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人”分三等,你佔哪個座?(操作乾貨系列十一)

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把古今人物歸入其《漢書.古今人表》的《九品量表》之中,分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其中又細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共九等。這也許就是後人分三六九等的來源。

“豆粕人”分三等,你佔哪個座?(操作乾貨系列十一)

陳春花老師近日在自媒體中提到: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回答領先企業創新力的源泉,那就是「持續不斷地創新」。而成功之後衰敗,創新之後怠惰,長久以來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中,成為全球性企業的通病。若想擁有永久的成功,必須變革企業文化,而創新又沒有標準解答,因此企業創新的根本,在於對企業文化做有效的管理。

在《大染坊》裡陳六子也有句淺顯易懂的話,他說: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棒教。向我們傳達了行業三等人的差別。

上等人談智慧;中等人談事情;下等人談是非。一等“豆粕人”早已嗅到市場環境的變化,認識到豆粕購銷已從原來的背靠背模式,上升到國際金融貿易範疇,他們招攬專業人才、加強專業知識、注重頭寸管理及風險防控,完善操作體系,早已開始新形勢下的戰略佈局,因此當基差合同盛行之時,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操作體系,在豆粕市場風雲震盪時他們脫穎而出,在領域內得以迅速擴張。

二等“豆粕人”用言教,他們善於發現行業內的暗流湧動,跟隨優秀者,或與其為伍,通過學習或借力外部優勢力量,籌謀規劃,完成新形勢下“事”的具體執行操作。

三等“豆粕人”用棒教,因為固執守舊,他們往往沿用舊的操作思維,在市場錯綜複雜的信息調動下追漲殺跌、臨時抱佛腳應對基差合同點價,運氣好時能掙得微薄利潤,有時面臨巨大虧損,衝到頭破血流可能仍不明就裡。他們跟隨市場又埋怨市場,心存恐懼卻不知從何改善,逐漸被新形勢拋棄,走向沒落。

那麼,我親愛的“豆粕人”,你屬於哪一種?又想成為哪一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