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的購買流程,這些內容你應該瞭解

剛剛,金融資產管理領域迎來一場監管風暴,央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了一份重要文件再次引發互聯網資產管理業的地震。

私募基金的購買流程,這些內容你應該瞭解

根據最新監管文件的內容,沒有正規金融牌照的互聯網資管部都要被整治,明確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合法全規標準和清理整頓要求,這對於非合法合規的理財產品將是致命一擊。

我們認為,這是監管部門為了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扶持合規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重要一步。而陽光私募憑藉其嚴格監管、資金安全、信息透明等優勢將越來越多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私募基金的購買流程,這些內容你應該瞭解

不過,有很多私募基金投資者對於如何購買私募基金並沒有很明確的概念。常見的私募基金購買渠道有基金管理人自行銷售渠道、經紀商銷售渠道、銀行銷售渠道和第三方平臺銷售等。不管通過哪個渠道購買,都有一定的流程。

購買私募基金的詳細流程

第一步、特定對象確認:需要填寫問卷調查,讓投資者明確自身的風險識別及風險承擔能力,並書面承諾達到合格投資的要求;

第二步、參與產品推介會:適當參與產品推薦會,在機構的幫助下,依據自身的能力,選擇相匹配的產品;

第三步、簽署風險揭示書:投資者要明確所選產品的風險(如特殊風險、一般風險),以及自身的權益,相關當事人(投資者、募集機構及經辦人)需簽字蓋章;

私募基金的購買流程,這些內容你應該瞭解

第四步、提供資產證明或收入證明文件:個人投資者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或者近三年個人收入不低於50萬,旨在確認是合格投資者,還要明確是自己購買產品,且不會拆分;

第五步、簽約、打款:再次明確合作信息的真實性,產品的風險以及絕對是合格投資者;

第六步、投資冷靜期:簽約之後,還有不少於24小時的投資冷靜期,在這段投資冷靜期,投資者可以解除合同,並且募集機構不能主動聯繫投資者;

私募基金的購買流程,這些內容你應該瞭解

第七步、回訪確認:等到投資冷靜期過去了,機構的非銷售人員需要對投資者進行回訪確認,且需要一條一條核對投資者的核心信息,投資者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解除合同。

我們可以看到,私募購買流程的每一步,都是為了確保合作的真實性,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權益。

私募基金的購買流程,這些內容你應該瞭解

《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面簡稱《辦法》)第十六條:

“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銷售私募基金的,應當採取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由投資者書面承諾符合合格投資者條件;應當製作風險揭示書,由投資者簽字確認。”在《私募行為管理辦法》中,更是從多方面構建了一套業務規範。比如:私募基金的募集主體、募集程序、賬戶監督、信息披露、合格投資者確認、風險揭示、冷靜期、回訪確認、募集機構和人員法律責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