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防盜墓賊給子孫定下三個條件,後人不聽勸阻果然被盜墓

縱覽中國帝陵史,你會發現元朝似乎是空白一片。一個影響力如此大的朝代,為何死後的帝陵絲毫未被人發現?其實這跟元朝的下葬方式有關。

司馬懿為防盜墓賊給子孫定下三個條件,後人不聽勸阻果然被盜墓

成吉思汗病逝後,其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挖深坑密藏之,隨後萬馬踏平,專門派一支隊伍看守。等到第二年青草茂盛後,守衛隊才能撤離。沒有土堆,沒有墓碑,殺掉知情人,其帝陵固然無人知曉。

司馬懿為防盜墓賊給子孫定下三個條件,後人不聽勸阻果然被盜墓

其實這種下葬早在三國時已有類似的案例。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奪取魏國政權。當時盜墓之風盛行,司馬懿對此也是憂心忡忡。於是司馬懿臨死前給子孫立下一條“三不”的規矩:今後司馬氏的陵墓要“不墳”、“不樹”、“不謁”。意思就是要把墳塋安葬在深山幽谷,不堆墳,掃平痕跡,不植樹木,不祭拜。

司馬懿為防盜墓賊給子孫定下三個條件,後人不聽勸阻果然被盜墓

西晉的都城在洛陽,所以帝陵都位於洛陽北部的北邙山上。但令人奇怪的是,葬在南京的東晉帝王陵至今仍無一座能被確認。這也跟司馬懿臨死規定的“三不”有莫大關係。

司馬懿為防盜墓賊給子孫定下三個條件,後人不聽勸阻果然被盜墓

1980年,南京汽輪電機廠在幕府山地區附近的大土丘上修建廠房,意外發現了一座古墓。南京考古隊趕到後確認是晉朝時期的古墓,於是開始對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最終推斷出這座陵墓主人是晉穆帝司馬聃。只是這座陵墓數次被盜,出土的文物有限,連墓室中主人的屍骨也遭到極為嚴重的損壞。專家稱這是迄今被發現唯一一座有封土堆的晉帝王陵,這嚴重違反了司馬懿的“三不”組訓。也正是因此才遭到盜墓賊的破壞。

司馬懿為防盜墓賊給子孫定下三個條件,後人不聽勸阻果然被盜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