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家上百億創造富士康製造帝國,靠5萬老婆本創業到發家

說到他的名字,可能有些不是圈子裡的人並不太熟悉,但是說到他的企業,很多人都會知道,原來是它啊。這個企業就是富士康,而它的創始人郭臺銘更是在商業圈子中大有名氣,在福布斯華人富豪榜排行榜中排行第36名。那麼,他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將一一告訴你關於他的創業故事。

他身家上百億創造富士康製造帝國,靠5萬老婆本創業到發家

從軍校畢業到偶然創業

時間回到195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剛剛出生在一個祖籍山西省晉城市裡的家庭裡面。之後,他憑著自己的努力進入到了臺灣的“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上學。從小就比較懂事的他極少拿家裡的錢,他依靠自己的能力通過半工半讀完成了自己整一段的學業。服完兵役後的他就到了臺灣復興航運公司,這在當時還是一家比較有規模的企業。當時,很多人都羨慕他能夠到這裡工作。但是他並沒有因為在這裡上班而感覺到滿足,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一個朋友告訴他有一家公司要做一批塑料零件。在聽到這筆生意之後,他決定自己創業辦廠,接下這筆生意。

他身家上百億創造富士康製造帝國,靠5萬老婆本創業到發家

70平米、15名員工發展起來的鴻海

1973年2月,他從母親那裡拿來了原本給他準備的20萬新臺幣的老婆本,差不多就是人民幣的5萬塊錢,招聘了15名員工在一家只有70平方米的廠房裡面。當時,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和員工們呆在一塊。但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因為全球石油危機的出現,導致了原料價格的上漲,因此也致使很多股東選擇退出了公司。但是,郭臺銘並沒有因此而認輸,他向岳父借了一筆錢,靠自己一個人把廠子給撐了下來。很快,在家人的幫助下開始出現了盈利。

到了1977年,他想要從日本購買一些設備建立模具廠,他還把鴻海的資本額增加到了200萬的新臺幣。這個時候的他也就面臨了兩個賺錢的機會,第一個是房地產,第二個是炒地皮的。但是,他還是決定把錢拿來最先進的日本模具機器。之後,他又陸陸續續地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衝壓廠。到了1982年地時候,公司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之後,郭臺銘又在美國成立了一家分公司,還創建了“FOXCONN”品牌。

他身家上百億創造富士康製造帝國,靠5萬老婆本創業到發家

轉型計算機成為製造業大咖

之後,他開始做市場調查並且發現電子遊戲機和計算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於是,他開始計劃往這方面發展。他還覺得過去的“製造業導向"開始走向“市場導向”時代,並且於1988年的時候在深圳成立了廣東深圳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插件。 2001年,鴻海以1442億元臺幣營收,名列《天下雜誌》臺灣1000大民營企業龍頭。2016年4月5日,日本媒體報道稱,鴻海斥資35億美元獲得夏普66%股權,成為夏普的新東家。

他身家上百億創造富士康製造帝國,靠5萬老婆本創業到發家

郭臺銘曾這麼說過:“有時候,人生就是這樣,一副好牌,靜下心打,也不一定會贏,(一副)爛牌,你只要有刺激,不見得會輸。不景氣,我全身充滿鬥志,現在是大家拚實力的時候,所以鴻海一定會交出不錯的成績單,因為不景氣把我們(的)鬥志激發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