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蓉:從無黨派人士稱謂變化看新時期統一戰線事業發展

無黨派人士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發展形成的。無黨派人士的稱謂和實質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從民主革命時期的社會賢達到建國初期的無黨派民主人士再到新時期的無黨派人士,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統一戰線的發展變化。

從其稱謂的變遷看

(一)從“社會賢達”到“無黨派民主人士”

(二)從“無黨派民主人士”到“無黨派人士”

無黨派民主人士,是對一些沒有參加任何黨派組織而又具有民主運動歷史的知名人士的稱謂。他們分別在不同領域具代表性,在社會上有較高聲望。比如郭沫若、馬寅初、張奚若等12人作為無黨派民主人士,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隨著時代變遷,具有民主運動歷史的人士越來越少,並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具有無黨派身份的各方面傑出人才不斷湧現,形成了多種稱謂並存的局面。除了繼續沿用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稱謂以外,主要有無黨派人士、無黨派愛國人士、無黨派知名人士、無黨派代表人士等稱謂。2000年,中共中央統戰部下發的《關於加強無黨派人士工作的意見》,正式規範了對無黨無派人士的稱謂,明確對無黨無派人士群體稱無黨派人士,對無黨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稱無黨派代表人士。取代了無黨派民主人士這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歷史稱謂。2004年,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協章程修正案,也將無黨派民主人士界別改稱無黨派人士界別。2005年中共中央頒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出明確界定,無黨派人士即“指沒有參加任何黨派、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2015年9月頒發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以下簡稱《統戰工作條例》)將無黨派人士定義完善為“沒有參加任何政黨、有參政議政願望和能力、對社會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人士,其主體是知識分子”。

從無黨派人士稱謂的變遷看,其基本點沒有變,就是周恩來提出的:沒有參加任何政黨的,積極參加民主運動和革命建設的代表人士。他們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從其實質的發展看

周恩來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指出:無黨派民主人士,“他們在形式上沒有結成黨派,但實質上是有黨派性的。”“他們雖然都沒有組織一個政黨或者政治團體,但卻領導著很大一批民主人士,聯繫著許多方面的人士在奮鬥著。奮鬥的結果,迫使國民黨不得不承認和允許在各黨派以外從事政治活動的一些民主人士也參加舊政協。”他們從事的活動“是一種黨派性的活動,只不過有些民主人士沒有黨派的組織罷了。正確地寫出來應該是:沒有黨派組織的有黨派性的民主人士。”這是周恩來首次界定了無黨派人士的實質:“沒有黨派組織的有黨派性的民主人士”、“領導著很大一批民主人士”,他們具有代表性和黨派性。

2005年《意見》指出:“無黨派人士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應充分發揮無黨派人士的自身優勢,鼓勵和支持無黨派人士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中發揮積極作用。”這就明確了無黨派人士的職責也等同於民主黨派,延續了對其代表性和黨派性實質的肯定。

2015年《統戰工作條例》將無黨派人士的職責明確規定等同於民主黨派,再次肯定了其黨派性。《統戰工作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無黨派人士可以參照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第十二條規定:“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及其他方面的協商。”第十三條規定:“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政的主要內容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重要方針政策、重要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這是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對無黨派人士的代表性和黨派性的規定,不僅傳承了周恩來統一戰線思想,並且對發揮無黨派人士在新時期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從其作用的發揮看

民主革命時期,各界人士所從事的革命活動,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嚴格限制,許多仁人志士只能以個人身份從事政治活動,單槍匹馬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多種形式的鬥爭。他們憑著自己的社會聲望和感召力,影響和帶領著一大批民主人士投身民主運動。他們與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比如,在抗日根據地實行的“三三制”政權中,無黨派民主人士李鼎銘先生當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並提出了“精兵簡政”的建議,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評價和採納。周恩來評價“始終領導著一支文化大軍的郭沫若,在國民黨統治下受著嚴重政治壓迫的馬寅初、李達,在北平遭到拘捕的符定一,在上海一直奮鬥的宗教界人士吳耀宗等,他們雖然都沒有組織一個政黨或政治團體,卻領導著很大一批民主人士,聯繫著許多方面的人士在奮鬥著。”可見無黨派民主人士從它產生之時起,就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時,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的張奚若,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徐悲鴻,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曾聯松都是無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程思遠、阿沛·阿旺晉美分別擔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改革開放後的無黨派代表人士主要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衛生部部長陳竺(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之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等。他們發揮的作用都是獨特而重要的。

2005年《意見》指出:“發揮無黨派人士的作用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必然要求。”這是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政黨制度來強調的。中共中央召開的歷次民主協商會、黨外人士座談會都有無黨派人士參加。無黨派人士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政協的重要界別,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無黨派人士是愛國民主人士的代表,他們團結領導著一大批人共同奮鬥,同時無黨派人士是沒有黨派組織的有黨派性質的民主人士,要高度重視併發揮他們的作用。綜觀統一戰線發展歷史,正因為把握好了這些特點,無黨派人士的隊伍才得以發展壯大,他們的作用才得到更好的發揮。

(作者系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教授、四川省統戰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