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槐樹的這三個故事,你是否聽說過?

每年清明,大槐樹尋根祭祖園裡總是鐘鼓齊鳴,香菸繚繞。來自省內外、海內外的人們在這裡面對尋根祭祖園內這座石經幢(塔),三叩九拜。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石經幢、亦稱經塔,民間也叫感恩塔。據記載:南宋(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廣濟寺院主持惠璉等僧人為報答先大師文悟僧錄(廣公)和尚深恩始建的。石經幢雕刻藝術之精美堪為金代藝術極品。除了其雕刻藝術價值,人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塔形體上雕刻著佛教故事和經文,因為它記述著當初人們修建這座塔的原因——廣濟寺院眾僧感恩,為紀念先輩文悟大師而修建的。上面刊載著先輩文悟恩師的功績和德行。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原來,金代時洪洞縣城北五里處官莊村有一澗河。據《洪洞縣水利志》記載: “廣勝河,又名南大澗,下游稱漠河。”起源於霍山山根,終匯入汾河。澗河霍泉水漫流,一到夏秋季節,河水暴漲,不能渡河,人們歸心似箭,但只能隔河相望,乾著急沒辦法。一日,官莊村的父老鄉親到二里以外的廣濟寺燒香拜佛,請求菩薩保佑,得知此事的文悟大師(廣公和尚),隨後就馬上到官莊村村商議修橋的事。而且親自牽頭組織親自率領眾徒弟們四處化緣,籌得木材、青石和錢,人們一呼百應,廣泛支持。過了沒多久,在文悟大師的親自指揮下一座木石相結合的大橋隨即告成。文悟大師又在橋頭兩邊修建房屋,創建了道院,以聚眾僧,專門守護維修橋。同時為讓過往車輛行人提供歇腳。從此,橋上南來北往,輪蹄之聲晝夜不絕,為使大師的恩惠永遠,人們把此橋稱之為惠遠橋。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石經幢(塔)原是建在廣濟寺門外的。說到石經幢(塔)就不得不說廣濟寺。廣濟寺是什麼地方?據《洪洞縣誌》記載:洪洞縣城北二里許賈村,有一座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始建的廣濟寺。該寺,建築格局,錯落有致,東西殿宇對稱雄峙,重簷歇山頂的大雄寶殿,矗立在寺院的中軸線上…到了宋代佛教興盛。廣濟寺院逐漸發展擴大,增建天王殿、三聖殿、伽藍殿、藏經樓、鐘鼓樓等。廣濟寺香火旺盛,僧眾濟濟。而文悟大師(廣公和尚)就是該寺的主持,試想,有了這樣樂善好施,為當地百姓做好事實事的優秀主持,人們能不慕名而來?人因寺而紅,寺因人而熱,所以廣濟寺的紅火自在情理之中了。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石經幢無疑是一部難得的歷史教科書,它向人們講述著大槐樹故事的前世今生。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石經幢是為紀念文悟大師而建,那麼,廣濟寺和大槐樹又是何關係?原來廣濟寺旁有一株漢代栽植的槐樹,到明代已長得“盤日拿雲,樹身數圍,濃蔭可蔽數畝”,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晴日裡,陽光透過它的樹冠輝映著廣濟寺,映照著石經幢,映照著寺廟紅牆的絢爛……。成為縣城洪洞著名一景,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香客和遊人。。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據《洪洞縣誌》記載: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汾水暴漲,浪高數丈,沖垮堤壩,岸湮寺塌,蹤跡全無。一場洪水將唐代始建的廣濟寺毀於一旦,洪水退後廣濟寺院僧人把唯一遺物“石經幢”移放在原址上,存留至今。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再說說大槐樹。早在元朝末年,戰亂、水澇、旱災、蝗蟲、疫病頻發,中原大地,人口驟減。而當時的山西是蒙古貴族名將察漢鈴木耳(王保保)之根據地(北至石靈關,南至黃河北岸),山西表裡河山之險,沒有戰亂,風調雨順,又加上王保保統治嚴密,組織管理有方,社會比較安定。山西民生富裕,死亡減員較少,而流入難民很多,時間一長,山西人滿為患。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從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到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在三朝五十年間,先後十八次由官辦把山西上百萬人口遷移到京、冀、魯、豫、皖、蘇、鄂、秦等十八個省市,涉及五百多個縣和包括漢、蒙、回三大民族的八百多個姓氏。明朝遷民規模之大、範圍之廣,舉世少有!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當時,明朝官方在洪洞縣城北二華里的廣濟寺設局駐員,在大槐樹下編排移民隊伍,發放憑照川資。這株大槐樹位於古驛道旁,是從漢代就生長起來的,當時這株槐樹已長得“樹身數圍,盤日拿雲,濃蔭可蔽數畝”;汾河上數不清的老鸛在這株大槐樹上盤旋築巢。大槐樹成了成千上萬移民們的明顯的集散地。行將離開故土起程遠遷的人們臨行時,走出老遠還頻頻回望,直到大槐樹上的老鸛在淚眼中消失!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如今,公元1651年的那場洪水,淹沒了那棵漢植明代移民的大槐樹。時至今日,那株古老的大槐樹雖然不復存在,但從其深植於厚土泥中的老根上又櫱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的槐樹。洪洞縣已把明朝移民處開闢為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新建了尋根門,根影壁、連水橋、獻殿、戲臺、祭祖堂、槐樹邨。在廣濟寺遺址上覆建了廣濟寺的原貌。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大槐樹護佑著洪洞人。辛亥革命時。趙城人張煌刺殺山西巡撫陸鍾琦。不久,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便派爪牙盧永祥率部報復。盧永祥率軍從太原順古道南下平陽,所到之處肆意劫掠,殺戮。與洪洞毗鄰的趙城縣,被搶掠的“倉無剩米,城無市,箱笥無遺縷,盤蓋無完缶,鄰無炊煙,雞犬無聲……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何紅育攝影)

盧永祥部到了洪洞,仍縱容士兵們照舊搶掠。可他的士兵們來到了洪洞“古大槐樹處”,卻不約而同的下馬畢恭畢敬跪拜。望樹息兵,這是何意?原來盧永祥部下士兵多為河北、山東、河南人,他們都是大槐樹遷民後裔,前輩們講的故事仍言猶在耳。現回到洪洞老家,哪裡有自家人搶自家人的道理?有的士兵還將沿途所掠之物供奉於大槐樹下,以示謝罪。事後人們都說,洪洞人沾了大槐樹的光,因此躲過了這一劫。此事後,知恩圖報的洪洞人景大啟、劉子林、賀柏壽等先輩,他們四處奔走,募款修建大槐樹。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他們在“古大槐樹”遺址上,修建了木牌坊,“古大槐樹處”碑亭,建了茶室紀念。木牌坊陽陰額題 “譽延嘉樹,蔭庇群生”八個大字以示後人,永誌不忘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李紅久攝影)

譽延嘉樹,蔭庇群生,說得好!1946年8月4日,陳賡將軍率領解放軍包圍了洪洞和趙城縣城,在發起總攻時,陳賡將軍在三條溝指揮所對攻打洪洞縣城的李成芳旅長下達死命令,一定要保護好縣城的“古大槐樹處和明代監獄”兩處名勝古蹟;並嚴格要求部隊攻城時儘可能不用大炮和炸藥。攻下洪洞縣城後,陳賡將軍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戰後完好無損的“古大槐樹處”和“明代監獄”古蹟。並對身邊的人說,大槐樹是根,大槐樹是家,大槐樹是遷民的祖宗。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不然我們就對不起先祖了。這一紀念建築物,已成為大槐樹遷民後裔回鄉尋根祭祖的靈魂殿堂;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柴二虎攝影)

1921年,1931年景大啟、柴汝珍又分別彙集編寫了《洪洞古大槐樹志》《增廣洪洞古大槐樹志》二冊。先輩們感恩大槐樹,先輩們修建大槐樹,編寫大槐樹,大槐樹的人文歷史才得以保護。

一幢石經塔,一座廣濟寺,一棵大槐樹,三個靈魂的故事共同組成大槐樹留住鄉愁的大槐樹文化。那什麼是大槐樹文化?透過大槐樹遷民後裔回鄉尋根祭祖現象,我們不難發現有一條紅線貫穿其中,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知恩圖報的感恩精神!當今社會為何會貪汙成風?為何會坑蒙拐騙橫行?一句話,就是缺乏感恩精神,忘了初心,忘了根本,放大了人性中的貪慾。而大槐樹文化就是今天對感恩精神的召喚和迴歸!同時也是警示!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文章源自:高玉柱)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長按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