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曉華東“豆粕人”的艱難?

你可知曉華東“豆粕人”的艱難?

在豆粕戰場上,有人依靠天時,有人依賴地利,有人依託人和。但天時不可控,更多的人將目光放在地利和人和上。其中有這麼一部分群體,自去年開始,地域劣勢凸顯,絞盡了腦汁才掙得微薄利潤,他們就是華東市場的“豆粕人”。

華東地區地處沿海及長江線上,油廠眾多,豆粕供應充足;2017年環保檢查重拳出擊,禁養區養殖場關停、排汙不合格的養殖企業整改,終端需求疲弱,整體豆粕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現貨價格弱勢,現貨基差一路縮小,近幾日與連粕僅僅有10-20元左右的價差,市場前期所接的高價基差合同若未提前佈局,邊點邊賣處於虧損的狀態,處境艱難。

華東地區現貨與M1805收盤價價差:

你可知曉華東“豆粕人”的艱難?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12月份時現貨與M1805的價差還有100元以上,1月份之後直線下滑。同時華東市場的艱難不僅在於基差縮小,在豆粕終端需求弱勢的背景下,貿易商點價後出貨困難,更為企業豆粕購銷增加不確定性。

2017年時出現一個新名詞,叫南豬北養。按今年飼料企業巨頭的佈局(詳情見《2018年“豆粕人”需要了解:飼料企業巨頭如何佈局?》)來看,南豬北養已經成為大趨勢,如果南方生豬養殖不再擴張甚至削減,華東地區“豆粕人”未來的道路可能會更艱難。

那麼華東地區的“豆粕人”要如何掙錢呢?據“豆粕人”瞭解:華東地區市場手中的近遠月基差合同基差大小多數為60元/噸左右,從現貨價格與M1805價差的監測來看,這個基差並不是很大,若能提前籌謀,在年前2780-2800元/噸區間佈局點價,每噸豆粕的採購成本便在2850元/噸附近,現在出售有盈利。而華東地區多數人在年前受市場利空、催提現貨不利局面的影響、又苦惱於轉月後高價基差合同點價與被迫在M1801高位時點價後的豆粕銷售問題,無暇顧及遠月。

總結華東地區的“豆粕人”處境艱難的原因,地域劣勢佔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基差合同已經廣泛推行,而市場主流仍以追漲殺跌的現貨思維來應對。華東“豆粕人”因地域劣勢、年前一直在處理M1801的爛攤子,無暇顧及籌謀遠月M1805及M1809,形成現在被動應對,頭疼基差縮小的局面。華東地區的“豆粕人”要認清當前的不利形勢,對現貨、基差、期現結合、期權結合、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近遠月強弱監測與分析等方面整體籌劃與提升,從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在解決當前問題的情況下,在行業洗牌中得到錘鍊與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