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非遗”身份大揭秘!

“鸿茅药酒案”涉事医生谭秦东取保候审了,但这个事件还远没有结束,围绕鸿茅药酒的“产品安全性存疑”“广告宣传多处违规”等方面,尚有许多东西需要理清。

长期以来,鸿茅药酒对外宣传的“非遗”身份,给鸿茅药酒带来了不小的便利,4月18日,北京律师殷清利申请公开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入选非遗信息。

鸿茅药酒“非遗”身份大揭秘!

鸿茅药酒案

但长久以来,公众其实混淆了鸿茅药酒的“非遗”身份。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就是非遗门类之一,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生命健康的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发布,传统医药类项目作为第九大类进入国家名录。截至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发布为止,国家级非遗项目中传统医药项目共12项。与此同时,各省市、区县的传统医药“非遗”评定工作也相继展开。

鸿茅药酒对外宣传的“非遗”身份便始于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平台于2009年4月发布“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项目”名单,鸿茅药酒酿造工艺位列其中,被列入第八项(传统技艺),申报单位为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省(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鸿茅药酒“非遗”身份大揭秘!

鸿茅药酒“非遗”身份大揭秘!

鸿茅药酒成为省(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014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鸿茅药酒配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位于第九类第四项,即“传统医药中的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对应申报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鸿茅药酒正式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鸿茅药酒“非遗”身份大揭秘!

鸿茅药酒“非遗”身份大揭秘!

鸿茅药酒正式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但应当注意的是,鸿茅药酒两次列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中的都是“鸿茅药酒配制技艺”,这个技艺也就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中药炮制技艺”中的一类,而并非鸿茅药酒这个产品本身。

中药炮制技艺

几千年以来,中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方法与技术,而且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炮制加工工具。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

综上所述,国家所保护的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传承了千百年的中药炮制技艺,它代表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这背后的一方一药,一技一招的积累,是关乎生命健康的知识体系,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鸿茅药酒目前最大的争议,在于投机取巧的黑心商人借国家保护的“非遗”技艺之名,混淆概念、虚假宣传,极度地夸大、误导了由此技艺生产的产品功效。这种做法,本就违背、甚至亵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承载的伟大匠人精神,更与国家保护“非遗”的理念背道而驰。

利用祖宗代代相传留下来的智慧和多少代匠人们凝练而出严谨、认真、虔诚、谦逊的为人处世之道,昧着良心投机取巧地欺骗、蒙蔽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千百年的名声不该给这样的不良企业“背锅”!

致力于传播记录非遗文化的我们,需要更努力的去为大众科普“非遗”概念,将非遗文化用更能让大众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大家能真正了解非遗、走进非遗、爱上非遗,将中华文明的智慧发扬光大是我们接下来要更注力去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