幾種?吃過絕對不要錯過

蒿子粑粑,也叫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區流傳的一種特色食品,主要以蒿子、米粉、臘肉為原料精製而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鮮色美。在大別山腹地的霍山縣民間,傳說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可以“巴魂”。

土家山寨山高林密,毒蛇較多,時常傷人。為防蛇出山傷人,老祖先研製一種以艾蒿為主要成份的藥物,拌上香甜食物,扎入蛇洞讓蛇來吃,蛇吃了會死去,這種風俗叫扎蛇眼。同時,還編成對巴句敬告人們:“三月三,蛇出山,蒿子粑粑扎蛇眼。”後來,人們用蒿葉拌糯米粉做成粑粑,在三月初三這天吃。據說,吃了三月三的蒿子粑粑,進山勞作,出門辦事,就不會遭遇蛇咬傷,而且一路平安,凡事吉祥。

做粑粑用的蒿葉是一種香蒿,其正面是深綠色,背面是白色,生長在野外,在野外採摘可聞見有股特殊的清香味,是絕對的綠色無公害的健康保健養生食品。香蒿具有祛風除溼、利尿消腫、涼血止血、補中解毒、益肺等功效,另外蒿子它本身就是一種野菜,有抗瘧、抗菌、抗寄生蟲、解熱等藥用價值,在春天吃蒿子粑粑對身體很有益處。

2 六安醬鴨

六安有名的小吃你吃過幾種?吃過絕對不要錯過

安徽省六安市,素有“麻鴨之鄉”盛名,六安醬鴨,是傳統的食品之一。六安醬鴨,色澤橙黃,油光發亮,香氣濃郁,鹹中帶鮮,鴨屁股上還插有一個大紅辣椒,恰似一具色香俱全的藝術品。

製作方法:

1.選料:以1~2年生,重1.5~2千克的麻鴨為原料。經宰殺洗淨,除去內臟,瀝乾水分,即為鴨坯。

2.制滷:用12.5千克的水,小火燒開,加入紅曲粉末750克、白糖7.5~10千克、紹興酒250克、鮮姜100克,混合於鍋中,熬製成滷汁備用。

3.醃製:將鴨坯放在容器中,在體表和腔膛灑些鹽水後少時抖出。夏季醃製1~2小時,冬季2~3天。

4.滷製:煮鴨前先將老湯燒開,加入配料。另外每隻鴨的腔膛內放丁香4~5個,砂仁、蔥頭、鮮姜、紹興酒少許,放入滾湯。先用大火燒開,加入紹興酒,再改用文火燒40~60分鐘,兩翅小開花時即可起鍋。將鴨撈出放在容器中,晾15~20分鐘,把制好的滷汁灑澆在鴨體上成。

3 壽縣大救駕糕點

六安有名的小吃你吃過幾種?吃過絕對不要錯過

大救駕”是安徽壽縣著名點心,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討淮南,大將趙匡胤攻了九個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於疲勞過度,趙匡胤進城後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飯不進。這時,有個巧手廚師為了讓他進食,便精心製做了一種點心。用上好的白麵、白糖、豬油、香油、青紅絲、桔餅、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帶餡的圓形點心。這種點心的外皮有數道花酥層層疊起,金絲條條分明,中間如急流旋渦狀,因用油煎炸,色澤金黃。

當廚師端上點心時,香味撲鼻,外形誘人。趙匡胤一見,心中高興,食慾大增。趙匡胤越吃越有味,一連吃了幾頓,病體大愈。後來,趙匡胤做了宋朝開國皇帝,想到南唐一戰和這種糕點,說:“那次鞍馬之勞,戰後之疾,多虧這種糕點從中救駕。”於是便叫這種糕點為“大救駕”。

大救駕選用豬板油、金橘餅、核桃仁、青梅、青紅絲、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經過特殊的工藝加工而成。這種點心形狀獨特,其形扁圓,中間呈急流漩渦狀,多層花酥疊起,猶如金絲盤繞,清晰不亂,色澤乳白滋潤。品嚐起來,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膩,而且含多種果香味,深受群眾喜愛。

4 吊鍋宴

六安有名的小吃你吃過幾種?吃過絕對不要錯過

天堂寨吊鍋是山裡人長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交通不便,物質匱乏的特殊年代遺留下來的獨特餐飲方式,追索它的歷史,最少也在1000多年以前。

在漫長的冬季,山民們一邊在火塘邊取暖,一邊在桁條上懸一個可以上下升降自如的木質滑桿,下吊一鐵鍋,吃飯時,將燒熟的主打菜雞、羊、牛、狗、野豬肉,再加上墊鍋菜將軍菜、金針菜、野竹筍、薇菜、珍珠菜等分別倒進鍋內,旁邊再配上橡豆腐、紅豆腐、泡菜等。家人或來客圍坐火塘四周,烤火、吃菜、敘話,喝酒,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和酒杯甚至還有旱菸袋。

5 金寨紅豆腐

六安有名的小吃你吃過幾種?吃過絕對不要錯過

金寨縣山區傳統食品,尤以燕子河一帶的為佳。據說,它是當地山民年夜飯的必備菜,取紅豆的諧音“都富”為名。、

紅豆腐的製作方法是以新鮮豬血、碎豬肉、豆腐等為主要原料,配上薑末、蒜花、食鹽,拌勻後灌入洗淨的豬膀胱或豬大腸中,或做成饅頭狀,日曬數日,掛在廚房內煙燻月餘即可。食用時,切成片狀,蒸煮、炒菜均可。其色如棗,鮮嫩油潤,風味獨特。

好了,這只是大六安美食中一丟丟,更多的敬請關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