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雖屬外國,但是族人皆說漢語,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中國

這是一個名為"果敢”的自治區,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雖然屬於緬甸,卻一度享有高度自治。這裡通行漢語,教學用語與教材語言也是漢語和中文。不僅如此,這裡流通人民幣,人們的手機號碼也是中國移動。

此地雖屬外國,但是族人皆說漢語,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中國


其實"果敢"原來屬於中國,隸屬中國雲南省。在1894年,中、英在倫敦簽訂的《中緬邊界條約》 中清楚的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但是後來,1897年我大清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又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緬甸獨立後,果敢華人作為緬甸一個合法的少數民族—“果敢族”。

此地雖屬外國,但是族人皆說漢語,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中國


據相關資料顯示,果敢地區生活著約22萬華裔兄弟姐妹。這一群人曾經靠罌粟種植為生。當時,英國人引入罌粟種植,造成了果敢人民100多年來世代依靠種植罌粟為生的狀況。在2002 年,果敢自治政府痛下決心,禁絕罌粟種植。這一行為得到國際禁毒組織的一致公認但是卻使果敢農戶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而現在的果敢經濟實力方面依舊很落後。

此地雖屬外國,但是族人皆說漢語,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中國

在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佈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果敢仍然和政府軍發生衝突,雙方並不和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果敢是一個,大戰不起,小戰不停的地方。

此地雖屬外國,但是族人皆說漢語,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中國

而當地不少人稱自己是朱元璋。當時,大明王朝覆滅,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朱由榔的一部分追隨者卻成功逃至如今的“果敢”地區,並在此生活。這些逃亡者中就有不少明室親信,甚至是朱元璋的後代。不少人仍然希望能夠有一天回到中國,畢竟自己身上還是流著華夏兒女的血液。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果敢居民也曾伸出來援助之手。
此地雖屬外國,但是族人皆說漢語,甚至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